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到20日,中俄伊海軍在伊朗恰赫巴哈爾海域附近,舉行了三方聯合演習,這樣的動作,也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並被多方解讀。普遍認為的有兩點,一是中俄伊“鐵三角”的成型,是一支反對美國霸權的重要力量;二是從自身講,也是一支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實際上,剛剛進入2022年,伊朗外長就訪問中國,與中方一起啟動了此前簽署的中伊25年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之後,伊朗總統萊希又帶著另外一個協議出訪俄羅斯,希望也能簽下來,並明確告訴俄總統普京,“我們可以協同對抗西方”。
據《環球時報》1月25日的報道,隨著與中國簽署的“25年戰略合作協議”的正式生效,伊朗新任總統萊希又帶著“20年戰略合作協議草案”訪問俄羅斯。報道稱,萊希在這個時候訪俄“絕非普通行程”,對於普京來說,萊希首訪選擇俄羅斯,將令俄伊兩國的關係“終於可提升到新的水平”,此次訪問是具有“戰略性質”的。
萊希總統抵達莫斯科之後,還對普京總統明確表示,“我們可協同對抗西方”,並稱伊朗與美國對抗已經有40年,是“專業”的。
眾所周知,就在此前不久,伊朗外長才剛剛結束訪華之旅,在與王毅外長的會晤中,中伊共同啟動了“25年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承諾在25年內向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以幫助伊朗度過最困難的這段“制裁”時光,並實現伊朗的“復興”。對於伊朗來說,中國是對沖美國施加的“史上最嚴”制裁的唯一出路,
一來,中國也是美國的主要遏制物件,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一個樸素的真理,中伊兩國擁有深厚的合作基礎。二來,中國能源消費大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石油,而伊朗恰好又是全球主要產油國,因此伊朗有中國迫切需要的東西,那就是石油,而中國也有伊朗迫切需要的東西,那就是美元和人民幣。
最為關鍵的是,中國的經濟實力非常強大,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GDP高達17萬億美元以上,大約佔到美國經濟規模的75%,只有中國有這個大手筆拿出4000億美元,而面不紅氣不喘,可謂是“舉重若輕”,所以離開了中國,伊朗想“活”很難。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伊朗與中國的合作也是有短板的,那就是重點集中在經濟領域,而不是國防安全領域,而伊朗除了面臨來自美國的嚴厲制裁之外,同樣面臨來自美國、以色列的軍事威脅,後者對於德黑蘭政權的威脅甚至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朗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條大腿自然是中國,另一條大腿自然是俄羅斯,俄羅斯是伊朗保障自身安全的“關鍵夥伴”,所以萊希總統首訪放在俄羅斯,且帶去了“20年戰略合作協議”。
對於中國來說,伊朗“腳踏兩條船”並非是一件壞事,畢竟中國壓力也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到伊朗,況且中國的優勢在於經濟,中俄進行戰略分工,各自從事自己擅長的領域,能夠發揮1+1>2的效果。對於俄羅斯來說,普京也好,歷任俄羅斯領導人也罷,都熱衷於地緣博弈,而伊朗地處中東,且是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的實際控制者,能夠與伊朗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對於俄羅斯來說,其實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符合俄方的利益。相信萊希此次訪俄之旅,一定會獲得良好的結果,目前俄羅斯也處於美國的極大壓力之下,正是抱團取暖的時候,莫斯科也會降低要價,從而實現中俄伊戰略大三角的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