寫在前面:耳機是現代科學的產物,它與摸金校尉卸嶺力士搬山道人發丘中郎將...沒有一點關係,不是玄學,不是!最初我還是小白的時候,每每看到一些大神對耳機的測評都望而卻步,您說的結像瞬態女毒到底是個啥,一說您就急,大白話您又不會說,索性自己開一篇科普文,不求贊倒是可以收藏備用。
全文大白話,順序如下:
女毒 動態 煲機 瞬態 結像 聲音冷暖 殘響 聲場 毛刺感 松香味 音染 轟頭 悶 糊 盲狙 初燒 老燒 彈性 聲音密度 EQ 口水歌 聽診器效應
作為過來人,我深知朋友們對知識的需求遠大於買耳機的快樂,道理搞明白,自然知道什麼耳機最適合自己。
女毒:
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國內首批發燒友,鐵三角最初進入國內市場,燒友們發現這貨沒低音啊,但是中高頻、高頻卻超級好聽,細膩甜美,深入內心導致中毒,所以簡稱女毒。
老弟,這是不是你老婆?
動態(動態範圍):
動態是耳機的響度的範圍,響度說白了就是音量大小。有沒有那種感受,有些歌剛開始聲音很小,你不得不把音量調很大才能聽清,隨著劇情深入音量驟然變大,條件反射你又把音量調小一點,這一前一後的響度差,就是耳機的動態,好的耳機不需要你調來調去。當然,我不會讓你去試《高山流水》《致愛麗絲》這種小眾的古典,最起碼你看電影大片,聽影視原聲會更爽吧?
找一找哪個是我?
煲機:
煲機是真的有用!
網圖侵刪
耳機的工作原理就是電訊號驅動線圈,使之與振膜發聲,而出廠後各零部件結合的並不穩定,聽上去音感略生硬,透過磨合均勻分佈,才能發揮出最強效能。
這個跟汽車磨合是一個道理,汽車走的是公里,耳機煲的是小時。很多大神說煲機需要100小時,其實大神也是急性子,其實真沒必要。
為了幫大家體驗這個智慧煲機,特意下了酷我app,個人中心-左上角三橫線,還真有傻瓜式託管煲機。果然智者所見略同啊哈哈哈,推薦48小時,虧你們想得出來100小時,五天五夜不讓玩手機,讓耳機玩?
對了,如酷我所說,煲機時不建議佩戴耳機,可能是怕耳機有牴觸心理。
自用水果機截圖
瞬態(瞬態響應):
我們大多數人學過的物理,都是理想狀態的,而生活中,那可是處處不如意吶,就連我們聽的歌都不是實時的。這怎麼說呢?非理想狀態下,任何介質都不會在接收到訊號時立馬振動發聲,讓停又不能立馬停下來,因為介質的反應速度是不同的,這就產生了一個玄學標準,你還別說,瞬態好的耳機就像忠誠的將軍,接到命令指哪打哪,沒有命令立馬停戰。瞬態差的耳機,該來不來,拖拖拉拉。
楚師長可能在蹲坑
總體來說,耳機的動態(範圍)與瞬態(響應)都是關於耳機響度的引數,只不過耳機的動態(範圍)是響度的變化範圍,瞬態(響應)是響度變化的快慢。
結像:
聲音能變成影象?
首先你得承認,人耳是能判斷聲音的方位和距離的,比如3D環繞音。你可能聽不出電吉他、架子鼓是什麼牌子,但你一定能準確的告訴我,它們誰在左誰在右吧。把虛無縹緲的聲音凝結成影象,閉上眼睛,哪吒都長著麼大了?
古力娜扎-《縫紉機樂隊》
聲音冷暖:
冷,一般是說耳機對音樂響應速度快,不拖泥帶水,結像的邊緣明顯,能量集中在中高頻;暖,響應速度有點慢,殘響豐富,聲音鬆弛,氛圍好,結像形成的小人兒模模糊糊的,能量集中在中低頻。
稍微有點Photoshop基礎的朋友都會往那方便想(哎呀不是那方面啦),結像邊緣明顯不就是銳化,反之朦朦朧朧就是模糊,下圖是我拿同一張圖簡單幾筆下的兩種效果,就像聲音的冷暖,沒有好壞只有喜不喜歡,感受一下。
電腦裡就那麼幾張圖片
殘響:
音源停止發聲後,由於慣性,聲音並沒有立即停止,而是呈現緩慢衰減的現象。
聲場:
聲場是個很抽象的概念,你應該明白,聲音是透過耳機重塑過的,聲場就是對原聲的還原,也可以理解為耳機帶來的空間感(寬、深、高、低)。為了更好理解,你就理解成樂隊的排列吧,演唱會上樂隊排列肯定會寬一些(最直觀的在網易雲中搜個許巍live現場版試聽下),而錄音棚相對就更狹長,寬度縮小,深度相對會大很多。聲場的好壞,沒有固定的標準,但可以從它還原的好壞來判斷。
毛刺感:
聽有些高音尖銳的歌曲,耳機處理不好就會出現刺耳的感覺,即使把音量控制在中等範圍內,照樣刺耳!大家普遍形容為毛刺感或毛刺,好的耳機發出的聲音應該是平滑圓潤的,有些沒有煲機的耳機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圖片稍有不適,但很形象
松香味:很好奇百度竟然有它的百科,看來早已是音樂系同學的共識詞彙了,應是一種弓與弦相擦時特有的輕微噪聲,伴隨琴聲一起發出,形成絃樂器特有的一種音色。說白了就是拉動小提琴時產生極細微的摩擦聲,聽出松香味,會讓你感覺更真實啊。
網圖侵刪
早些年,我還是小白的時候問過某大神啥是松香味,他說焊東西的時候讓我把鼻子湊上去聞一聞,那就是松香味,然後我還真TM去了。。。
音染:
顧名思義就是聲音的染色現象,你可以說是聲音的失真,但有些耳機音染卻是廠商故意為之,旨在強化某些頻段(最常見的是低音),使其更為突出。有時候你對著罐子講話,聲音立即變悶,這就是音染。
轟頭:唐僧念緊箍咒時,滿地打滾的那個孫猴子,就是被轟頭了。
有些廠家為了迎合消費者喜好會在低頻過分調音,導致又悶又糊。
悶:
就像歌手捂著嘴巴唱歌一樣,不夠透亮。
糊:
不僅三頻沒有清楚的界限,就連樂器與人聲也分不開。
盲狙:
除專業的發燒友,一般人不會為了買耳機親自到店試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盲狙。
初燒:
簡單的說就是剛開始玩耳機,初次追求耳機音質發燒的人。
老燒:
與初燒相對於,老燒就是已經對耳機音質發燒很久很久的人。
彈性:
一般用來描述低頻,可以理解為低頻的有活力,脈衝強。耳機彈性好,說白了就是低音有動感且清晰。
聲音密度:
密度這個詞在音樂上真的難理解!舉例,一人敲鼓和十人敲鼓,後者密度就更大,在音樂中肯定不會那麼多人敲鼓,但耳機帶來的資訊量越大,就可以說密度大了。由於這個詞彙過於專業(枯燥),我把某大神的話搬來,各位瞭解一下得了“一般指2-3K左右的訊號,它補償新增低頻也補償新增高頻,沒有這一頻段,高頻過硬,低頻空洞”。
EQ:
EQ是均衡器(Equalizer)英文的縮寫,是一種可以分別調節各種頻率成分電訊號放大量的電子裝置,很多音樂APP都有這種功能,透過高中低頻的調節來補償和修飾,達到更好的音質。
口水歌:
口水歌,有一種說法是某一陣子,大街小巷迴圈播放,男女老少都會哼的那種流行歌。
還有種說法是,因為音訊裝置解析過於清晰,連歌手換氣咽口水聲音都聽得很清楚。
聽診器效應:
本來你想聽音樂,結果不小心碰到耳機線,外界摩擦聲瞬間就傳輸到耳道內,這就是大家討厭的聽診器效應。玩過聽診器的,應該知道那種感覺,很不爽!
解決辦法很多,有些朋友會考慮更換線材,其實用耳機線夾夾住耳機線,一招就能解決。
上面大概列舉了十幾個高頻玄學詞彙,其實原理都是一樣的,哪個引數能儘可能的還原原聲,它就是好耳機該有的素質。
從後臺私信觀察,姑且將使用者分為三個階段:
對於小白使用者,音質好就行,下文看完圖個樂;
對於入門使用者(這部分也是最多的),我用最通俗的語言告訴你各個名詞分別代表著什麼,為了便於你理解,我會用通感的語言表達,更形象;
對於大神,如果我哪裡寫的不好,您指出來我立馬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