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個冷笑話,那就是八路軍因為有“蘇聯老大哥”撐腰,靠著全套的蘇械武器撐腰,才得以在日軍後方生存。也有不少人藉著所謂的“共產國際”來編造謊言,說八路軍在後方“遊而不擊,猥瑣發育”才能贏得解放戰爭。在這些人眼裡,由於都屬於“共產陣營”,所以才會極度偏心,在力所能及的方面提供關照。雖然期間有不少史學者對這類謠言做出了反駁,但仍有不少人仍舊信以為真。
實際上共產國際對中共的幫助是極其有限的,或者說,隨著共產國際的介入,讓本就複雜的國內局勢走向了更為急迫的局面。前期李德博古等人從中作祟,胡亂指揮,致使紅軍付出了血的代價退出了老根據地。而後,在抗戰爆發時,蘇共為了討好蔣氏,一直都將其視為“合法政府”,這時期蘇聯無論是軍援還是軍貿,都主要是與蔣氏進行,而我們從中並未獲得半分好處。抗戰初期,蘇共前後向蔣氏援助和出售了輕重機槍14000多挺,經海運抵達武漢之後,被我方代表獲悉。由於當時我們已經接受改編,加入到了國民革命軍行列,理應得到部分補給。在據理力爭的情況下,蔣氏草草向我軍撥付輕重機槍200挺後便了卻了此事。
對於蔣氏來說,這200挺機槍只為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但是對於我軍來說,這200挺機槍可謂是雪中送炭。在1937年至1939年的時間裡,八路軍在敵後持續作戰,付出慘重代價後也僅繳獲了輕機槍384挺,重機槍78挺,狡猾的日軍在戰鬥中也逐漸掌握瞭如何區分對面八路是否為主力的經驗。一般的,如果對面的槍聲依稀,且沒有連續射擊聲的話,那必然是武工隊或游擊隊,強攻也不會有重大傷亡的情況。但如果對面槍聲有序,且伴隨著短點和長點的話,那必然是機槍聲。如果槍聲複雜,射擊不斷的話,那麼就可以依照槍聲判斷是否為主力。如果有連續3~4個點射的話,那必然是八路軍營和團一級的主力,如果只有1~2個點射,那就是連和營一級。
對於我軍在敵後如此艱苦的作戰環境,蘇聯是知道的,但蘇聯從未對我們提交過任何形式的幫助,或者說,蘇聯所起到的作用甚至還不如美國。美軍代表團在瞭解八路軍在敵後作戰環境時,除了會要求蔣氏撥付糧彈之外,也會要求蔣氏撥付各種輕重武器,雖然數量極其有限,但起碼對我軍起到了一定的支援作用。況且,當時將軍援具體撥付給誰,主要還是蔣氏來決定,美軍代表只是簽發和移交軍援武器,其它則是交由中國戰區最高領導人蔣氏負責。在實際分配時,蔣氏只是贈送了部分物資和鈔票,槍彈方面也僅限於少量的子彈供給,一旦涉及槍炮的話,蔣氏是絕不會同意的。為此,當時我們對槍炮的來源除了對日偽繳獲外,還有就是收編民間武裝,同時打擊部分頑固勢力。
抗戰結束後,蘇軍接收了大量日軍繳械武器,剛開始移交給中國守軍時,蘇聯也是首先考慮到蔣氏,並非我們。這樣的做法就如抗戰時蘇聯援華兜售大批物資,幫助蔣氏武裝“蘇械師”那樣,在移交時也是如此。在蘇聯看來,我們當時實力孱弱,不具備與蔣氏鬥爭的實力,為此他們極力拉攏蔣氏,在想法上與美國是不謀而合的。但令美蘇始料未及的是,接收大量援助補給的蔣氏在人民的汪洋大海前崩潰,成為了舊社會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