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珍寶島事件之後,中蘇矛盾前所未有被激化,雙方關係越發緊張。一場前所未有的核戰爭,正在向中國逼近。為了保護在京的將領和幹部,毛主席下達緊急撤離命令,決定在10月20日之前,全部離開北京,分散到各地。除此之外,全國也展開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行動,許多重要工業企業紛紛遷往偏遠山區,轉向軍工生產......那麼,我國進行這個重大行動究竟是為了什麼?1969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是什麼原因,最終讓蘇聯放棄了這一計劃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1969年蘇聯的“外科手術式核打擊”一事。
在這之前希望您能動動手指頭,點贊加關注給我一個支援。
自上世紀60年代起,中蘇關係破裂之後,雙方之間矛盾不斷,直至發生珍寶島事件,蘇聯邊防軍先後16次入侵該島,與我國邊民、邊防戰士發生衝突,致使人員傷亡,給我國造成重大損失。
對於蘇聯方面的頻繁挑釁,我國始終希望能透過談判和平解決,可這樣的忍讓,卻讓對方越發猖狂。
從1964年以後,蘇聯不僅向中蘇邊界地區陸續增兵、增武器,持續製造事端。更過分的是,1969年3月2日,蘇軍竟直接襲擊我國邊防部隊人員,造成6人傷亡,珍寶島戰爭也就此爆發。
為了反擊蘇聯接連不斷的侵擾,捍衛我國領土主權,我軍展開了自衛反擊作戰。最終,這場戰爭以斃傷蘇軍230多人,我軍犧牲71人,中國取得勝利告終。我國邊防戰士用生命捍衛了國家領土的完整。
可不久之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卻發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新聞。8月28日,美國《華盛頓明星報》的頭版頭條上,突然醒目地寫著這樣的標題: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珍寶島事件中遭受的巨大損失,令蘇聯極為不滿,尤其是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在這些人的煽動下,蘇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可蘇聯很快就發現擺在他們面前,一個難以繞開的障礙,就是美國。自從二戰結束之後,美蘇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兩大國都做著稱霸世界的美夢。如果一旦蘇聯對中國實施該計劃,那麼美國勢必會有所行動。
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受命到華盛頓,緊急約見了美國安全委員會主任基辛格,將該計劃告訴了他。而這一訊息也很快被放在了,剛剛再度上任的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辦公桌上。尼克松陷入沉思,此時的他十分為難,他為難的不是該如何回覆蘇聯,而是思考該如何將這個訊息告訴中國。
事實上,自從尼克松上任之後,面對中蘇爭霸的局面,他就一直想要緩和中美的關係。而此時,擺在面前的這份蘇聯計劃,似乎是一份不錯的見面禮。但當時,兩國還未建交,無法直接聯絡,傳遞訊息非常困難。如何傳遞這一訊息就成了尼克松面臨的一個難題。
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將該訊息刊登在美國受眾最廣的《華盛頓明星報》,並放在報紙最顯眼的位置。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那一訊息。
而這個訊息一出,立即轟動世界,引起世界各國強烈的反響。與此同時,我國也得知了這個訊息,經過多方核實,確定為真實訊息。蘇聯的核打擊計劃也就被提前曝光,以致於到最後,蘇聯只得放棄該計劃。
1969年10月15日,聽完報告的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喊道:美國出賣了我們!
勃列日涅夫之所以如此憤怒,當然還要源自,美國透露出的,蘇聯對我國實施核打擊計劃的訊息,不過這還不是令他最生氣的事情,令他最為憤怒的是,尼克松在該事件上,公開支援中國的態度。
在蘇聯核打擊計劃一事上,美國表現出了什麼樣的態度呢?這還要從9月2日這天說起。當時,越南時任當局去世,中蘇兩國都派出代表出席了此次葬禮。在中蘇關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我國代表全程避免與蘇聯代表團團長、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接觸。
但是,鑑於實施核打擊的計劃已經被暴露,蘇聯還是透過越南外交部,轉達了他們希望能和周總理見面的想法。毛主席在得知這一訊息之後,經過再三考慮,同意了蘇聯的這一提議。
9月11日,在北京機場,周總理和柯西金進行了交談,會談雖然讓邊界問題有所緩和。然而,在柯西金回國之後,勃列日涅夫卻不以為然,執意實施先前的計劃。
而且,幾天之後,蘇聯在英新聞代言人,還通過當時一家報社發訊息稱,將會對中國進行空中襲擊。這讓中蘇關係再度陷入緊張之中,核打擊也又一次一觸即發。
而就在這時候,美國做出了非常行動。他們決定動用先前獲悉的情報:將實施對蘇聯本土134個城市以及重要軍事、交通、企業等目標進行核打擊的計劃。
10月15日晚,獲得這一訊息的柯西金,立即向勃列日涅夫彙報說:美國已經表明立場,已經擬定了同我們進行核戰的具體計劃,情況十萬火急,他們只是通報了這個訊息,正式報告還要晚些送來。
聽到這樣的訊息,勃列日涅夫大受震驚,不敢相信美國竟然會選擇站在中國那邊,他立即打電話讓駐美使館人員核實這一情況。
很快,蘇聯駐美大使向勃列日涅夫報告說:情況確實如此,不久之前,我才同基辛格面談,他明確告知我,在該事件上,美國同中國利益相關,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到核打擊,他們就會認為是又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會首先參戰。
除此之外,基辛格還告訴他,尼克松簽署了實施核報復的計劃。只要蘇聯有一枚導彈發射過去,他們就立即實施計劃。此時的勃列日涅夫才意識到,蘇聯陷入了騎虎難下的窘境。
一旁的柯西金在這時給出了一個建議,他說:我們應該和中國談判。
1969年10月20日,蘇聯方面主動向我國提出談判。但當時,我國一直處在戰備狀態,對於蘇聯這急轉彎的態度,還是持有懷疑態度的,認為他們是否是為了向中國發動突然襲擊而釋放的煙霧彈。
於是,毛主席建議在京的將領和重要幹部,立即撤離北京,分散到各地去。20日這一天,周總理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和一致的討論決定,先是讓一部分人到京廣線附近各地。
於是,王稼祥去了信陽,陶鑄前往了合肥,陳毅則前往了石家莊。陳雲被送到南昌,王震則被送到南昌東鄉紅星墾殖場,以備戰時呼叫。對此,毛主席表示,萬一打起仗來,要找的時候,還是離不開這些人的。可見,主席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這之後,鄧公一家、徐向前等人,也都向後離開了北京,毛主席則按事先安排,前往了武漢。留守在北京的許多幹部也大多都去了京西山區,市內只剩下周總理等人。可見,對於這場蘇聯的核打擊,中國做好了隨時應戰的準備。
直到10月19日,蘇聯抵達北京談判,這期間沒有發現任何異動。至此,這場驚心動魄的核戰爭終於安全結束。
而蘇聯放棄核打擊的原因,除了美國方面帶給蘇聯的壓力,還有我國所作的一切行動,更是尤為重要。
1969年8月底,在核實了蘇聯欲對我國實施核打擊計劃的訊息之後,軍委就下達了全國加強防空工作的報告。毛主席也向全國人民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口號,全國開始進入了戰備狀態。
一時間,國內上下展開了挖防空洞的行動。防空洞的重要性主席最深有體會,早在抗戰時期,防空洞就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它的存在,才讓主席在敵人的飛機轟炸下,多次化險為夷。不僅如此,在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中,也都是因為防空洞,才得以保全指揮將領和完好儲存戰爭物資。
所以早在這之前,毛主席就曾表示,建防空洞,這個錢決不能省。防空是群眾問題。於是,那時期許多老百姓的房間裡,學校裡、單位的辦公室旁邊以及街道上,隨處可見大家挖出的防空洞,而防空洞內都囤積著大量糧食、物資等。
除了挖防空洞,全國各地也正在做著群眾疏散工作,尤其是大城市的群眾,許多都被疏散到小城鎮或偏遠山區。以致到後來的在京各個重要幹部的撤離。
各大在京的重要工業企業,也紛紛撤離到深山或是偏遠地區,而且一些還轉為了軍工企業。以及各大學校也相繼撤離北京,中國科技大學就是那時期,戰備疏散到安徽的,從此就留在了那裡。
尤其是10月1日國慶節,為了防止敵人在節日期間的突然襲擊,在節日之前,我國也做出了相應的備戰方案。當時,除了必要的飛機,其餘飛機全部轉移到了外地。
因為北京距離蘇軍駐地僅僅幾百公里,飛機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抵達,若是導彈,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所以,這對於重地北京,是非常危險的。
除此之外,國慶當天,我軍也都進入了高度戒備的狀態,北方部隊的雷達全部開啟,時刻監視敵方動向。
國慶之後,全軍也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一時間,我國所有部隊展開真槍實彈的訓練。各種導彈和大型武器裝備,也都處在戰備狀態。
即便是在蘇聯提出談判時,也沒有絲毫放鬆。留守在北京的周總理親自叮囑在京的守備人員: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要時刻警惕,還要注意,我們不首先開槍。
也正是我國實施的一系列防禦行動,讓蘇聯對當初的計劃有所猶豫,不過讓他們放棄這一計劃的關鍵,其實還是我國的另一個舉動。
1969年9月23日之後的一週之內,我國接連試爆了一顆2到2.5萬噸當量的地下原子彈,和一顆氫彈我國試爆了一顆當量為300萬噸左右的氫彈。而在這之前我國的試爆都有各大媒體高調報道,但這兩次幾乎沒有任何報道訊息。
美國媒體對此稱:中國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獲取某項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美國意識到這一舉動的意義,蘇聯自然也明白。
早在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彙報美國核報復計劃時,他就表示:美國的核報復計劃有可能是假把式,但是中國的應戰決心是不容忽視的。而且,早在4年前,他們就進行了導彈負載核彈頭的試爆,擊中率是相當精準的。更何況,他們早有防備,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挖防空洞。
柯西金的話沒錯,要知道,早在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中國就向世界表明了不稱霸、做防禦力量的態度。所以,面對蘇聯的核打擊計劃,我國不僅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在應戰態度上我們也絲毫不退縮懼怕。
這在柯西金要求見周總理的時候,就已經義正言辭地表明瞭這一點。當時,周總理表示:一旦蘇聯實施核打擊,中國將毫不猶豫地應戰,而且全體中國人民會把這場戰爭進行到底。
與其說,擊退蘇聯這一計劃的是美國的施壓,不如說是全體中國人民,堅定捍衛國家領土的態度,而所做的準備之大,逼退了蘇聯實施這一計劃。縱觀這一路,正是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先輩們的共同付出,闖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才有了今天的中國和我們。讓我們向這些英雄和先驅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