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央行宣佈下調MLF利率10個基點後第三天,LPR跟隨下調的步伐如期而至。本次下調五年以下住房貸款LPR10個基點,五年以上則只降了5個基點。
回顧之前房地產市場來看,降息對房地產市場價格和成交量影響巨大,幾乎每次降息,都會在地產圈掀起一波漣漪。但是這次降息,市場反應微乎其微,甚至有種不解渴的感覺。下面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降息這針房地產“興奮劑”都幾乎失效的。
1、降幅有限。此次降息MLF降息10個基點,主要是刺激投資和消費信心,LPR作為“陪跑”者,只給了5個基點(五年內的房貸佔比太低太低),在房地產市場疲軟了大半年的背景下,遠遠低於人們預期。
2、LPR只是參考。雖然所有房貸都以LPR作為參考值,比如北京房貸利率首套為LPR+55,但是後面加多少,地方自己定,銀行自己定。北京首套房利率降低後為5.15,但全國很多地方這一數值高達6.0甚至更高,相比LPR的下降,地方金融政策對利率的影響要大得多。比如2021年底廣州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一夜之間平均首套利率從5.9降到了5.6左右,這相當於降了30個基點!
3、降息對房價的影響是“間接”的。降息5個基點到底對貸款利息產生多大影響?以100萬貸款為例,30年期貸款每月可以降低利息約31元。真正想買房的人不會因為每月多三五十元利息購房;同樣也不會因為能省這些利息而衝動消費。真正影響房價的,是消費信心。降息會刺激經濟發展,達到加快經濟增速的目的。經濟發展會帶動房價上漲,但經濟不是即時就會得到發展,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降息帶來的是對經濟發展帶來的房地產上漲的信心,從而達到短期刺激房地產消費的目的。
4、市場現狀。目前房地產處於2021年房企頻繁暴雷後的調整階段,利好政策頻出。開發商為了自救,降價促銷,以價換量的回款方式成為常態。市場成交趨於平穩,消費者觀望情緒較高,對於未來房價走勢也是眾說紛紜。這使得本就“買漲不買跌”的房地產,短時間內更加難以得到刺激。
雖然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依然達到了8.1%,疫情下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的背後,也是存在著不少隱患。年內來看,從一季度同比增幅18.3%,第二季度7.9%,到三季度4.9和四季度的4.0%,經濟增速下滑得非常明顯。而且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進出口、投資和消費,僅有進出口表現強勁,投資和消費每況愈下。
此次降息,主要也是為了拉動投資、帶動消費。至於房地產行業,直接刺激作用有限,畢竟疫情常態化兩年以來,老百姓對非必要的投入顯得格外謹慎。不可否認的是,降息會對房地產行業一定會起到促進作用,但還是需要經濟帶動為前提,所以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以上僅為筆者個人觀點,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轉發,更多房地產資訊,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