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大環境下, 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而且工作的穩定性也漸漸成了大家就業考慮的主要指標之一。
早些年大家或許更加看重薪資待遇,然而如今,隨著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一些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影響,大家越來越意識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多麼重要。
也正因為如此,一些穩定職業逐漸成為大家眼中的“香餑餑”。比如教師或者公務員。
而提到教師,就不得不提一下師範生,他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選擇了師範相關專業,將來畢業後也大機率會成為一名教師。
所以一般情況下,選擇這個專業,不用怎麼為就業發愁。當然就業質量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區別,與之對應的薪資待遇也會有一些差異。
教育部發布通知,師範生迎來“好訊息”,成為教師門檻降低
而要想成為一名教師,所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教師資格證。如果不具備這個資格證,那麼不論你多麼優秀,你都無法成為一名被大家認可的教師。
2015年之前,師範生是不用考教師資格證的。那時候只要大家能夠順利畢業,那麼畢業時學校就會給大家免試認定教師資格證。
不過從2015年開始,這項制度進行了改革,改革後,即便是師範生也需要透過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後才能獲得相應的教師資格。
所以那時,師範生的優勢並沒有得到凸顯,而這種“一視同仁”的做法也備受師範生們吐槽。
因為從理論來說,師範生算是科班出身,在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就是為了將來能夠勝任教師崗位。
所以只要他們在大學期間能夠考核合格,那麼完全沒必要再多增加一次考試,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如果學校認為這名學生不適合當教師,那麼在平時考核的時候就可以將他篩選淘汰掉。
而近日,教育部官網釋出了《關於推進師範生免試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改革的通知》,這則通知概括起來就一句話:師範生今後又可以免試認定教師資格證了。相當於恢復到了2015年以前。
這則通知對於師範生而言毫無疑問是“好訊息”,畢竟這樣大家就不用再刻意去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能夠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如此一來,對於師範生來說,將來成為教師的門檻就更低了。至少不會再因為沒有透過教師資格證考試而與教師崗位失之交臂。
不過大家首先得保證能夠透過學校自己組織的教育教學能力考核,如果連自己學校組織的考核都沒法透過,那建議你還是放棄教師這個職業吧。
利弊分析
對於這樣一項改革,有它有利的一面,同時也有一定的弊端。
好的方面在於,可以讓師範生成為教師的門檻降低,從而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選擇成為師範生,為教師隊伍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同時還能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而弊端在於,部分學校自行組織的教育教學能力考核比較簡單,或者說可能存在對自己學生“放水”的情況,導致部分不合格的師範生站在了教師崗位上。
畢竟對於高校而言,就業率是高校特別看重的一個指標,所以一般情況下學校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給自己學生設卡。
而這種“爛好人”現象對於招聘他們的中小學來說,並不是好訊息。相反,用人單位今後可能還會因此頭痛。
所以總的來說,這項改革並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是需要校方嚴把出口關,尤其是在學校自行組織的認定時一定要嚴守質量底線,不能為了透過率而刻意“放水”,不然將來這項政策可能又得出現變動。
最後,也希望將來能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教師崗位,用你們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從而形成一種良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