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挖滿堂紅魚塘基礎,挖到硬土層即可,一般約1.5米到2米深,然後第一步就是用挖機填滿一層約50-公分厚的全大石頭層(越大越平越好),再用較稀的水泥小石沙漿澆平約30公分厚,使小石和沙漿能流入大石頭縫中。簡單說,這就是無鋼筋的水泥沙石頭滿堂紅基礎(總厚度約80公分左右)。也是整棟房子的第一級承重臺。
2,在大石臺澆好的第一級滿堂紅平臺上,開始綁雙層鋼筋籠(類似於地梁那種鋼筋籠),不是普通的10橫10豎那樣放,更牢固,立柱那是1.5米x1.5米麵積,,立柱與立柱間的地梁可做成50公分寬,鋼筋籠的高都是60公分,並開始起立柱。然後用水泥沙漿澆平約70公分左右厚,這實際上就是第一層地梁,因鋼筋籠本身就厚60公分了,所以澆注的厚度在鋼筋籠上又多澆10公分。這是作為最主要的鋼筋混凝土承重臺,即第二承重臺。
3,然後用火磚從滿堂幾基礎平臺開始,向上砌好第二層地梁的模板,緊接著在第一層地樑上面再綁第二層地梁的鋼筋,這第二層地梁就寬50x高50公分就可以了。綁好鋼筋後別澆,等下一步回填好石頭後再與地面一起澆。
4,這時整個地梁與滿堂紅石頭層便構成了一個完全封閉式的露天全鋼筋混凝土池,中間那些空的池子被砌的24磚牆完美分割成了一個一個獨立的小池子,這時就可以去裝幾大車中等大小的石頭(不是填滿堂紅基礎那種巨石,這種石頭壓力更均衡,滿堂紅基礎的石頭要用巨石更承重),全部填滿即可。不要用泥土回填,沒硬度且容易回潮,我家就全填的石頭(約6-7車11方車),這麼兩年了從來不會回潮。
5,用石頭填好地基那些空池子後,就可以澆地板了,是連地梁和地板一起澆,一次成型,更緊密,更有硬度。
這樣建的基礎,100%完美,比滿堂紅地基更省錢,效果跟滿堂紅全鋼筋網鋪設的地基效果是一樣的。
以上雙地梁建法實際上也就是剪力牆的建法,只不過是用在基礎那了。
基礎總厚度1.5米至2米,可根據自己預算適當增減,只要遵循這樣大石頭滿堂紅第一層,兩層鋼筋籠承重臺地梁,全石頭填充基坑池,的模式,包你建得比雕堡還結實哈哈,10級地震都震不動。
然後就可以起立柱建地面部分了。
地面部分建議採用網上說的半框架,偽框架結構,比全框框結構更省錢,其實牢固程度是一樣的,網上那些什麼科班出身的所謂專業建築工,總認為半框架比全框架更不承重,從我家看,那絕對是心理作用,是半桶水的偽專家,那些大學的土木工程系教科書,絕對是不懂自然承重力學基礎的偽專家寫的,別跟我扯什麼牛頓力學萬有引力之類假裝高大上,我只認自然承重力學(這個學說就算是我提出來的吧,自然力學是以3歲小P孩都懂的自然承重力學原理為依據而由我發明提出來的),因為非常明顯,
全框架做法,先起立柱,再澆梁和樓板,最後塞磚,結果磚老是塞不緊,導致房子建好後,整面牆壓根無承重力,導致整個框架總重全壓在橫樑和立柱上。時間久了,梁很容易被從中間壓斷,因為梁底下的磚沒承重力,即相當於架空橋!而且因磚與梁分離,導致梁底全是縫,漏水。
而半框架結構,先起立柱,再砌磚,然後澆橫樑和樓面,這樣建好後,柱,牆同時承重橫樑的重壓,橫樑絕對不會被上層的磚牆壓得從中間斷裂,因為這時的橫樑底下是實打實的磚牆在頂著,而不是象全框架那種架空橋模型了。
這就是我的自然承重力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