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格局?就是人對所處時空位置及未來變化的認知程度,我認同電影《一代宗師》提出的“三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自己。我憑什麼辦學?我的思想理念足夠先進嗎?我的學術研究足夠領先嗎?我的管理水平足夠科學嗎?不斷地追問自己,促使自己深度反思,這是每一個進步者的必經之路。
見天地。認識社會大環境,認識教育小邊界。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轉型了,學校的邊界不斷被打破與重構。學校的物理邊界,學校的組織邊界,傳統的知識邊界,德育的資源邊界,教師的專業邊界,學科的外延邊界,技術的想象邊界……諸如此類的邊界,與10年前、5年前、3年前相比,悄然發生了變化,有些甚至是巨大的變化。
見眾生。關於學生核心素養,經合組織這樣定義全球勝任力:從多個角度批判分析全球和跨文化議題的能力;理解差異是如何影響觀念、判斷以及對自我和他人的認知的能力;在尊重人類尊嚴的基礎上,與不同背景的他人進行開放、適宜、有效的互動能力。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提出“21世紀未來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即重要的軟實力:創新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協作能力。由此可見,人才標準在不斷髮生改變。這些未來人才的標準,將成為我們教育的培養目標。
每一個學校幹部管理好自己優先於管理好你的組織。心智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未來。格局有“三維度”:目標、眼界、信念。教師格局有“四層次”:零度格局、一度格局、二度格局、三度格局。
零度格局。其表現為盲目的“教書匠”。其本質價值觀為“教育是飯碗”,他們是“誤打誤撞進學校的”。他們幾乎無目標、無追求,幾乎是完全被動地完成上級任務。他們也無穩定信念,其生活態度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一度格局。其表現為逐利的“教師爺”,看到的是自己的需求和慾望,看到的是給自己帶來利益的東西。其本質價值觀為“教育是謀利”。從目標層面看,旨在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粗放的利己主義者。凡能增加收入的就做,凡不能直接帶來好處的就不做,裝不下美好而無用的東西。他們的信念就是篤信叢林法則,一事當前,只問利益。
二度格局。其表現為優秀的“教育人” ,除了見自己之外,他們還“見天地”,他們是為教育而進入教師崗位的人,他們眼中看到的是教育本身的美和意義。其本質價值觀為“教育是事業”。他們的眼裡不但有分數,而且有教育,有德育、智育、美育、體育。他們的目標是為孩子的成長,為學校的進步。他們的信念是:教育的價值在於追尋教育的美。因此他們熱忱追求教育本身的美,真心探究教育的內在規律,對某個甚至多個領域有非常深入、系統的鑽研,並常常能提出極具創造性的觀點。
三度格局。其表現為卓越的“教育家”,除了見自己、見天地,他們還“見眾生”。他們看到的是教育與世界、教學與社會之間的紐帶。其本質教育價值觀為“教育是信仰”。他們以透過教育改良社會、增進人類的福祉為最高目標。他們的信念是用教育改變國家,用教育改變社會,用教育改變世界。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對學校的認識具有歷史的深度,不是看短期的成敗、得失、榮辱,而是在更大背景下思考學校教育的價值意義。他們對事業的認識、對世界的認識具有世界的寬度。
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人稱“非洲聖人”的史懷哲曾經說過:“人不能只為他自己而活。我們必須認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的,而我們和所有的生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種認知指引了我們心靈和宇宙的關係。”這就是格局……
(作者繫上海市金茂學校總校長、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長)
《中國教師報》2021年12月15日第12版
作者:程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