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探尋適宜人類生存的第二家園和搜尋地外生命就成為了人類的重要目標。可是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我們還無法走出太陽系去探尋,只能將目光放在太陽系之內。
最初的時候,科學家將目光重點放在了一些行星上,比如地球的兩上鄰居金星和火星。由於金星的環境太惡劣,以人類現在的科技還無法登陸探測,所以只能將重點目光放在了火星。經過數十年的探索研究,我們對火星已經有了很多的瞭解,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會開啟載人探索火星計劃。
那麼除了這些行星之外,太陽系還有其它的小星球能夠吸引到科學家的目光嗎?答案是肯定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有兩顆行星特別醒目,它們就是木星和土星,因為這是兩顆巨大的氣態巨行星。當探測器前往木星和土星進行探索的時候,卻發現這兩顆行星身邊的衛星特別多,而且有些衛星還引起了科學家的高度關注。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木衛二,它是木星的第六顆已知衛星,是木星的第四大衛星。木衛二是一個溫和的世界,其表面被冰層覆蓋,厚厚的冰層之下可能會液態海洋存在。科學家認為,木衛二厚厚的冰層之下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當科學家發現木衛二有大量水存在的時候,激動不已,要知道水對於生命和人類是非常重要的,地球正是因為有大量水的存在,才給生命提供了溫床,才能夠孕育生命。而有了大量的水,地球的生命才能夠完成一系列的進化演化,並最終誕生智慧生命人類。
我們從地球生命物質構成中,70%的物質是水就可以看出,水在地球生命中的意義是非凡的。人類的生存更是離不開水,沒有水,我們就無法活下去。木衛二雖然只是一個衛星,質量和體積遠沒有地球大,可是上面儲存的水量可能比地球還要多,被人們稱之為“太陽系水庫”。
由於木衛二已經出了宜居帶外,這裡的溫度是比較低的,所以表面的水都是呈現固態,它們幾乎覆蓋了星球表面。科學家透過觀測研究,認為木衛二的內部還處於活躍狀態,有著內熱存在。所以厚厚的冰層之下,大機率是有液態水存在的。
如果木衛二存在冰下海洋,那麼這個海洋的面積和深度有可能超過地球的海洋。而地球海洋是一個生命非常活躍的地方,有著大量的物種存在。而水是生命之源,有液態水的星球誕生的機率是非常大的,所以科學家猜測,木星二可能會有生命存在。
目前,木衛二在科學家的探測目標中僅次於火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學家現在更想去探索木衛二。因為火星表面非常荒涼,探索了幾十年也沒有發現生命,而木衛二基本已經確定內部存在液態海洋,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遠高於火星。
可惜,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想要探索木衛二還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我們的探測器能夠登陸木衛二,可是表面被厚厚的冰層覆蓋,我們也很難有大的收穫,想要真正有收穫,比如發現生命,那就需要深入冰層之下的海洋中。可是木衛二冰層的厚度有可能達數十公里,想要鑽探下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鑽透如此厚的冰層,即使是在地球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要說在遙遠的木衛二了。
科學家探測木衛二,除了想要上面發現生命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將其改造為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之一。雖然火星是處在宜居帶內,溫度更好一些,但是火星表面除了兩極之外可是沒有水的存在,是一顆非常荒涼的星球。
科學家之所以將火星當成人類的第二生存星球,主要是因為它處在宜居帶,溫度雖然沒有地球這麼好,但是也不是特別惡劣,不像金星表面的溫度達到了460攝氏度上。可是由於火星上面存在的水可能極少,即使將它改造成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如果沒有大量水的供應,人類在上面的生存也非常困難。
木衛二雖然已經出了宜居帶,上面的溫度非常寒冷,但是其大量水的存在卻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如果我們能夠將木衛二進行一系列改造,或許會是一顆比火星更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可能有人會說了,木衛二上面的溫度那麼冷,表面全被冰層覆蓋,人類能夠在如此低溫的環境下生存嗎?
如果是現在木衛二的溫度和環境,那肯定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可是在未來就未必了,要知道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在未來給一顆星球升溫或許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我們可以透過兩個方法給星球升溫,一個方法就是在星球軌道建造巨大的太陽帆板,用它來反射太陽光給星球升溫。
另一個方法就是人造太陽,如果我們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那麼人造太陽也就能夠實現,那個時候我們在木衛二軌道上放一個人造太陽,就可以將其表面的溫度大幅升高,然後冰層不斷融化,讓木星二表面被液態水覆蓋。
如果木衛二表面的冰層全部融化,那麼木衛二就將成為一顆真正的水球,表面沒有陸地,只有廣闊的海洋。當然,對於未來的人類生存來說,沒有陸地也沒有關係,我們完全可以在海上建造巨大的城市生存。事實上,隨著地球溫度的不斷上升,未來的地球陸地也會越來越少,人類想要居住生存就必須要在海上建造城市。
除了生存居住之外,木衛二上面龐大的水資源也是未來人類重要的資源,要知道一旦我們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就需要大量的燃料,而核聚變的燃料非常簡單,就是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氫,而水是重要的提取氫的原料。可見,水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生存所需,而在未來,它更重要的將會應用於核聚變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