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十元十元,一律十元。”不知螢幕前的你,對過去街頭常見的十元店還有印象嗎?從文具、廚具,到小電器、化妝品,各種日用小商品在這裡集中碼放,路過隨手挑上幾樣也花不了多少錢。如今不少商場裡,一種升級版的“十元店”正在加速佈局。琳琅滿目的飾品,相對低廉的價格,一家家飾品店正吸引消費者駐足解囊。有人表示:小時候拒絕不了十元店裡耳環的我,長大了還是會乖乖走進網紅飾品店。
如果說過去的十元店“什麼都賣”,那麼這些新興飾品店則深耕垂直領域,將潛在消費物件對準了年輕人和女性群體。時下,時尚穿搭在各平臺廣泛傳播,飾品不再侷限於正式場合保持優雅、象徵身份的金銀珠寶,鋯石、合金乃至塑膠飾品也成為很多人日常搭配的選擇。寬鬆衣服配細腰鏈,短髮搭配小巧精緻耳環,就連運動裝也可以搭上一條街頭風項鍊,飾品正在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為了營造氛圍感,不需要糾結於材質、品牌,只要外觀合適、“戴個樣子”就行,這些都為飾品店走紅奠定了需求端基礎。
與此同時,新興飾品店深諳消費者心態,大大提升了購物體驗。不同於十元店的雜亂無章,飾品店分類精細,帽子、手鍊、髮箍等小品類擺放合理,有的甚至在耳環中區分耳夾款和耳骨夾款,任君挑選;不同於十元店的狹窄逼仄,不少飾品店面積較大、動線設計複雜,為慢慢逛、慢慢挑提供可能;不同於十元店的簡易裝修,這些飾品店設計精心,以簡約的純色背景、仔細設定的鏡面和燈光,讓前來拍照打卡的年輕人輕鬆“出片”。在消費的同時滿足社交需求,飾品店成為網紅店也在情理之中。
近來,從平價飾品店,到線上一元店,低價小商品零售店似乎又有復甦之勢。只是正如有人所說:“幾元店賽道”已經悄然完成了幾次“換血”,不同於當年光景。不過,對於消費者而言,變化的是店面,不變的是便宜。無論是真的“十元”,還是幾元、幾十元不等的均價,縱然商家同樣能從中獲得不小的盈利,但看似低廉的價格始終能對消費者形成吸引力。不需要貨比三家,不需要精挑細選,不需要團券優惠,合適就買,任意採購,哪怕買錯了也不用更換,哪怕只用一次也不可惜。這些快消小商品為人們解決了不少生活小難題,更為不少消費者帶來了易得的快樂與滿足。
前幾年,“消費降級”的話題曾引發人們廣泛討論,沉迷“十元店”是否是消費降級呢?事實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將更多收入用於滿足社交、審美等更高層次消費,購買網紅飾品也是體現之一。另一方面,追求物美價廉而不買貴比闊,恰恰是消費觀念升級的表現。從供給角度看,充分發展的消費市場必然會帶來更豐富的供給渠道、形成更充分的市場競爭,小商品行業推陳出新,實現商家、顧客雙贏,也為消費升級創造了條件。
但必須看到,購買“小東小西”常常與衝動消費、即興消費相伴隨,看似便宜的物件也可能一點一點榨乾你的錢包。在鮑德里亞描繪的消費社會中,一件商品會與其他相關商品形成緊密的誘惑鏈條,誘導人們不斷消費,同時束縛我們的生活。的確,買衣服就會想到搭配的飾品,買飾品就要考慮合適的美妝,一系列商品共同形成了符號價值,使得人們一買就“停不下來”,有時甚至忽略了真正的需求。而在時尚潮流和低廉價格的作用下,不少商品成為“一次性”或“日拋”進而產生的過度消費和浪費現象,也值得警惕。
時下,小商品零售業朝著打造品牌、創新款式、最佳化供應鏈的方向一路前行。對於消費者而言,消費理念也需適應市場變化。重新反思“十塊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口號,我們或許會發現:十元店給人們帶來的可能是“喜歡就能買”的魄力,也可能是“雜物積如山”的混亂、“用一次就扔”的窘境。畢竟,低價與其說適應了消費需求倒不如說是驅動了消費慾望,而忽略需求的購買,哪怕再便宜也不值。
這正是:
十塊錢,又不多,買不了房子買不了車,旅遊也到不了莫斯科;
十塊錢,隨便作,有用沒用堆滿了“窩”,再大的房子也沒處擱。
(文丨田卜拉)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