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
除夕,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團聚,一年的希望,一年的守候,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每個房間要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據說如此照歲之後,來年家中就會財富充實。
當然在這一重要又神聖的一天,還有很多的講究之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老人常說的除夕“三不空、三不滅”分別指什麼,藏在民間的大智慧可以多瞭解一下。
“除夕三不空,來年不受窮”分別指的是不空燈、不空鍋、不空房
一、除夕不空燈
這一習俗源於一個傳說,據傳在古代有一股土匪,每逢過年,便會下山進入居民家中搶劫財物,為了有所識別,便會在被搶的人家裡點一盞燈,不曾想被一個聰明的老奶奶給識破了,最終躲過災難。
村裡的人知道後,每逢除夕這天便會點亮一盞燈,來躲災避禍,時間久了便流傳成了民間鄉俗,這也許是最早的守歲之說。
古時候點的是煤油燈,窮苦人家哪捨得點一宿,為了不被土匪搔擾,只能隔一會挑一次捻子,以防燈滅掉直至天明,即使很窮,也會堅持將家裡的燈火不滅,這也許是最早的守歲之說。
在除夕這一天,人們為了守歲除“夕”,習慣將家裡的燈常亮,每個房間要燈火通明,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將除夕的晦氣趕跑,來年家中就會財富充實。
二、除夕不空鍋
“除夕不空鍋”這個習俗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元末,自然災害頻發,土地兼併嚴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朱元璋家也沒有任何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但不能眼看著老母親挨餓受凍,空著肚子過年。於是,朱元璋決定去偷點東西吃,他趁著除夕的夜色,連著進了好幾戶人家,但是每家的鍋裡都是空的,什麼也沒有,他一氣就想要把鍋拿走,轉念一想又不應該如此,又完璧歸趙了。
後來,朱元璋登基做皇帝之後,回憶起自己除夕之夜偷鍋送還的經歷,聯想起現在還有不少人像他曾經一樣貧窮,後來他就下旨每到除夕之夜,每家每戶的鍋裡都不能空著,飯鍋裡最少要放上兩個饃,也可以放些米飯、餃子、肥雞、烤鴨、豬頭之類的食物,還把這件事賦予了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家家戶戶在新的一年裡都能有餘糧滿倉,不愁吃喝,於是,就有了“除夕夜,不空鍋”的習俗。
這一習俗表示去年的餘糧能夠存放到今年,意為年年有餘,以此來祈盼來年生活富裕安康,溫飽無憂,也象徵著“年年有餘糧,生活富足”的美好期盼。
三、除夕不空房
除夕夜家裡是空著的,晦氣就會呆在裡面,吸走一些福氣,財氣和好運。除夕是團圓之夜,家裡就是要熱鬧和氣,來年才會鴻運當頭。
“除夕三不滅,來年財不稀”分別指的是燈火不滅、旺火不滅、香火不滅
一、燈火不滅
在古代的傳說中,除夕夜這天會有年獸出現,而除夕夜這個節日的名字出處就是如此,除掉這頭名叫“夕”的怪物,人們通常會將燈火點燃,徹夜不滅,用來抵禦年獸。而隨著春節文化的積累,最終除夕夜燈火不滅已成傳統。
這樣的做法,追根究底,其實就是老祖宗對光的崇拜。尤其是到了過年的時候,正值辭舊迎新之際,自然要徹夜點燈,以迎接新的開始。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裡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二、旺火不滅
在過去,人們家裡的旺火會一直燒,直到正月初五,破五、迎財神之後,旺火才會被熄滅。而且,大多數的旺火,都不會人為地熄滅,而是由燃料燃盡之後,自動熄滅,預示著來年一整年的好日子。
很多地方,在除夕的晚上都會點燃旺火,寄希望於來年的生活,也會想熊熊燃燒的火焰一樣,旺盛發達。
三、香火不滅
除夕夜要祭祀祖先,大家一起迎接新春。在祭祀的時候,除了貢品外,香火也是不能少的,而且在十二點前不能熄滅,要一直續上,等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後,再奉上一炷香,辭舊迎新,香火不斷。
春節除夕的香火不能熄滅。這樣的做法,主要是為了在辭舊迎新的重大日子中,能夠向祖宗神靈祈福,希望來年的生活可以像自己供奉的香火一樣長明不絕。
除夕之夜,很多事情其實它的意義並不在於本身,而是人們賦予了它的某種意義,這與真假無關,這是一種講究與傳統,也是大家趨利避害,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許!你們家鄉除夕都有哪些傳統呢?歡迎下面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