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醫一院成功完成全國首例兼具生理性起搏及自動核磁檢測功能的ICD植入術,患者恢復狀況良好。
日前,大醫一院心律失常門診來了一位專程從外地趕來的患者,真誠感謝大醫一院再一次開啟了患者生命的大門。原來,這位患者患糖尿病、心梗10年,房顫近10年,5個月前因腦血管病變出現了急性腦梗死,1個月前患者顯著心率下降,心衰明顯加重,心率僅40次/分左右,心臟的一支主要血管表現為陳舊性閉塞,心臟顯著增大並有室壁瘤,心臟的收縮能力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多一點……
對於這樣一位重患,心律失常二科董穎雪教授等醫護人員聯合神經科、冠心病科、介入治療科等對患者進行了多學科聯合評估,考慮到患者已經存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傳統的起搏方式可能加重心衰;近期腦血管病變的存在,患者需要相對頻繁的核磁共振檢查;冠脈病變複雜,沒有心率保護的冠脈介入治療風險性增加,且心肌疤痕及心衰的存在,猝死風險增加……植入具有自動核磁檢測功能的ICD,並進行傳導束起搏以兼顧心衰治療和猝死防治是推薦的治療方案。
傳導束起搏可以避免心衰的加重甚至可以完全逆轉心衰;自動核磁檢測功能的ICD可以在開啟後的14天內患者可根據需要無限次自動識別核磁環境,便捷性和安全性顯著提升。植入ICD後,在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患者胸悶氣短症狀改善明顯,左心射血分數顯著增加,起搏器各項引數十分滿意。
傳導束生理性起搏與傳統的起搏方式不同,是在心臟的傳導系統(希氏束或者左束支)上起搏,可以讓心臟得以保持正常的激動順序與狀態,尤其對左束支阻滯引發的心衰療效顯著,甚至可以完全糾正心衰。傳導束生理性起搏技術的門檻相對較高,但與目前同類技術相比,避免心衰及改善心功能的價值超乎想象。傳統的ICD不能做核磁檢查,即使有非常少的ICD可以接受核磁檢查,但是都需要每次在檢查前都要程控為核磁檢測模式,檢查後再關閉核磁檢測模式。在此期間,患者缺乏有效的ICD診斷與治療保護。而自動核磁檢測ICD的應用,則解決了這些顧慮。自此,開啟了自動核磁檢測ICD聯合傳導束起搏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