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來體驗幸福的,幸福是人類終極的追求。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教授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將幸福定義為“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那麼,你幸福嗎?你快樂嗎?
最近伊險峰和楊櫻出了一本新書《張醫生與王醫生》。它講述了兩位瀋陽醫生的成長和家庭的故事,書裡的這兩位醫生都是在1970年前後出生在瀋陽的普通工人家庭,畢業以後在省城大醫院的外科當“一把刀”,擁有體面的家庭和事業。他們是成功人士,是大家想結識的人物,職業操守也很可敬。
王醫生專攻甲狀腺外科,每天要做14臺手術,張醫生是腦外科醫生,高居於行業的歧視鏈頂端,可以說這兩位醫生實現了階層躍遷,但是他們自嘲:“我都這麼庸俗了,怎麼還是不快樂?”
其實回想我自己過去的半百人生,無論從工作還是家庭,也算得上“小康之家”。收入在當地打工一族裡應該可以進入前百分之二十,兒女雙全,優秀自立,在別人眼裡那是幸福美滿、“五子登科”,但我就是覺得不快樂。
現在想來,這種感覺就是不“意樂”。
“意樂”的“意”可以理解為以心作意,內心有意願,自動自發地做事。
“樂”除了物質享樂所帶來的快樂,還有我們因付出而收穫到的滿足感,這是一種因比較而來的快樂。究竟的快樂,應該是脫離二元對立,沒有分別心,沒有評判,沒有掛礙牽絆,只有和平和喜悅。
餘生不長,願你我皆意樂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