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90後上大學的時候,在同學之間就就行起一陣考證的風向,那個時候大家普遍認為“多個證書就會多條路”。
而到了現在,大學生考證的現象也更加盛行,一定程度上大學生的這種考證焦慮和就業困難有關,另一種也是大學生之間的內卷,如果哪個大學生身上沒有幾個資格證書在,好像總差點意思,但不是所有的證書考下來之後都會用到,甚至可能半點含金量沒有。
已被教育部取消的3本證書,大學生考了也沒用
大學生之所以選擇考證是認為終有一天會用得上,但是有些證書國家已經明確取消,所以大學生即便考了也沒用,提前瞭解避免踩雷。
現如今有不少00後喜歡心理學專業,大概是受一些影視和小說題材的影響,覺得這個專業即神秘又很酷,但心理學專業在我國目前的就業市場上依然比較小眾,所以很多學生在高考時不敢填報心理學,但上了大學後卻想要考心理諮詢師證書。
但心理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大學生即便報班考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水平也不夠,所以很難僅憑一張證書從事相關工作,所以有關部門在2017年的時候就取消了這個證書,從前的依然有效,但那之後大學生在輔導班拿到的證書,卻幾乎沒有含金量了。
第二個被取消的證書則是很多90後都考過的會計證,曾幾何時,大學生考會計證簡直就跟考四六級一樣熱衷,因為會計這個職業在不少家長心中還是非常不錯的工作,而此前有關部門也規定要想從事會計的工作,必須擁有會計證,但同樣在2017年,會計證也被喊停,會計證不再作為從事會計工作的必要門檻,而是需要專業能力,所以大學生不要認為考了會計證就從事會計的工作,事實上不少財會類專業的大學生找工作都競爭十分激烈。
說起法律顧問,在不少大學生腦海裡浮現的都是高大上的工作內容,特別是企業法律諮詢,不管是大大小小的企業都需要法律顧問,所以在以前很多大學生願意考取這個證書到企業去應聘,但是在2014年這個證書同樣也被取消,也就說國家不會統一舉行考試和頒發證書,大學生要注意不要被輔導機構矇騙,白白浪費時間。
當代大學生如何緩解考證焦慮
首先大學生應當明白,考證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上面這些證書,浪費精力不說又沒有用處,大學生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含金量高,對未來就業有幫助的證書上,比如英語四六級,或者第二外語證書等等,大學生對於考什麼樣的證書應該明確,是否對就業時有幫助,或者能否用得到。
其次大學生與其執著於考證,不如專注在學業上,事實上不少大學生正是因為學業的不精所以才寄希望於多考證來緩解就業焦慮,不管是專業的理論知識還是專業技能,這些才是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看重的,而不是一些和專業無關的證書。
最後大學生需要有比較明確的職業規劃,很多大學生之所以迷茫就是不知道未來的發展如何,對於這一點大學生可以先仔細的瞭解自己專業的對口工作,有哪些理想的企業,以及本校本專業往年畢業生的就業分佈等等,瞭解了這些再結合自身的能力做規劃,如果大學生整理出自己就業的可能性,那麼一些無關的證書就沒必要了。
除考證以外,這些途徑也能增加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不少大學生沉浸在考證的誤區中,經常忽略了大學階段一些團體競賽,事實上很多高校都會以學校為單位舉辦競賽,有能力的大學生可以代表學校在全省甚至是全國拿到名次,比如說辯論,英語,數學等等,如果在這些競賽中拿拿到成績足以成名大學生在某個領域有突出的優勢,這樣的人才是企業樂意接受的,而且也和大學生的專業息息相關。
其次就是實習經歷,很多大學生不重視實習階段,認為隨便找個企業混個實習證明就行了,但聰明的大學生會好好利用實習的機會,因為要知道實習生進入名企大廠實習的機率,比畢業生正式入職大廠的機率要大些,比如說一個雙非院校的本科生,如果有在百度實習的經歷,那麼在畢業後應聘阿里等網際網路大廠就很容易進入到複試環節,因為面試官也會想看看學生身上有什麼特質能夠被另一個大廠選中,無形之中,大學生就多了一個機會,所以把握住實習經歷,對未來就業會有不小的幫助。
以上圖片來源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