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養生的人對兩樣東西應該都是比較熟悉,那就是——黃芪和西洋參,它們都是用來補氣的,效果也都特別的好,重要的是兩者都不算很貴,一般人都能夠接受。
既然兩者都能夠幫助補氣,有人就會將兩樣東西放在一起比較,想要知道兩者之間,到底哪個補氣效果會更好,在用的時候也能有好的選擇。
同有補氣功效,黃芪和西洋參有何區別?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結合中醫和西醫等多個層面,瞭解透徹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黃芪〗
中醫上看,黃芪主要用於氣虛乏力,改善氣血不足、肺氣虛、脾虛以及中氣不足的情況,能夠補氣固表。
如果總是食慾不振,吃得少,大便稀溏,而且還存在氣虛水腫的情況,多半是肺氣虛、脾虛了,可以用黃芪補氣。
〖西洋參〗
西洋參是屬於涼性的食物,比較適合上火的人食用,可以改善火氣旺盛的情況,清熱和生津的效果會比較好。
會適用於脾胃虛寒的人,四肢發冷的人,也可以用西洋參來幫助補氣,可以幫助提神醒腦,讓身體產生的瞌睡感、疲憊感慢慢得到改善,用西洋參泡水喝,還能改善口渴的現象。
西洋參和黃芪,雖然都能補氣,但西洋參重在補氣養陰,用於氣虛陰虧;而黃芪重在補氣固表,氣虛乏力。
總體來說,西洋參和黃芪的區別主要在於兩者性質不同,一個是溫性一個是寒性,針對不同體質的人,就要用不同補氣食物來補氣,以免讓身體原本,情況更加嚴重,西洋參適合熱性體質的人食用,而黃芪則適合偏寒體質食用。
黃芪和西洋參分別適合什麼人群?
——黃芪適應人群
氣血不足導致瘡瘍潰爛者
對氣血不足導致瘡瘍潰爛面久不收口、反覆不痊癒者,黃芪也具有一定益氣、斂瘡、托里排膿作用,且治療效果較好,但此病人的瘡瘍一定不是由於熱毒熾盛導致,而是因體質虛弱、氣虛導致。
表虛自汗者
中醫認為表虛自汗多為氣的固攝功能降低所致,黃芪可以益衛固表自汗,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表虛不固、氣虛自汗的人群。
氣血兩虛者
黃芪可以養血、補氣同時又能行血,適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的患者,及血虛不能濡養筋脈引起的痺症、中風後遺症、肌膚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狀的人群。
脾氣虛症
飲用黃芪水的好處有很多,比如治療脾氣虛症,常見的脾氣虛證主要為人體精神倦怠、氣短、痰多等,將黃芪和黨參、白朮、茯苓等一起煎水服用,能夠有效的治療脾虛。
——西洋參適合哪些人群?
經常用嗓人群
西洋參性涼,服用西洋參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有助於益肺陰、清虛火,同時對於肺虛久咳、咽乾口燥等症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失眠人群
因為西洋參中含有皂苷,可以有助於改善人體疲勞不適的情況,例如長期失眠等,患者都可以透過西洋參進行食療,改善症狀。
用腦過多人群
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在從事腦力工作,有的人大腦在過度使用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頭暈、頭疼、煩躁、思路不清晰等情況,此時可以考慮用西洋參泡茶飲用,在緩解大腦疲勞上面有著明顯的效果。
壓力大人群
西洋參適合生活工作壓力大、平時經常容易疲勞的人群食用。它非常適合上班的人、愛貧血以及經常頭暈的人。
它能有效地增強人體肝臟的功能,可以改善大家身體的微迴圈,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黃芪和西洋參都具有補氣的效果,不能說哪一個更好,只能說自己的身體情況適合哪一個就選擇哪一個,針對性的去調理身體才是對身體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