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高齡,應該是絕大多數老人在家頤養天年的時候,然而,從事玻璃技術研發長達65年、有“中國微晶玻璃之父”之稱的趙天佑卻是個不安分的人,現在依然活躍在技術開發第一線。現在,他的身份是杭州乾智坤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就像打開了一個‘百寶箱’,一個新產品研發成功後,後面又不斷有新產品研發出來。搞技術研發不存在年齡問題,我自己也是越幹越有勁。”趙天佑老人笑眯眯地說。他的桌面上、抽屜裡擺放著一款款新研發的產品,像飛灰、礦碴都被開發成微晶材料。當然,最得意的是最新量產的微納晶手機面板,它硬度高、抗摔性好、透光率高、介電損耗低(訊號傳輸質量高)、可摺疊。
“今後微晶玻璃還可以做成紙一樣薄,不會燃燒的‘紙’,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老人堅定地說。這種既能摺疊、又抗摔的微納晶手機面板,將在摺疊屏手機上得到應用。
(趙天佑的桌上、抽屜裡擺放著各種微晶玻璃產品,創可貼是必備用品之一)
不愛旅遊、愛吃紅燒肉
最大的愛好是和團隊討論技術
坐在小時新聞記者面前的趙天佑老人,頭髮雖然花白,但臉色紅潤,精神很不錯;眼睛笑眯眯的,看上去就是個慈祥的老爺爺。眼不花,耳有點聾,但戴上助聽器後交流很順暢;不僅思維敏捷,而且條理非常清晰。
“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家裡活動活動筋骨後,9點前就到辦公室上班。”團隊成員、杭州乾智新材料研究院院長程俊華說,“到單位後,他喜歡到一線轉轉,晚上還要看書。”
“我每天起床後要做操,拍肩膀100下,這樣不會得肩周炎;拍腰、拍膝蓋各100下,再在家裡走路走5000步。”趙天佑老人說。至於飲食,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忌口,如果是在單位或者外面就餐,他還喜歡吃一塊紅燒肉。“就吃一塊,也不多吃。”老人表示,還常常咪一點酒。“高粱酒的話,一餐就喝三錢,也就是三分之一兩不到。”
老人說,他不愛好旅遊,也不會搓麻將(實際上,上海麻將是比較簡單的),最大的愛好是和團隊一起討論技術。工作忙的時候一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但自己並不覺得累。“感覺越幹越有勁。”老人呵呵笑道。
老人的家在上海。在來杭州之前,他還在廣東呆了十來年,那時候吃得最多的是海鮮。“後來因為尿酸偏高,就不吃海鮮了。”
老人在公司有兩個辦公室,一個在二樓,一個在一樓。不過他基本上都在一樓的辦公室,因為那裡去一線的研發、試樣等車間比較方便。辦公室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標籤貼和創口貼,一個用來區分不同的產品,一個用來處理不時被玻璃劃傷的手。二樓的辦公室,除了沙發、辦公桌椅,基本上沒有其他東西。
前後兩個小時的採訪,趙天佑老人娓娓道來,始終沒有露出疲態,期間老人還陪小時新聞記者到各個車間實地觀看。走起路來雖然不快,但依然穩穩當當。當然,小心起見,進出電梯、上臺階的時候,工作人員會趕緊上前攙扶一下,公司上下對趙老都格外尊重和呵護。
尼克松訪華時用的微晶玻璃餐具
就是趙天佑團隊研發的
趙天佑老人告訴記者,他跟玻璃打了一輩子交道,但依然樂此不疲。“一是單位對我一直比較重視,二是我自己也得到了許多增長知識的機會。”
老人說,他十六七歲的時候,就透過朋友介紹到上海琉璃器皿公司工作,“當時他對我說工作很辛苦的,我說沒事,就去報到了。”
老人記得很清楚,上海琉璃器皿公司下面一共有81個工廠,六個大類的行業非常齊全。“玻璃器皿廠有四個,工業玻璃廠有六個,還有光學玻璃廠、包裝瓶廠、保溫瓶廠和眾多配套廠。”
趙天佑一開始到玻璃器皿二廠工作,做了三年學徒後就做了技工,開始帶徒弟。“徒弟比我還大四五歲。”
1960年,已有10年工作經驗的趙天佑,作為優秀青年的代表被選拔到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習四年本科。“學的就是矽酸鹽專業,接觸了許多名師。”實際上,在讀大學之前,趙天佑就參加研發小組,開發了不少新產品。進入大學後,實踐經驗加上理論知識,讓他的技術又有了質的提升。
在工廠,趙天佑先後擔任過技術科長、技術廠長,之後又到公司任技術科長等,在與玻璃行業的許多專家保持著良好關係的同時,也學到了更全面、更系統的知識。
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外有公司早早就研發出微晶玻璃產品並投入市場。1966年,趙天佑他們接到任務,要求他們用三四年時間研發出微晶玻璃。雖然那時候國內的耐熱模具不過關(需要耐1400度到1500度的高溫),配套工藝差,但趙天佑他們還是另闢蹊徑,透過人工淬製法提前研製成功了低膨脹、耐熱性好的微晶玻璃,能耐700度高溫,獲得了上海科技進步三等獎。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趙天佑他們用這種微晶玻璃打造了一套中國特色的餐具,用於招待尼克松一行的宴會上,當時引起較大轟動,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之後,趙天佑所在單位和北京鋼鐵研究院、上海有色金屬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鋼鐵研究所等單位一起參與了一項軍工任務的會戰,趙天佑負責技術,開發出了單晶、負膨脹的微晶玻璃新品,用於天文望遠鏡,對微晶玻璃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瞭解,也為今後零膨脹透明微晶玻璃的研究打下了基礎。現在市場上的原子鐘,裡面的材料用的就是零膨脹微晶玻璃,這一技術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微晶玻璃的品種非常多。”趙天佑說。他們研發的一款微晶玻璃還用到了人造衛星上,獲得了國家發明三等獎,這也是玻璃行業第一個國家發明獎。
開發的微晶玻璃微波爐板
成功實現國產替代
由於玻璃行業屬於高能耗、高汙染、高噪音的行業,上世紀九十年代,玻璃行業在上海市區被逐漸淘汰,許多工廠外遷。
1996年,在延遲兩年後,趙天佑正式退休。許多企業紛紛前來高薪聘請。“有一家印尼的器皿企業,在全球一共有84條流水線。他們來請我過去,答應我每個月2500美元的薪水,5年後給我在上海買套房。但我還是沒同意,我覺得那邊太潮溼了,另外,錢對我來說也不是最關心的問題。”趙天佑說。
最後,趙天佑選擇了溫州龍港的一家企業,經過兩年的開發,生產出了乳白玻璃餐具。“一套禮品盒,6個碗+6只調羹,賣到100元,利潤率300%。”企業老闆給趙天佑的待遇是月薪1萬,而他原來在上海時的薪水是900元一個月。“那時候上海的房價只要1500元到2000元一平方。”
第一次市場試水成功後,1999年,趙天佑又加盟溫州另一家生產密胺餐具的企業——也就是現在的溫州康爾微晶器皿有限公司,根據企業的要求開發微晶玻璃鍋,但新產品面市後卻賣不出去。趙天佑就親自市場調研,最終瞄準了用於微波爐的黑色微晶玻璃板。
“當時市場上的微波爐板主要靠進口,價格要200多元一塊。我們的產品不但替代了進口,而且價格只賣70元一塊,還有200%到300%的利潤率。”如今,康爾也成了全球最大的微晶玻璃廠之一。之後,趙天佑又帶領團隊來到廣東,加盟如今的廣東科迪微晶玻璃實業有限公司,開發了透明微晶玻璃板。
隨著年齡的增大,加上去廣東不便,趙天佑老人決定在離老家上海不遠地地方落腳。因為早些年與乾智坤達董事長王波建立了忘年交,以及在多年的合作研發過程中,雙方對新材料共同的熱愛,最終老人決定加盟了杭州乾智坤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對於自己開發的新品微納晶Ⅱ新材料(微納晶玻璃),老人有十足的信心。“美國康寧公司研發生產的超瓷晶玻璃,只供應給蘋果公司的高階手機用,不供應國內手機企業。我們開發的微納晶玻璃,不但打破了康寧公司的技術壟斷,而且效能比他們更優越。”
趙天佑老人說,在微晶玻璃行業,我們的技術並不落後於他人,而且是全球領先的。新開發的用於手機面板的微納晶視窗材料,硬度比康寧公司的大猩猩玻璃更高,不會產生劃痕,手機表面不用再貼膜;抗摔性也大大超過康寧公司產品;介電損耗只有0.0070,比康寧公司產品0.03的介電損耗降低了77%,拿到了全球第一,也就是說,其資料、訊號的損耗更少、時效更快,是5G手機的最佳選擇。
已經89歲高齡,準備什麼時候退休?
“等我做不動的時候就退休了。我是搞技術的,不存在(退休)年齡問題。”老人自信地說,“技術在不斷髮展,可以開發的東西有很多,還有不少讓我好奇的東西。我感覺我還有許多工作還沒做。”他最大的願望是將微晶玻璃做成不會燃燒的“紙”。“這是微晶玻璃的發展方向,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