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9月份開始,東北多地區的養牛戶紛紛反映新生牛犢畸形問題,患病牛犢出生後四肢關節彎曲呈蜷縮狀,脊柱和頭部變形,部分患病牛犢還會有雙目失明、吞嚥困難等症狀。
各顯神通終確定赤羽病
由於近年國內沒有發生過赤羽病,所以剛開始出現新生牛犢畸形時,大家也都沒有往這方面去考慮,只是單純的以為飼料黴變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新生牛犢畸形。
隨著發病的新生牛犢越來越多,大家才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可能是由一種傳染性的疾病引起,於是養牛戶、養牛專家、獸醫工作者等從業人員,便在網上展開了各種討論。
後來一位養牛專家提出了赤羽病,所有養牛從業者便圍繞赤羽病展開討論,雖然多數人都一致認同由赤羽病引起,但又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一定是赤羽病所引起的新手牛犢畸形。
最後由吉林大學動物醫學院王新平教授團隊,從發病與病死牛犢病料組織分離出阿卡斑病毒,這才確定了流行的新生牛犢畸形問題由赤羽病引起。
赤羽病與阿卡斑病的關係
目前雖然確定了新生牛犢畸形問題由赤羽病引起,但關於赤羽病的討論依舊沒有停止,其中討論最為激烈的便是赤羽病與阿卡斑病。
有人說是赤羽病,也有人反駁說是阿卡斑病,到底誰才是正確叫法呢?
其實這兩種叫法都正確,赤羽病,又稱阿卡斑病,是由赤羽病毒引起,而赤羽病毒也稱阿卡斑病毒。
所以叫赤羽病也好,叫阿卡斑病也罷,真的沒有必要去糾結、爭論。
引起赤羽病的罪魁禍首是吸血昆蟲
赤羽病一般發生於蚊子、庫蠓等吸血昆蟲猖獗的季節,當吸血昆蟲吸咬病牛、帶毒牛後,再去吸咬健康牛時,便會把攜帶的病毒傳染給健康牛,其中懷孕母牛最容易被感染。
多數牛感染後並不會出現明顯症狀,甚至沒有任何症狀,和健康牛的表現一樣,即便母牛感染後自身一般也沒有明顯症狀。
不過卻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感染初期,胎齡越小越容易出現流產,胎齡越大越容易出現早產;感染中期,多會出現難產,這是因為牛犢四肢關節彎曲、僵硬、畸形造成,即便順產牛犢也難自行站立;感染後期,產出的牛犢不僅不能站立,而且會有雙目失明、吞嚥困難等症狀。
赤羽病只能防不能治
就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對於因赤羽病而導致畸形的新生牛犢,並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最終大部分患病牛犢都因不能站立、不能吞嚥而導致死亡,部分患病牛犢雖然可以透過人工餵奶活下來,但需要耗費養牛戶較大的精力,且活下來後也基本上停止生長或生長緩慢,沒有太大的飼養價值。
目前赤羽病只能以預防為主,日本和澳大利亞用HmLu-1細胞培養病毒,用甲醛滅活,新增磷酸鋁膠作為佐劑,製成滅活苗,在流行季節到來之前,給妊娠母牛和計劃配種牛接種兩次,免疫效果良好。在日本,已研製出弱毒苗,據說其效果優於滅活苗。
不過我國由於剛流行牛赤羽病,目前市場還沒有相關疫苗,所以養牛戶只能透過消滅傳播媒介,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來預防該病,也就是說到了夏秋季節一定要做好滅蚊滅蠓的工作,儘可能降低該病的傳播。
希望2022年夏季來臨前,國內能夠有赤羽病疫苗上市,這樣便可以輕鬆應對該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