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創新沒那麼簡單
作者:西北哽
20年前,杜瑩躊躇滿志地回到中國。
那時騰訊真的只是一家“普通公司”,賬面上還剩下10000塊錢,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感覺不妙,賣掉了手裡持有的20%騰訊股份。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確立了兩個重振經濟的目標: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網際網路顯然屬於高科技行業,但小李一看不靠譜就撤了。老李顯然比較老道,瞄準高增值,聯手香港新世界集團主席鄭裕彤投資50億美元,計劃把香港打造成國際中醫藥中心。
杜瑩回國,正是做醫藥這塊業務的。
在輝瑞工作8年,杜瑩開發上市了兩個新藥,一身學識都貢獻給了美國。沒想到,2000年突然有人跟她說:
“你應該回來幫我們中國人做點事。”
很多年後,杜瑩回憶起這件事來對媒體說:“我想為中國創新藥業鋪一條路。”
若不是老李鼎力支援,這條路恐怕是不太好鋪的。
為了建設“中藥港”,李嘉誠幹了三件大事:2000年在北京與同仁堂合資,成立同仁堂和記藥業;2001年與原來的上海市藥材公司合資,成立上海和黃藥業;2004年又與廣州白雲山合資,成立白雲山和黃。
聯手北上廣最好的中藥企業,帶領中藥走向國際化,這是李嘉誠的宏願。因此他透過全球最大的獵頭企業,挖來輝瑞的杜瑩,就是想做前人都沒做到過的事情。
杜瑩當時擁有國際一流的藥物研發團隊,有雄厚的資金支援,還有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是,還有中國剛剛加入WTO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大環境。
即使在20年後的今天,這樣的大格局依然會讓人心潮澎湃。
杜瑩領到的任務是在中藥裡研發出能夠逆襲歐美市場的產品,她選中了穿心蓮。這種草藥在民間一般用來治療傷風感冒等小病,杜瑩則希望開發出治療潰瘍性腸炎和克羅恩病的特效藥。
根據和黃醫藥的估計,美國有上百萬人感染腸道疾病,當時的主流治療方案每年費用在2萬美元以上,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2006年,杜瑩團隊開發的穿心蓮製劑獲得FDA臨床批件。有全套美國藥物研發標準、高起點的全球多中心臨床、充足的科研經費做支撐,穿心蓮一路在美國做到了III期臨床,被評為“全球最有潛力的十大抗炎新藥”。
但最後,穿心蓮還是失敗了。
杜瑩這位“改變了中國醫藥市場的女士”2011年從和黃離職,從那以後絕口不提中藥。
杜瑩出手的那個年代,靶向藥物剛剛嶄露頭角,單抗也是剛剛冒出來,一切都是新的。讓人相信:中藥稍加研究,也能創造獨一無二的奇蹟。
杜瑩用10年的時間證明:中藥創新沒那麼簡單。這10年裡,全球製藥技術突飛猛進,以至於等杜瑩再想追隨主流的時候已經跟不上了。她創辦的再鼎,更多是靠“拿來主義”創造價值。
這件事只有兩種解釋:
杜瑩不夠努力;或者中藥不是創新的好方向
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從和黃開始,尤其是2010年以後,中國的創新藥企多的數不過來。上海張江的創新藥企老闆大有超過前幾年陸家嘴P2P老闆的趨勢。即使在這種情形下,99.9%的“創新藥企”還是都躲開了中藥。
1月12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百濟神州建議:
“望公司儘快成立煉丹部門,加快採購各種煉丹爐,早日完成神丹煉製從而造福百姓。”
百濟神州董秘很嚴肅的回覆:“公司專注於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創新型藥物,沒有中藥在研專案。”
說到底,還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