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遊交通設施——構成“道路 + 節點”的服務結構
旅遊交通體系有“大交通”與“小交通”之分。“大交通”指“鐵路、公路、輪船、飛機”等連線旅遊目的地與外部空間的交通。而“小交通”是旅遊目的地內部各景區、旅遊區之間的交通,以及各景區、旅遊區內部的交通。這裡重點討論的是小交通。在全域旅遊的發展架構下,旅遊交通網路是空間整合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政府推進全域旅遊的重要抓手。旅遊道路包括風景道、自駕道、運動道、休閒道、文化道、賽道等,其核心結構為“大尺度的景觀節點 + 服務節點 + 休閒度假點 + 軟性活動”。
大尺度的景觀節點,是指沿路形成的大面積、大尺度的景觀結構,是構成全域旅遊的重要內容;服務節點,包括從遊客集散中心到多樣化服務平臺構建的道路服務體系;休閒度假點,包括依託於交通的休閒營地、民俗村落等特色服務內容;軟性活動組織是定期舉辦的休閒賽事、節慶活動等。旅遊交通網路建設應在服務理念創新的前提下,遵循“道路是硬體,節點是重點”的原則,針對市場進行節點與服務模式的產品化設計,形成度假村、營地、服務站點、驛站、餐飲,戶外活動區等多樣化的產品,構成收益回。
2.旅遊環境衛生設施——創新商業模式
旅遊衛生設施覆蓋範圍廣,經濟投入較高,基於生態化和科技化的有效利用,形成市場化的連鎖經營結構是衛生設施最重要的提升方向。
目前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的投資運營模式存在著後期運營不積極的弊端,很多城市和旅遊目的地開始嘗試 PPP 或純社會資本投資模式,並通過後期市場化運營實現盈利。市場化運營主要透過廣告價值、附加服務和配套商業三大途徑實現。廣告價值是抓住衛生設施服務點的高人流量,吸引旅遊企業及其他企業與之合作。附加服務基於提升廁所服務檔次的目的,在基礎服務基礎上提供擦鞋、按摩等有償服務。配套商業的途徑也稱為“以商養廁”模式,是在生態廁所建設的基礎上,形成公共服務空間或驛站空間,提供休閒商業服務。旅遊衛生設施的商業化目前主要透過建設階段的文化融入、技術應用、商業合作和運營階段的功能符合來實現(見圖)。
3. 資訊化設施——智慧化應用和管理
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與廣泛應用加速了旅遊設施的資訊化元素滲透,資訊化設施對旅遊業而言逐漸也成為核心支撐和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旅遊資訊化的建設,既是適應資訊化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大眾旅遊時代遊客需求的內在要求,更是全域旅遊發展的客觀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資訊化設施的建設不僅僅是硬體,最重要的是要依託硬體形成智慧化監測、監控,實現資料應用和智慧管理,形成面向遊客的智慧化旅遊服務和麵向運營商的智慧化管理。這才是旅遊資訊化設施建設的意義。
4. 旅遊公共服務中心——提升綜合功能
傳統的企事業單位管理的旅遊集散中心正逐漸向市場化運營的旅遊公共服務中心轉變,既要滿足遊客的多樣需求,又要兼顧旅遊集散中心盈利。不僅要滿足遊客集散、目的地宣傳、導遊服務、公共管理等功能,還要滿足遊客體驗、商業服務等綜合功能。各類服務中心的選址及主要功能詳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