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街”單品
作為第三方支付場景之一的“掃碼付錢”,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出行購物中隨處可見的場景了。隨著場景和科技的日益成熟,大眾對第三方支付也越來越認可,第三方支付產業的交易規模在2020年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據相關資料統計,2020年第三方移動支付與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的總規模達到271萬億元。憑藉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體驗,第三方支付已經深入到大眾生活中,成為了人們日常必不可少的支付方式。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路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我國現有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主要由兩大類組成,第一個是大眾熟知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這型別的網際網路支付企業;另一個是依託於各大銀行的金融支付企業,例如拉卡拉、銀聯電子支付等等。
“一牌”一路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牌照似乎成了各大企業的“標配”,不僅百度、騰訊、京東、美團、位元組跳動等網際網路頭部企業拿下了支付牌照,就連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也早已佈局其中,甚至還有國美、美的等一批傳統企業拿下了支付牌照。
為何第三方支付牌照這麼“香”?在支付業務變得越來越“底層化”的現在,對於企業來說支付牌照是建立企業金融生態的基礎,也是資料沉澱的基礎。如小米在2019年拿下支付牌照後,逐步拿到了網路小貸、保險經紀、融資擔保、消費金融、網際網路銀行等多張牌照。
現代網際網路生態是以賬戶體系為中心的,支付賬戶在使用時需要繫結銀行卡進行實名驗證,屬於“強驗證”的金融類賬戶,價值很高。而支付牌照的兩個功能,一個是基於支付功能構建生態內的支付體系,完成資金流、資訊流的構建;另外一個功能是構建支付賬戶,形成以賬戶體系為中心的生態。在支付賬戶基礎上,無論是硬體廠商還是網際網路巨頭都可以藉此構建生態。
變數:數字人民幣時代下的第三方支付
在過去的十年裡,第三方支付已成為我國支付體系特別是電子支付體系中的關鍵一環,特別是以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憑藉豐富的場景優勢和完整的服務生態,已經實現了各支付場景的大面積滲透,成為零售場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
第三方支付作為“錢包”的電子化支付渠道,在支付體系中主要扮演中介角色,而數字人民幣作為一種電子支付手段,相當於錢包裡的“錢”,在數字人民幣試點的穩步推進過程裡,不可避免地會對第三方支付的場景和流量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但第三方支付服務企業在變局下依然可以依靠自身長期以來的積累抓住諸多機會。
華為在2019年11月宣佈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合作,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與華為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華為公司簽署關於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備忘錄。2020年10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曾表示,華為參與了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的規範制定,其Mate40系列是首款支援央行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的智慧手機,幫助推進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創新應用。
結語
隨著第三方支付線上線下場景的進一步融合、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應用,第三方支付產業將更進一步形成開放和富有活力的支付生態。作為連線網際網路平臺流量和產品變現的“最後一公里”基礎設施,由支付業務許可證承載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在服務能力、產品能力等方面將受到考驗和挑戰,但也有望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文/緋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