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古典詩詞沒有任何用途,不知什麼語文教材還要收錄那麼多,完全是在浪費孩子們的時間。
但每年到中秋假期,這些對古典詩詞提出質疑的人都會被“打臉”。因為到這幾天,無數國人仰天看月,都會想起那些寫鄉愁、寫愛情、寫團圓的中秋詩詞。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中國人的中秋團圓裡,早就離不開詩詞元素了。
而大家在給好友們發祝福語時,則往往會不約而同地用上這樣一個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為什麼選擇用它?
一來,它的知名度很大。這句詞出自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年年入選中學課本,就算畢業後背不了全篇了,最後這兩句大家應該都是耳熟的。
二來,它的寓意實在太好了。現代很多人都無法在中秋節跟家人團聚,但這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卻沒有地域限制,也無需親友在自己身邊,都能用得上。這10個字,體現的是中國人對幸福和美好的一種本真願望。
然而,這兩天筆者的一位詩詞迷王先生,卻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他是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今年中秋沒有回老家。想起在同一個城市的心上人也沒回家,便特意給她發了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表白。從資訊發出去後,他就開始緊張地等待對方回覆,最後對方居然只回了一句:謝謝,你也中秋快樂!
王先生於是便不懂了,他覺得自己用這句詞擺明了是在表白,希望跟對方長長久久在一起,對方為何裝作看不懂?而後,他問了一下身邊學文科的同事們,卻被人家嘲笑了,人家直接甩給他一句:不懂就別亂用。
原來,他學文科的同事們認為:“但願人長久”並非描寫愛情,“人長久”也並不是說感情長久,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長久”的意思是希望家人壽命長久。人家姑娘收到他的資訊,還以為是祝她長壽,自然只能正常回復他。
真的是這樣嗎?關於“但願人長久”到底何意,近些年還真引起過不少爭論。這場爭論,一開始是從《中國詩詞大會》的一道題開始的。詩詞大會曾有這樣一道題: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中的“長久”所指是?
A.親情長久 B.友情長久 C.壽命長久
當時這道題共有100位選手答題,卻硬是隻有9人答對,錯誤率達到了91%。這讓當時場上的主持人董卿和幾個嘉賓,都驚訝不已。
其實這道題的答案是選第3個,“長久”是祝人家壽命是長久。這首詞寫於公元1076年中秋,當時蘇軾與弟弟蘇轍已是7年未曾團聚。對月思親人,這首詞與愛情毫無關係。那為何不是第一個選項呢?原因是蘇軾和蘇轍的兄弟情一直很好,不太需要特別強調希望親情長久。而當時蘇轍和蘇軾的仕途都不太順利,希望人能長長久久地活下去,更貼合他們的實際情況。
那為什麼很多人會把它當成愛情詞呢?無非兩個原因:
一來,是對宋詞的一種誤解,宋詞裡寫愛情的作品特別多,而蘇軾這首詞從詞風上似乎也挺風花雪月的,所以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它是愛情詞;
二來,是對“嬋娟”二字有誤讀,很多人認為嬋娟指的是佳人、美女。但事實上,在古典詩詞裡,“嬋娟”往往是月亮的代名詞,與女子無關。
因此,“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10個字,如果取蘇軾的原意,當然是很適合用來送給親友。那麼問題來了,現代年輕人把它送給心上人,就真的錯了嗎?對此,筆者的觀點是:沒錯!
一句詩詞,自問世之日開始就是有生命力的,它的意義會隨著歲月的變遷而變化。這些變化中,很常見的一種叫做:句意的擴大。
當年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本意並非指愛情,而是指友情,因為它是王維寫給自己的好友的。在唐代時期,它也都是用來形容友情。但到了清、明兩朝,它已經經常被用來形容愛情了。當這種用法被約定成俗之後,我們自然不能說所有人都用錯了。
至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一開始是用來形容親情,但現在意義也已經被擴大了,既能用作親情,也能用在愛情裡。所以,王先生用它來表白本身並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姑娘就算明白了他的真心,也完全可以假裝看不懂,把它當成普通朋友間的中秋問候。誰叫它也能在親人和朋友之間呢?
所以,筆者還是建議王先生可以用更直接的詩詞名句來試試。畢竟,中秋詩詞裡寫愛情的那麼多,完全能選出幾句。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