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有了這些變化:
- “寶寶最近胃口變差了,是脾虛嗎?”
- “最近寶寶感覺沒啥精神,睡的不踏實,是啥問題?”
- “寶寶經常積食,是不是脾胃差?”
- ....
孩子胃口差、睡不踏實等就是脾虛嗎?如何幫助孩子健脾開胃?今天我們邀請到福建省人民醫院 兒科 主任醫師 王菊霞,和大家一起聊聊寶寶脾虛那些事兒!
怎麼判斷寶寶是脾虛?
寶寶是否脾虛,一般要透過精神狀態、飲食、睡眠、大便情況,舌質、舌苔等進行綜合判斷,而不是單純透過某一個症狀或舌苔判斷。
常見脾虛有以下症狀:
- 飲食:胃口較差,吃的比較少;
- 睡眠:晚上睡覺不安穩;
- 五官:臉色較蒼白或黃黃的,眼瞼浮腫等;
- 舌頭:舌頭顏色淡紅,舌苔較白;
- 精神狀態:寶寶看起來懶洋洋的,聲音低、不愛說話;
- 其他:腹脹和/或腹痛、腹瀉或便秘、體型偏瘦,體質虛弱容易生病、出汗多怕冷、手腳冰涼等。
寶寶脾虛該怎麼調理?
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現脾虛,大多數是因為飲食不當,而影響了寶寶的脾胃功能,造成的消化不良。
寶寶飲食的多少,要以消化狀況的好壞靈活制定,不是吃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吃得越有營養的越好。
因此,保護寶寶脾胃健康,可以透過飲食調理,及時消食導滯。簡單來說,就是寶寶消化好才能脾胃健康、抗病能力強。
寶寶的飲食調理,可以參考四大原則:
因人擇食
因地擇食
因時擇食
因病擇食
1、因人擇食:
根據年齡、性別、體質、種族、胖瘦選擇食物。
- 嬰兒期:選擇容易消化,營養均衡的流質食物為主,嚴格遵循輔食新增的原則。
- 幼兒期及幼童期:以食物性狀可以過度到稀、軟、爛,注意營養均衡,兼顧到孩子雖然乳牙長齊但消化功能還不夠好的特點。
- 兒童期:與成人基本相同,這個時期的孩子消化功能已經成熟,但需要注意防止偏食、挑食、過飢、過飽等不良飲食習慣的養成。
2、因地擇食:
要根據自己居住地方的飲食習慣、地理環境、氣候變化、水源土質等特點,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日常食譜,並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比如,南方地區氣候溼熱,飲食上宜清淡、祛溼的食物,如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膩肥甘燥熱的食物。
北方地區寒冷乾燥,飲食上宜食偏溫熱、驅寒潤燥的食物,少吃生冷瓜果及寒性食物。
3、因時擇食:
《黃帝內經》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訓。簡單來說,根據孩子的生理特點,結合一年四季不同氣候及不同節氣特點制定食譜。
比如,根據四季氣候特點,可以參考:
- 春季
春季氣候相對較冷,雨水較多,是感染性、傳染性疾病高發的季節,同時也是寶寶生長髮育較快的季節,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全面,適當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及奶製品、豆製品、骨頭湯、魚、蝦、等,多吃新鮮蔬菜如芹菜、菠菜、番茄、胡蘿蔔、土豆、花菜等。
忌食燥熱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少吃酸性食物、油炸食品、辣椒、胡椒、蒜等辛辣食品。
- 夏季
夏季炎熱,飲食宜清淡,多吃西瓜、綠豆、苦瓜等清熱去暑食物,但要少吃冷飲、冰棒、雪糕等過於寒涼的食物,少吃辛辣、煎炸、肥甘油膩等刺激性大、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 秋季
秋季氣候乾燥,宜多吃梨、蘋果、銀耳、百合、紅豆、胡蘿蔔、蓮藕等滋陰潤燥食物,少吃辛辣、煎炸、肥甘油膩等食物。
- 冬季
冬季氣候寒冷,宜多吃牛肉、羊肉、蔥、辣椒、胡椒等溫熱的食物,少吃寒涼食物。
4、因病擇食:
要根據疾病的寒熱虛實,結合自身體質特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食療。
>>寶寶沒生病時,飲食可以做好:早中晚三餐均要吃好、吃飽;晚餐後儘量不再進食;1週歲後,建議睡前1小時及夜間不要再進食。
>>寶寶生病期間,飲食可以做好:每日食物攝入總量比沒生病時吃得少些,比如奶適當減少;飲食清淡易消化些:如輔食新增減少;不喝補益湯水,好轉期間不急著增加營養。
常用調理脾胃的食療方法
1、健脾開胃食療方
適用年齡1歲以上兒童,適合健康、消化好時用;
淮山扁豆紅棗粥
幹淮山30g、扁豆30g、紅棗15g、粳米50g,方中三藥加粳米淘洗乾淨,用慢火煲成爛稀粥食用。
花生仁粥
花生仁30g,粳米100g,黃糖適量。同煮粥食用。備註:組成中也可加山藥30g或百合15g。
2、脾胃溼滯食療方
適用年齡1歲以上兒童,適合脾虛時已經忌口,但還有溼滯情況時用;
白朮佛手湯
白朮10g,佛手6g,土茯苓15g,瘦肉100g,陳皮2g。將以上4味食材加水2000ml,文火煲取500ml,每次飲用30~50ml,每天3次。
炒三仙(積食時使用)
炒谷、麥芽各10g,炒山楂3g。加水500ml,煲取150ml,分次服用。
3、便秘食療方
適用年齡6個月以上兒童,適合有便秘的寶寶用;
白朮花生大棗糖水
白朮15g,花生、大棗各20g,冰糖少量。上藥加清水1500ml共煎,分次飲食,隔天1次。
糯米花生粥
糯米50g,花生20粒。將花生去衣搗碎,與糯米加清水8碗共煎,每週食用2次。
如果對寶寶脾虛還有更多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