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一系列動作,釋放出強烈的穩增長訊號。
其一,1月20日,央行全面降息,但樓市利率降幅低於實體利率,再被區別對待。
最新一期LPR報價利率顯示,一年期LPR利率從3.8%下調至3.7%,為連續第二個月下調;5年期LPR利率從4.65%下調至4.6%,此前連續20個月維持不變。
這是時隔20個月以來,第一次全面降息,不僅實體利率繼續走低,而且樓市利率罕見下降。
但與過去一樣的是,樓市這一次仍被區別對待。
上個月實體利率降息,樓市利率按兵不動。這一次實體利率降息10個基點,而樓市利率僅降低5個基點。
這種非對稱降息,正是定向調控的體現。
為實體經濟降息,對應的是當下的經濟形勢,體現的是穩增長的需要。
而樓市僅降息5個基點,其間不無維穩的意味,但降息力度之低,則顯示背後的調控剛性仍舊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釋出公告,將LPR釋出時間由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上午9:30調整為9:15。
眾所周知,9點15分為滬深兩市集中競價時間,9點30分為正式開市時間,將LPR利率釋出時間提前到開市之前,對於市場的預期管理意味可見一斑。
其二,央行罕見表態: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避免信貸塌方。
日前,在國新辦釋出會上,央行副行長表示:
當前重點的目標是‘穩’,政策的要求是發力,其中包括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
貨幣政策表態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原因在於經濟面臨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
畢竟,剛剛過去的2021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為4%,房地產業GDP和建築業GPD甚至雙雙下滑,增速分別為-2.9%、-2.1%。
所以,穩增長之下,貨幣政策全面發力,釋放出鬆綁訊號,也就不難得到理解了。
當然,美聯儲最早將於6月開始加息,全球貨幣與金融形勢都將發生變化,留給我們降息的時間視窗所剩無幾了。
所以,利用年初的時間空口期,透過貨幣鬆綁穩經濟,可謂正常選擇。
其三,國家發改委釋出促消費相關通知,明確表示,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檔案提出:
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併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以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把住房消費作為促消費的重要一環,足見房地產對於各行各業的重要性所在。
當然,促進住房消費,並不意味著重回過去的漲價去庫存模式,更不會創造新一輪全國性普漲,這一輪政策的發力點在於“合理住房需求”,即剛需,首套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會得到政策惠顧。
三大動作,釋放了什麼訊號?
房地產在調控見底之後,終於迎來了第一波政策轉向。
對於房企來說,部分剛陷入債務漩渦的房企獲得喘息之機,但已經深陷債務危機的房企恐怕很難絕地反彈。
對於這些房企來說,保交房仍舊是第一位的。做好保交房,才有生存的可能性。
對於購房者來說,過去的緊張局面暫時一掃而空,剛需購房者得到政策照顧,無論是房貸利率還是放款週期,都有一定鬆綁。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一輪漲價去庫存的開啟。且不說樓市大週期因素,非對稱降息本身就已釋放出足夠多的訊號。
對於城市來說,大城市市場或許會迎來一波溫和回暖,但僅靠這一點政策鬆綁,對於三四線城市的作用仍舊微乎其微。
換言之,房地產需要的是穩,要遏制大漲,也要避免大跌,防範金融風險一直都是第一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