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致心肌缺血,危害更大
本報記者 董超
春節倒計時
臘月十三
保健時報社祝大家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且所有人都無法獨立於情緒之外,
而無憂無慮。
如何處理好情緒對健康而言至關重要。
近期,《美國醫學會雜誌》上一項研究發現,對於穩定型冠心病患者,與運動或藥物誘發的心肌缺血相比,精神壓力誘發的心肌缺血,心源性死亡、心梗或心衰住院風險更高。
壓力導致的心肌缺血更危險
研究共入選了918名患者,其中16%在精神壓力測試中發現有心肌缺血,31%運動或藥物誘發心肌缺血,10%兩種試驗中均可誘發缺血。研究中,精神壓力測試採取的方法是讓患者進行公開演講。
經過5年隨訪,與未誘發出缺血的患者相比,精神壓力誘發缺血的患者,心血管原因死亡或非致死性心梗風險增加了一倍。而僅僅運動或藥物誘發出缺血風險未顯著增加。在兩種壓力均誘發缺血的患者中,風險增加了2.8倍。
研究作者表示,與運動導致的缺血相比,壓力導致缺血時,冠脈直徑無明顯變化,提示冠狀動脈微迴圈受損。儘管沒有嚴重冠脈粥樣硬化,但由於存在內皮功能障礙和斑塊,會影響血管舒縮反應,導致血管收縮,同時伴有炎症狀態。
同期述評指出,運動/藥物誘發缺血的情況更為複雜,包括內皮依賴性血管反應性受損、內皮功能障礙、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心肌需氧量增加。
作者認為,對於冠心病患者,壓力和心理健康因素應該得到重視,並進行藥物和生活方式的干預,如進行有氧運動和壓力管理及藥物治療等。
心臟也有“感情”不是“機械泵”
廣東省人民醫院林曙光、譚寧也曾發表述評文章指出,心臟不是一個自動起搏跳動的“機械泵”,特定的性格、不良情緒和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以及負性生活事件等,與心血管疾病明確相關。
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心臟的健康。此前,《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就全年而言,星期一心臟病發病率最高,風險加大10%,“緊張的星期一”很可能導致動脈血壓和心率升高;早晨8點是一天中最危險的時候,心臟病發病率增高60%;而聖誕夜晚上10點是最危險的時刻,與當天其他時間相比,發病風險增大一倍。研究人員認為,情緒緊張和焦慮加大了發病風險,尤其是75歲以上或已經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病的人。
他們稱:“生氣、焦慮、傷心、悲痛和緊張等情緒都會加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心臟健康也與性格有關,心臟喜歡六種性格。
一是樂觀
一項納入5100名成人的研究發現,樂觀度最高的人心血管健康程度是悲觀者的兩倍。
二是感恩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心懷感恩,有助於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三是有生活目標
美國一項研究分析了13.7萬名參試者的10項相關資料發現,生活中沒有目標感的人更容易患心臟病。
四是善良
有研究發現,憤怒和(或)有敵意的人的心臟事件發生率分別增加19%和24%。
五是開朗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員對美國1.3萬人長達6年的觀察發現,愛生氣但一直隱忍的人突發心臟病的風險比有氣就要撒出來的人高2.3倍。
六是喜歡熱鬧
研究表明,孤獨的人血壓比社交活躍的人高出30毫米汞柱,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高3倍,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倍。
心態平和、遠離寂寞等是護心“良方”
那麼,怎樣才能養護好我們的心臟?只有我們好好對待心臟,心臟才會好好對待我們。在保證健康飲食、及早戒菸、管理好血壓和血脂之外,保護心臟還要關注心態和情緒。
開心一點
美國心理協會曾經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50%的心臟病患者在一生中會有一次抑鬱發作。抑鬱症發作可以升高腎上腺素,施壓於心血管系統。而且一個人抑鬱了,常常會吸菸、坐著發呆、不好好吃飯等。
多點愛好
愛好不僅會幫助人從鬱悶抑鬱中轉移出來,還會讓人更為積極地面對生活,會神奇地幫助降低血壓,減緩心率。
遠離寂寞
美國一項研究的工作人員對2000多名男士跟蹤了30年,發現性格內向的男性死於心臟病的風險竟然要高出50%。性格開朗、喜歡交往的人比內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
平和淡定
淡定平和的生活態度,或有助於減小壓力和挫折,讓心臟更健康。
觀看喜劇
有研究發現,看喜劇片有益於心臟健康,人們在觀看喜劇片的時候,心情放鬆,會不時地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大笑之後,血管內皮的明顯變化與有氧運動或服用他汀類藥物之後非常相似。
有生活目標
英國學者對40—90歲的人裡做了一個7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比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多了一倍。
聽典雅的音樂
有節奏的、悅耳和諧的曲子對情緒、心臟和血管有益。生理反應促使大腦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化學物質,它能調節人的情緒。主動聽音樂能喚起積極的情緒有可能就是由於部分內啡肽的釋放。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 || 董超 萬濤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