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延安某機關單位前,兩個小孩子激烈的爭吵聲,吸引了剛剛從外面散步回來的毛主席。
“我真是紅軍,剛參加過長征,你們相信我!”
“你別吹牛了,不行就是不行,快走吧!”
看著兩人爭執不下,誰都不肯相讓,毛主席突然來了興趣,他走過去詢問了一遍才知,其中一個小男孩要進去送信,他自稱是紅軍,參加過長征,但負責放哨的兒童團卻不相信,還一直勸他離開。
毛主席非常驚訝,這個小男孩竟然還參加過長征,可他看著也不過才八九歲。
出於好奇,毛主席便蹲下來,面帶微笑的詢問小男孩誰可以證明他的身份,沒想到他毫不猶豫的說出了一個名字:賀龍!
那麼這個小男孩究竟是誰?他為何會自稱“紅軍”?跟賀龍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兩歲喪母,七歲參軍
1926年3月,一名男嬰降生在了湖南桑植縣洪家關鎮的賀家,給全家人都帶來了久違的歡樂。
而剛剛當了母親的賀滿姑,看著懷裡的寶貝兒子,滿眼都是慈愛,隨即便給他取名為向軒。
這時陪在旁邊的賀龍,看到妹妹喜得貴子,自己又當了舅舅,就高興地朝天上鳴了兩槍。
自從經歷了芭茅溪鹽水局奪槍事件,組織了農民革命武裝之後,賀龍就一直在軍閥林立的舊社會不斷參加各項戰役,建立了不少軍功。而賀滿姑看著大哥如此英勇,便也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生下兒子向軒之後,賀滿姑也沒有過多休息,很快就跟著大姐賀英以及有志之士們共同建立了游擊隊,到處展開武裝鬥爭。
因為有武藝在身,又善於使用雙槍,所以那時凡是賀滿姑所到之處,都會讓敵人聞風喪膽。
然而不幸的是,1928年8月,因為遭到反動團的襲擊,賀滿姑寡不敵眾,還是被抓進了監獄,她的孩子們也沒能倖免。
為了能從賀滿姑嘴裡套出話來,反動團對其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刑訊逼供,即便如此,她也誓死不開口。
很快,賀滿姑被抓的訊息就傳到了賀英這裡,為了能將妹妹和幾個孩子救出來,她想盡了各種方法,最後好不容易籌集重金買通了看守,卻只救出了幾個孩子,妹妹賀滿姑則沒能逃出,不久後被押上刑場慘遭殺害。
彼時的向軒才剛剛兩歲,並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已經慘死,他只依稀能記得,從那一天往後,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人換成了賀英媽媽。而在這位“女豪傑”的不斷影響下,到了四五歲時,向軒就已經能拿著槍射擊。
賀龍和賀英看孩子還小,擔心他傷到自己,所以並不允許他玩槍,但年幼調皮的向軒哪裡肯聽話,他總是偷偷拿兩人的手槍對著樹開火,經常把整棵樹幹打的到處都是窟窿,結果就是挨一頓罵。
都說“兵家兒早知刀槍”,賀龍和賀英都知道如今身處亂世,哪裡都不太平,平時雖然不讓向軒拿槍,可一旦遇上了打仗,兩人都會主動把槍發給他,至少危急時刻能防身。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向軒就跟著舅舅賀龍和姨媽賀英,到處參加武裝鬥爭,因為見證了敵人的殘暴,也見證了很多生離死別,所以雖然還未能上陣殺敵,但小小年紀的向軒早已經決定要像無數的紅軍戰士一樣保家衛國。
時間來到1933年4月,彼時已經7歲的向軒,在賀英的帶領下跟著游擊隊準備在洞長灣投宿,中途不知是哪個叛徒告密,洩露了游擊隊的行蹤,於是一行人還沒休息多久,就在不知情的情況遭遇了敵方襲擊。
隨著“嘭嘭”兩聲槍響,賀英剛走出門口沒兩步,右腿就被子彈打中了,她忍著疼痛跪下來繼續向著敵人開槍,沒一會兒就聽到對方大聲喊著要抓活口。
賀英還沒來得及反抗,就再次被敵人的機槍射中,胸部和腹部連續中了很多槍,再也堅持不住倒在了地上。
這時向軒已經冒著危險移動到了她身邊,他一邊拿槍對著敵人射擊,一邊扶起賀英,想要帶她走。
或許感知到自己恐怕活不了,賀英便拽住向軒的衣袖,將一個小包袱遞給了向軒,裡面裝著兩個戒指、五塊銀圓和一把小手槍。
緊接著,賀英又斷斷續續告訴他:“快,快走,找紅軍,找大舅去......報仇。”說完,她便用最後一絲力氣將向軒推了出去。
向軒的眼眶紅了,他不捨得留下賀英媽媽一人,但看著敵人來勢洶洶,也只能忍痛聽話趕緊離開。彼時的向軒不知道去哪兒能找到賀龍舅舅和紅軍隊伍,只能拼命地向著後山的小路跑去。
在好不容易擺脫敵人的追捕之後,向軒一下子癱坐在了地上,剛才中途跑得慌亂,也不知道被什麼東西給劃傷了腳,向軒沒有注意,誰知沒一會兒就昏迷了過去。
恰好這時廖漢生帶著幾名戰士前來接應,看到小向軒躺在地上,就趕忙將他救了回去。
最小的“紅軍哥哥”
幾天之後,向軒終於清醒了過來,睜眼的一瞬間,他看到的不是幽暗的山林,而是刺眼的陽光和明亮的房子。
向軒“刷”一下坐起來,一轉頭髮現舅舅賀龍就坐在旁邊,他當即就哭了出來,一股腦將之前的遭遇和賀英媽媽犧牲的事情全說給了賀龍聽,隨後又把賀英給自己的東西都交給了他。
看著大姐留下的這些遺物,賀龍抽著悶煙,眉頭也始終沒有鬆開。
“大姐犧牲了,你們打算怎麼辦?還幹不幹?”賀龍緊盯著廖漢生和向軒。
“幹,橫豎將革命進行到底!給犧牲的戰友報仇!”
賀龍“啪”一聲將菸袋摔在了桌上,命令手下趕緊回去招人,一定要將游擊隊重新建立起來。
而向軒接下來則是被安排著加入了紅三軍,從此成為了一名“小紅軍”戰士。
當時隊伍中有很多跟向軒年齡相近的孩子,雖然暫時上不了戰場,但他們也會在私下裡練習。
只不過畢竟還小,練習了一會兒下來,一個個就髒的跟泥猴一樣,有的還被打哭了,而一想到將來要參加革命,他們又抹掉了眼淚繼續戰鬥。
看到這一幕時,圍觀的叔叔們也禁不住大笑了起來,在戰爭年代,這樣的歡聲笑語已經很少能見到了。
加入紅軍隊伍之後,向軒就一直表現得很是積極,每次跟其他的小紅軍們練習完,他就會再次把大家召集起來,扛著繫著紅布條的木槍,自覺地操練佇列。
而在軍中訓練了一段時間過後,很快,向軒就和小夥伴們以及其他的紅軍戰士一起,正式踏上了長征的旅程。
因為擔心小孩子們承受不住惡劣的環境和崎嶇的路程,賀龍就給他們配了馬匹,幾人可以輪換著騎,或者是由年長的叔叔們揹著走一段。
在這一過程中,“人小鬼大”的向軒也會盡力幫大家的忙。
當時軍中分配給“小紅軍”的任務一般都是勤務員、通訊員、偵查員或宣傳員等等,向軒選擇了宣傳員,跟著叔叔哥哥們一起邊走邊擴大紅軍的隊伍。
而看到還有娃娃當兵,群眾們也紛紛好奇地過來圍觀,聽到他一邊唱歌一邊動員大家,不少人也開始萌生了參軍之心。
只不過突然聽到“打土豪分田地”這個口號,窮人們還是不敢接受,見此情況,向軒就挨家挨戶地前去動員,把從老兵那裡聽來的話再說給他們聽。
不知不覺間,長征之路已經走了許久,向軒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成長。
相比於之前的頑皮愛鬧,見證了許多革命同志犧牲的他,開始學會了謙虛,懂得捨己為人,懂得什麼叫責任感。
有時候看到別的孩子實在是走不動路了,向軒就會把馬匹讓給他們,自己堅持走路,即便腿部已經受傷,他也很少喊累喊疼。
而在隊伍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向軒也會主動去擇菜、掃地、站崗,只要是能用到他的地方,他總是會一馬當先。
1936年10月,紅軍部隊終於到達了陝北,向軒也留在了延安,這一期間,他跟毛主席還有了一面之緣。
當時向軒受命前去某個單位送信,結果負責站崗放哨的兒童團,並不相信他的紅軍身份,於是便拒絕放行。
向軒有些著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只能不停地跟對方說:“我真的是紅軍,剛剛參加過長征”。
可是無論他怎麼解釋,站崗的小士兵就是不聽,還催促他快回去,不要再吹牛,兩人就這麼爭吵了起來,不一會兒,直接把毛主席都給吸引了過來。
剛剛在外散步回來的他,看到兩個孩子不知在爭論什麼,於是就走上前詢問了一番,得知眼前這個年齡差不多隻有八九歲的孩子是個紅軍,毛主席便帶著玩笑的口吻問向軒:“你說你是紅軍,有什麼證據呢?”
“我參加了長征,爬過雪山,過過草地!”
“如果真的是這樣,但誰能給你證明呢?”
“我大舅和舅媽!”
“你大舅是誰呀?
“賀龍!”
毛主席聽到這個回答哈哈大笑了起來,原來這孩子是賀鬍子家的人,怪不得這麼犟,隨即他就讓人把向軒放了進去。
為國為黨為人民
1936年,向軒才剛剛10歲,正是要上學的年紀,而他自己也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所以很快便進入了陝甘寧邊區的中學附小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後,向軒就在八路軍120師司令部當起了通訊員,雖然當時條件十分艱苦,沒有好的訓練條件,但向軒學習很刻苦,最後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上級的極大認可。
1943年,十七歲的向軒成為了八路軍358旅警衛連的戰士,這一期間他又學習了工兵,作戰技能得到了大大提升。
之後為了能更快地打擊日軍,升任為358旅工兵連副連長的向軒,又突然萌生了製造“大老虎”和“飛雷炮”的構想。
對於他這個新奇的點子,部隊大夥都非常支援,而透過一番艱苦的研究過程,最終眾人成功改制出了威力極大的土炮。
土炮的射程為500多米,一次可以發射五公斤的炸藥,而日軍的營房也會在頃刻間被炸得稀爛。
對於能參與研製出這樣一個威力十足的武器,向軒感到很是開心,為了能親眼見證它的效果,向軒便不顧戰友的勸告,直接操作著土炮上前線與敵軍作戰。
最後雖然敵軍被炸倒一片,但向軒也因為被槍榴彈射中,不幸倒在了血泊中。
戰友們快速將他送進了醫院救治,最後發現他右眼上都是爆炸後沾上的渣子,右腳也已經被打穿,全身上下的傷口有21處......
很快,向軒受重傷的訊息就傳到了賀龍那裡,得知自己的外甥在前線因為殺敵受傷,還瞎了隻眼睛,他並沒有怪別人沒照顧好向軒,而是語重心長的告知眾人:“別人的孩子能犧牲,我的孩子的生命也是一樣的生命,即使犧牲了,也沒什麼!”
向軒跟舅舅以及所有的戰士一樣,時刻有著為國捐軀的準備,所以他並不在意自己受傷,而是繼續留在隊伍中與敵軍作戰。
新中國成立之後,向軒便相繼擔任了工兵連的連長、成都軍區成都軍分割槽後勤部軍械科的副科長以及四川省軍區成都軍分割槽西城區人武部的副部長職位。
1982年,五十六歲的向軒正式離休,而六年過後,他又被授予了三級紅星功勳榮譽獎章。
如今,向軒已經是九十五歲的高齡。
看著曾經瀰漫著硝煙的中國,如今已經國富民強,一生都關心國家軍隊發展建設的他,也留給了後輩們一句寄語:“萬千河流匯大海,一切根源在連隊。”
重視連隊發展,注重基層幹部培養,這樣才能將部隊帶好!祝願老人家身體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