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蘇聯一架伊爾-12運輸機在中國吉林被4架美軍戰機擊落,21人當場死亡!次日,蘇聯人揚言,要在“適當的時候,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報復”。萬萬沒想到,發表宣言後的第二天,兩架蘇聯米格—17就盯上了一架正在日本海飛行的美軍B-50A轟炸機。
1953年7月27日,一架由大連飛往蘇聯的伊爾-12運輸機到達了吉林省吉林市的上空。這是蘇聯的一款中型運輸機,被改裝成一架客機,飛機上共有乘客15名,機組成員6名。
12點18分,旅順蘇聯基地的遠端雷達突然發現在伊爾-12的周邊出現了4個目標,雷達操作員當時不知為何,竟忽略了這個資訊,沒有第一時間將這一關鍵資訊通報給客機機組。
誰知僅過了2分鐘,這四個目標突然瘋狂襲擊蘇聯客機,不消片刻,支離破碎的伊爾-12就帶著大火一頭栽了下去,機上21人,無一生還......
事後,經調查,蘇聯人這才知道,襲擊自己客機的飛機,竟然是美國的4架F-86戰鬥機!F-86是二戰後美國研製的一型單座單發後掠翼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是一款和米格-15對標的戰鬥機,別說4架,就是一架,手無縛雞之力的伊爾-12也吃不消!
那麼,美國空軍為什麼對客機下如此狠手呢?
這不得不提一個叫拉爾夫·帕爾的人。
拉爾夫是美國的王牌飛行員(擊落5架飛機即“王牌”),朝鮮戰場,他總共出動47次,擊落9架飛機,只要擊落一架,他就達成“雙料王牌”的榮譽。然而,當天就是停戰協定簽訂的日子,拉爾夫自知留給他的時間不多,所以才拉著他的小隊,做最後的掙扎。
正因如此,當拉爾夫發現伊爾-12後,急紅了眼的他明明看到了紅星圖案,知道那是蘇聯的飛機,仍將這架飛機識別為北朝鮮的飛機,不管不顧對著伊爾-12開火。
知道原委後,蘇聯人豈能咽不這一口氣!當即對美國提出了嚴厲的抗議,並要求美方繳納186萬美金,作為對擊落蘇聯伊爾-12的補償。
誰知美國人死活不承認,竟然想用“誤會”二字敷衍了事。憤怒的蘇聯人揚言:適當的時候,我們會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報復。
美國人萬萬沒想到,報復竟然會來得如此之快!
1953年7月29日早晨6點40分,蘇聯太平洋艦隊雷達站突然發現一架身份不明的飛機,正大搖大擺從莫夫海角以南240公里處向海參崴方向飛行。
蘇聯空軍馬上派出飛行中隊長雷巴科夫大尉,及其副手亞布洛諾夫斯基軍上尉,駕駛著米格-17PF防空殲擊機前往攔截。
距離蘇聯阿斯科爾德島已不足10公里處,雷巴科夫終於追上了這架飛機,令他怒火中燒的是,這竟然是一架美國的B-50A轟炸機。
地面指揮所收到訊息後,隨即下達了驅逐敵機的命令。雷巴科夫和副手雖然恨不得當即將其擊毀,收到命令後也只能咬緊銀牙,對著B-50A做了幾個搖動機翼的動作,警告它離開蘇聯領空。
令雷巴科夫意外的是,B-50A竟然無視他的警告,仍大搖大擺向前飛去。
雷巴科夫強忍怒火,只得再次靠近,準備再次警告B-50A。誰知雷巴科夫一靠近,B-50A卻突打開了機關炮,瘋狂向雷巴科夫傾瀉火力。雷巴科夫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駕駛座艙的玻璃當即被擊碎,差點就控制不了飛機。
雷巴科夫穩定搖搖欲墜的飛機後不怒反喜,他反手就給了美機兩梭子航彈,並命令副手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敵方飛機。
新仇舊恨湧上心頭,早就迫不及待的亞布洛諾夫斯基迅速接B-50A,憑藉著高超的駕駛水平,近切入B-50A的內側,對著其腹部猛然發射了一串串炮彈。
早就進入戰鬥狀態的B-50A反應很快,以迅雷不及之勢,瞬間改變航向,並向下機動,完美躲過了亞布洛諾夫斯基的炮彈!
亞布洛諾夫斯基沒有氣餒,當即減速,採取固定觀察角接近轟炸機,在計算好遭遇點後,一個拉桿,猛然撲向了B-50A!
電光火石之間,米格-17PF再次射出一串串炮彈,B-50A避無可避,結結實實吃了一頓炮彈盛宴,最終冒著一股濃煙,從7000米的高空中一頭栽了下去......
幹掉了B-50A,亞布洛諾夫斯基和雷巴科夫紛紛吐出一口惡氣。而後,在洛諾夫斯基的護航下,雷巴科夫有驚無險地降落在蘇聯空軍基地。
與此同時,美國也收到了B-50A墜毀的訊息,很快就出動了救援飛機趕赴B-50A墜毀海域營救,然而海面霧氣太大,美國空軍忙活了一上午,仍一無所獲。
就在美國空軍一籌莫展之際,當天下午卻傳來一條好訊息,美國一位轟炸機駕駛員他在事發海域發現一隻隨波逐流的救生筏,上面還趴著7個人,生死不知,極有可能是B-50A的機組成員。
美軍大喜過望,馬上派出4艘驅逐艦和一艘巡洋艦前往營救,結果經過一天一夜地毯式地搜尋,仍未找到所謂的救生筏。
巧合的是,美軍卻在事發地發現一艘蘇聯的拖網漁船,可由於沒人能聽懂漁民的俄語,即便美國人登上了這艘漁船,也費盡了口舌,仍沒得到有用的資訊。
一直到7月30日早上6點,美國一艘巡洋艦終於找到了乘坐在救生筏上B-50A副機長羅格,儘管羅格奄奄一息,但至少保住了一條命,而B-50上的其他17名機組成員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都葬身大海,屍骨無存。
訊息傳回美國後,美國人無不義憤填膺,他們紛紛指責蘇聯不顧道義,公然製造事端。美國政府反應也頗為激烈,向蘇聯提出了強烈的抗議,並怒斥蘇聯是“空中強盜”。倖存的B-50A副機長羅格也現身說法,稱己方轟炸機壓根沒進入國際海洋法規定的22公里空域。
然而,蘇聯人根本不在乎,在美國向國際法庭提出控告的同時,他們也馬上向國際法庭控告美國擊落己方飛機,最終,雙方很快地就默契地不再強調這一事件,這筆糊塗賬也只能不了了之。
至於為了所謂“雙料王牌”榮譽,而罔顧道義,毫無底線攻擊客機的拉爾夫,雖然他逃過一劫,但他終其一生,也無緣美軍的勳章提名,所謂的雙料王牌,終究成為一個笑話。
回顧蘇美兩國之間的纏鬥,不得不說,拳頭大,始終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