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秋濤是人民軍隊的優秀指揮員和民兵建設的傑出組織領導者,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土地革命時期,他領導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軍民堅持鬥爭,保留了革命火種。在皖南事變中,傅秋濤率部與國民黨軍浴血奮戰,有效儲存了骨幹力量。解放戰爭時期,他動員數十萬民兵和民工,有力保障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關鍵勝利。新中國成立後,傅秋濤為我國民兵事業的發展、為辦好幾百萬志願兵復員轉業,作出了光輝貢獻。
三年遊擊,堅持鬥爭留火種。1907年8月,傅秋濤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的一個窮苦農村,兄弟姐妹眾多,家境貧寒。他排行老大,從小給地主放過牛、做過長工。1925年,傅秋濤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的三眼橋僱農工會,不久後便被推選為僱農工會委員長,踏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傅秋濤組織平江縣工人糾察隊發動了農民撲城暴動,而後又歷經多次鬥爭考驗,於1929年3月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3年3月開始,進入到紅軍隊伍中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長征。值此危難之際,傅秋濤被組織任命為湘鄂贛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繼續領導黨在湘鄂贛邊區的革命鬥爭工作。從1935年6月開始,蔣介石先後集結了十幾萬大軍對湘鄂贛省委駐地發動了大規模“進剿”,後又開始分割槽“清剿”。面對數倍敵軍的“鐵桶包圍”和威逼誘降,傅秋濤並沒有退縮,要求:對付敵人,一是鬥,二是鬥,三還是鬥;哪怕只剩下一個人、一條槍也要打出去,突出去就是勝利。他冷靜研判戰場形勢,拒絕蠻幹,堅決反對和敵軍展開運動戰、陣地戰,毅然決定把主力部隊分散組建為30至100人不等的遊擊小隊,靈活運用“大遊小擊、專打弱小”的游擊戰術,和敵軍兜圈子,避實就虛,突破敵人阻擊,伺機殲敵。不僅勝利突破了包圍封鎖,還在一次次戰鬥中不斷擴充了紅軍隊伍。在遠離黨中央、缺乏上級指示精神的情況下,傅秋濤因勢而變、適時而動,領導了三年艱苦游擊戰爭,為湘鄂贛邊區保留了革命火種,實屬不易。
皖南事變,巧妙突圍創奇蹟。1941年1月4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國民黨反動派集中8萬精銳,妄圖將9000餘名新四軍將士圍困吞滅,情況十萬火急。當時,傅秋濤任新四軍直屬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事變後第三天,部隊唯一的無線通訊電臺就被敵人炸燬,與軍部失去了聯絡。
面對內外交困的情勢,傅秋濤沒有慌亂陣腳,而是立即冷靜下來,在梓坑組織召開會議。經過反覆商榷,大家達成共識,將部隊化整為零,分為多個連隊,分頭行動,向蘇南轉移。為保證部隊儘快突圍,他與妻子短暫商量後,便果斷將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寄養在當地的老鄉家,一家人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才團圓。部隊向蘇南轉移過程中,傅秋濤更是大膽提出:敵人越是認為我們不敢走的地越是要走!隨後便領導左路縱隊,喬裝假扮成敵軍便衣,擬定“正面強攻,重點突破,撕開網口”的突圍方針,風餐露宿,歷經艱險,最終透過水路使得1000多名將士絕處逢生,成功突出重圍。這是皖南事變中唯一突圍成功的成建制部隊,堪稱奇蹟。
解放戰爭,領導支前促勝利。淮海戰役即將打響之際,中共華東局決定組建華東地區支前委員會,任命傅秋濤為主任,組織協調、統籌調配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前線戰鬥。傅秋濤堅決服從黨中央的組織任命和工作安排,甘當鋪路石,一上任便迅速開展工作,從其他部隊抽調了300多名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後勤保障幹部充實幹部隊伍,並鼓勵引導民工積極隨軍服務;群策群力、深入細緻地制定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支援計劃,明確軍隊打到哪裡我們就支援到哪裡的行動指令,動員民工運輸了一億八千萬斤糧食到前線,在臨近戰區的地方修築糧站和糧庫,確保糧食供應持續充足,提前做好了戰士們的生活保障。戰鬥打響後,又加緊組織調配大批民工跟隨部隊支援前線戰事,保障彈藥、物資源源不斷向前線輸送,並及時將傷員後送,挽救戰士生命;迅速動員3.6萬多名青年入伍,並召集民間武裝力量組成4個補充團奔赴前線,及時補充了人民解放軍的兵力。
正是在傅秋濤的領導下,華東支前委員會充分動員、認真工作,組建了數百萬的支前大軍,在物資籌集、物資運送、部隊擴充以及俘虜管理等多個方面,為保障戰役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老驥伏櫪,組織編寫民兵史。新中國成立後,傅秋濤長期從事民兵建設的領導工作,深切感受到民兵在反侵略戰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並主動請纓編寫《中國民兵》,總結我國民兵鬥爭的事蹟和經驗。寫作過程中,他反覆強調,“歷史是客觀的,是真實的,誰也不敢篡改,更不能捏造。”為此,儘管年老體弱,他仍舊身體力行,親率編寫組歷經3個月,實地走訪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五省,共調研40多個縣、市的老革命根據地,整理彙總了關於民兵在革命鬥爭中的發展演進及其歷史影響的豐富素材,歷時近兩年完成了初稿編寫工作。
此時的傅秋濤已身患肺癌,身體狀況持續惡化,但他卻絲毫不顧醫生的勸說,而是選擇同病魔賽跑,抓緊時間寫作,常常凌晨三四點就開始工作。晚年時期的傅秋濤有一隻眼睛失明瞭,工作久了另一隻眼就會疼痛。為了不耽誤工作,他讓子女們把書稿念給他聽,即便忍著疼痛也要仔細斟酌書稿中的內容。就這樣,他憑藉堅韌的毅力,經過5個多月的持續奮戰,逐字逐句地對35萬字的初稿進行了修改,有的篇章還反覆推敲了多遍。有時,他的愛人實在心疼,忍不住嘮叨:“你現在還這麼幹,不要命了?”他卻說:“共產黨員要命是為黨為人民幹工作的,不幹工作要命有啥用!”1981年5月初,傅秋濤再次住院。3個月後,他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