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喉嚨不適嗓子疼,還經常咳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感冒了,或者是咽喉炎,想著吃點藥“壓下去”。但其實,喉嚨不舒服也分很多種情況,有的可能病情不重,但久治不愈,令人心煩。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咽喉反流的後果,要引起重視。”清遠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劉文林說,其實咽喉反流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但常被人們誤認為是慢性咽炎、喉炎,也就沒有重視這個病,更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治療。他表示,咽喉反流必須及時治療。咽喉反流容易引起中耳炎、聲帶息肉、聲帶接觸性肉芽腫和潰瘍等相關疾病,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主要原因是食管上括約肌鬆弛
劉文林介紹,咽喉反流性疾病就是胃內容物反流至鼻腔、口腔、咽、喉、氣管、肺等部位,從而引起一系列相應的症狀和體徵的總稱,與許多耳鼻咽喉疾病有關。
“通常患者的主訴是有異物感,經常咳嗽、咳痰等。”劉文林說,咽喉反流性疾病主要症狀有咽喉異物感、持續清嗓、聲嘶、咽喉疼痛、間歇性發聲困難、咽喉部黏液過多、慢性咳嗽、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喉痙攣、哮喘、口臭等。
那麼反流性疾病是如何發生的呢?劉文林解釋,咽喉反流主要原因是食管上括約肌鬆弛。在正常情況下,當食物經食道進入胃的入口賁門後,賁門括約肌關閉,胃內食物和胃酸不能反流到食道或更高的部位。
當各種原因引起食道下段及賁門括約肌鬆弛,這種單向活瓣的作用就減弱或消失致使胃內容物反流到食道甚至咽喉部,刺激區域性黏膜,引起上述咽喉部的不適症狀。
反流物包括胃內氣體、胃液,以胃內氣體為主,含有酸性H離子、胃蛋白酶,pH值大多數在5~6之間,酸和胃蛋白酶可以腐蝕咽喉部位以上組織黏膜,從而導致該部位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如果合併有胃動力障礙,或飯後平臥的情況下胃酸反流到咽喉部機會明顯增加,症狀會更加明顯。因此,對於那些久治不愈、反覆遷延的慢性咽喉炎患者,應注意是否存在反流性咽喉炎的可能。
咽喉反流性疾病還會牽涉到喉炎、聲帶息肉、聲帶小結、鼻炎、聲帶接觸性肉芽腫和潰瘍等相關疾病,甚至咽喉反流可能是喉癌前病變和喉癌發生的潛在危險因素之一,危及患者生命。
僅處理併發症,病情容易反覆
“這個病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劉文林說,咽喉反流性疾病與吸菸、辛辣飲食、便秘、高脂飲食、進食過飽等不良生活習慣密切關聯,也是誘發嗓音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據研究顯示,46.4%的嗓音疾病患者存在咽喉反流的現象。隨著近年來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有所提高。
咽喉反流的確診,可以使用食管內動態pH監測,但這項檢查比較麻煩,難以廣泛開展,臨床上常根據症狀、病史、內鏡結果綜合診斷,並且進行治療性觀察。經過反流症狀及量表評分之後,對於疑似患者,進行至少8周的藥物試驗性治療,如果治療有效,就可以確診。
“如果僅僅處理因咽喉反流引起的疾病,病情是很容易反覆的,要同時治療才行。”劉文林介紹,咽喉反流性疾病有一般治療、內科治療和外科治療三種治療方式。一般治療即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建議規律飲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選擇低脂、低酸、酸鹼平衡、無糖的食物。
內科治療是目前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抑酸治療是最常用的內科治療方法。一般用抑酸藥物,再輔助以胃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等,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及抑制反流發生。治療時藥物使用的時間和劑量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如果積極進行內科藥物治療有效,但停藥後反覆發病的患者,或因酸反流所致危及患者生命的併發症持續存在時,可考慮外科治療,主要的方式為腹腔鏡下胃底摺疊術與胃鏡下食管下括約肌射頻消融術。
注意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
劉文林強調,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很重要,有些輕症患者透過合理調整作息和生活習慣,該病就可以控制。對於治療期間的患者,如果沒有配合有效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治療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首先,要注意生活習慣及飲食調整。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吃夜宵,睡前3小時不再進食;避免餐後平臥及鍛鍊、舉重、抬重物等。
飲食方面要注意忌油膩飲食;忌過冷、過熱、過酸、過辣、過甜的食物;忌菸、酒、濃茶、咖啡、可可、巧克力等;忌刺激性調料,如咖哩、胡椒粉、薄荷、辣椒等;少吃檸檬汁、西紅柿、柑橘類水果及地瓜、米粉等食物。
【撰寫】陳之瑜 劉秋宜
【通訊員】彭可明
【作者】 劉秋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