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索羅斯做空香港事件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在朱總理的運籌帷幄下,資本最終沒有討到任何便宜。
索羅斯一生曾做過五次“做空戰”除了做空過香港,他還做空過東南亞、英鎊、日元以及美元,而在這些“戰爭中”,做空香港是他唯一的敗績。
不可否認,索羅斯作為資本家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他對於各國貨幣的狙擊,也讓這些國家對此人充滿敵意。那麼,當年的他做空香港,是如何被朱總理打敗的?
金融大鱷索羅斯,身經百戰惹人懼
20世紀90年代,猶太人出身的喬治·索羅斯在經過資本的積累後,成為了商戰上令對手聞風喪膽的一代金融大鱷,其手中掌控的資本在一種資本家中鮮有敵手。
但此人不甘平凡,富有商業頭腦的他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場金融戰爭,並對包括美元、日元等在內的多國貨幣進行狙擊,讓這些國家對此人恨入骨髓。
在那個年代,索羅斯的威名對於資本市場來講可謂是如雷貫耳,他對於市場所造成的影響力與衝擊甚至連銀行都自愧不如。
1992年索羅斯首次發動“做空戰”,而這次做空戰的目標是英鎊,意圖將英格蘭銀行擊潰。
索羅斯
在一系列的精心籌備下,索羅斯指揮著量子基金成功將英格蘭銀行擊潰,取得了“做空戰”的勝利。此次做空戰,不僅讓索羅斯聲名鵲起,更是讓他掙得盆滿缽滿。緊隨其後的墨西哥做空戰,直接導致墨西哥金融體系嚴重倒退。
1997年,索羅斯率領著量子基金迎來了高光時刻,這一年,索羅斯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了滔天巨浪,連續狙擊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貨幣,且無一敗績。
索羅斯所到之處,所到國家的GDP無不受到重創,尤其是索羅斯對於泰國貨幣的狙擊,更是令泰國GDP下滑嚴重。
僅一天時間,泰國三分之一財富被索羅斯掠奪,由此引發了泰國的金融危機,更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加速了查瓦利埃政權的更迭。
資料顯示,索羅斯僅東南亞一役,便豪奪100億美元財富,令東南亞領導人對其恨入骨髓。
手握秘器抓空子,立體狙擊快準狠
索羅斯之所以能夠在貨幣狙擊戰中所向披靡,離不開他的秘密武器——立體狙擊理論。透過索羅斯阻擊泰國貨幣的表象,能夠發現之所以索羅斯能夠得手,其根本原因在於泰國施行的固定匯率政策,給了索羅斯可趁之機。
索羅斯的立體狙擊理論其實很簡單,舉個簡單例子來闡述。
假定泰銖與美元的兌換比率為25:1,索羅斯率先以抵押形式向泰國銀行申請貸款,之後將貸款金額進行與美元的兌換,此時的索羅斯手上拿到的是等同價值的美元。
獲利的關鍵在於如何實現讓泰銖貶值,籍此來讓手中所掌握的同等價值的美元更加值錢。
而索羅斯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繼續向泰國銀行貸款泰銖並進行美元的兌換,不斷重複這個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泰國民眾看到大量泰銖被兌換,會變得恐慌,於是開始跟風拋售手中的泰銖。
那麼拋售的泰銖去了哪裡,自然是兌換成了美元。基於泰國施行的是固定匯率,因此無論泰銖價值如何,始終能夠兌換那麼多美元。
幾番操作下來,泰國政府掌握的美元數量驟減,市面上囤積了大量的泰銖。而這時候為了實現市場經濟的穩定,泰國政府不得不透過宏觀調控,將固定匯率改為浮動匯率。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泰銖貶值,只有這樣,泰國政府手中的美元才能夠應對大宗貨幣兌換。
那麼索羅斯進行這波操作是如何進行獲利的呢,其實很簡單,就一個字,“等”。等到泰國政府承受不住壓力將泰銖貶值之後,索羅斯再將手中囤積的大量美元進行泰銖兌換,此時的泰銖與美元的兌換比率已經由25:1變為50:1。
就這樣,索羅斯僅需用兌換出來的一半美元與泰銖進行匯兌便能夠償還在泰國銀行的貸款,白白獲取了另一半美元。
透過索羅斯的“騷操作”,能夠看出索羅斯對於資本市場、輿情等多方面的強勁把控,也從側面展現出來資本的無情與決絕。
醉翁之意不在酒,做空香港野心大
索羅斯在做空泰國貨幣之後,顯然不滿足於繼續“小打小鬧”。接下來,他將目標瞄準了“亞洲四小龍”,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自然是索羅斯眼中的“香餑餑”。
客觀來講,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在索羅斯看來,做空難度較之以往對於東南亞的貨幣狙擊戰來講,顯然更具挑戰性。
時間退回到1997年,港幣在1997年7月、1998年1月以及1998年5月相繼三次遭受到嚴重的投機性拋售。直接導致港幣匯率受到重創,無論是期貨市場指數、亦或是恆生指數均嚴重下滑,一度導致了香港金融市場的震盪。
此時的西方國家更是將香港戲稱為“國際投機家的提款機”。
當時的香港金融沙皇任志剛,顯然並非索羅斯等資本大鱷的對手,更是由此獲得了“任一招”的稱呼。
稱呼的由來很簡單,任志剛在面對索羅斯等國際投機家時,只有提高利率這一招,透過一系列手段將金融炒作的成本進行提升,籍此來實現匯率維持。
但客觀來講,任志剛的做法儘管短時間內頗有效果,但長久而言,會對香港樓市造成嚴重衝擊。
索羅斯等國際投機家在仔細研究任志剛之後,決定透過在匯市上拋空港元的方式來對香港市場進行狙擊,在索羅斯等人的設想中,任志剛依舊會使用提高利率的老套路來進行應對。
此時,索羅斯等人便能夠以較低價格來對恆指期貨進行沽空,從而實現在股市與匯市的雙重獲利。
索羅斯在經過多次模擬演練後,自覺沒有任何疏漏,於是乎在1998年裹挾著大量資本,意圖衝擊香港市場。
金融風暴即將到,心情沉重受考驗
1998年8月,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家開始集結大量資本,對港幣進行炒賣。
如此大規模動作很快引起了香港市場的恐慌,聯絡匯率不保,港元將貶值等訊息接踵而至。很快,恆生指數便跌破6600點,創下了歷史新低。
在索羅斯等人的計劃中,接下來香港政府會慣用以往的提高利率的老套路來實現匯率維持。
但令索羅斯等人沒有想到的是,香港金管局一改常態,不僅沒有沿用過去老方式,更是透過政府財政儲備將索羅斯等人的資本照單全收,將港幣與美元的兌換率牢牢穩固在7.75:1的水平,銀行同業拆息率僅比以往高出2-3個百分點。
索羅斯等人眼見投入香港市場的資金打了水漂,一時間又拋售了200億元,總拋售額度高達500億港元,與香港金管局展開了拉鋸戰。
相關資料顯示,金管局承接的來自索羅斯等人拋售的港元突破了400億港元,而當時的財政年度預計僅為214億。此時索羅斯等人在香港市場銷售的貨幣已經接近了1997年金融風暴時的水平。
在8月10日至8月13日短短几天內,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金融大鱷繼續拋售港幣,但相較之下,拋售勢頭較之上週有所緩和。香港政府方面見到國際投機家們的投機活動有所緩和,儘管始終觀察事態走向,但並未採取進一步動作。
資料顯示,恆生指數自大量國際資本入場後,儘管在首個交易日守住了7000點大關,但跌勢並未停止。
股市的大浮動波動引發了香港政府的關注,市場利率受到股市匯市的影響不斷提升,亦在側面印證了索羅斯的影響力。
資料顯示,以摩根·斯坦利、所羅門、霸菱等為主的國際投機家手中,僅8月期指沽單就有十萬餘張。能夠預見,香港政府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勢必會讓香港市場成為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家的“提款機”。
隨著這場“無形的殺戮”的不斷深入,香港民眾憂心忡忡。作為對金融大炒家最有效打擊工具的土地基金與外匯基金,其儲備量約為960億美元。此刻,這些儲備無疑是香港人心中最後的依仗。
不可否認,和平時期的市場經濟博弈何嘗不是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而這個戰場考驗的,是一個國家與民族是否有著強勁的內部力量。
公然叫囂口氣大,總理出面定軍心
誠然,單純依靠現有外匯儲備顯然無法阻擋所羅門等國際投機家的大肆進攻。客觀來講,這場戰役最終勝利的天平傾向何方,關鍵在於中國中央政府的態度,這點不光所羅門等人清楚,香港政府亦十分清楚。
而索羅斯等人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是吃定了中央政府不會出面採取強硬措施。但顯然,索羅斯等人錯估了中國中央政府對待此事的態度。
索羅斯之所以認定中央政府不會插手,主要基於下述原因。
一方面,香港多年來一直被稱為自由港。迄今為止尚未有政府對資本市場強制干預的情況發生,在此前提下,中央政府若插手進來,勢必會對香港多年來維持的自由港聲譽造成影響。
另一方面,當時的索羅斯等資本大鱷為了能夠取得對香港戰役的勝利,聚集了足矣拖垮世界大部分經濟體的資金,額度高達數千億美元。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索羅斯等人篤定地認為,中央政府不會對香港市場進行干預。
朱鎔基總理的一句“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讓索羅斯等人感受到了空前壓力。隨著中國人民銀行於中國銀行帶著大量港幣的介入,所有人都清楚地感知到,決戰的日子即將來臨......
勝負之站在眼前,提心吊膽等結果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所有人都清楚。恆生指數失敗,則意味著香港政府失利,數百億美元的資金儲備將被浪費;反之,則意味著所羅門等人失利,一眾國際投機家的20餘億美元資本將打了水漂。
8月14日,香港政府率先出手,利用960億美元儲備金同時殺入股市與匯市,當天恆生指數得到了大幅度反彈,並以7224點收盤。
香港政府的動作,讓一眾資本大鱷愕然,他們沒有預料到,一向標榜自由市場的香港政府,竟然會不顧及國際聲譽下場搏殺。但很快,索羅斯等人便反應過來,並迅速集結資本進行對抗。索羅斯等人有充足的信心,來與香港政府進行拉鋸戰。
8月14日至24日短短十日間,香港政府與索羅斯間進行了多次較量然而,索羅斯眼看勝利在望,卻發覺開始有一股神秘的資金,不聲不響地把所有拋盤照單全收。
儘管互有勝負,但恆生指數下滑趨勢正被逐漸遏制住,勝利的天平開始向著香港政府傾斜。
隨後一直到24日,港府和索羅斯的炒家集團之間一直你來我往,短兵相接。但是恆生指數慢慢地抑制住了之前瘋狂下滑的勢頭,開始處於一種震盪的狀態。
8月28號是恆指期貨結算日,這是索羅斯做空恆生指數的最後機會。當天上午,索羅斯在股市中瘋狂拋盤400億資金,但始終有一股神秘資金始終在低位接盤,卻絕不拉高。當天下午,香港政府展開了反擊,短短一個半小時,成交量高達390億美元。
下午開市之後,戰況較之上午更為激烈。香港政府動用全部外匯儲備,嚴防死守,實時交易量顯示,每分鐘成交額約為3.5億。值得注意的是,恆生指數期貨的結算價是恆生指數每天每五分鐘的平均報價。基於此,只有確保恆生指數的穩定才能夠實現結算價的有效提升。
為儘可能拉昇結算價,香港政府只能全力以赴,寸步不讓。此刻的香港市民,自身利益已經與香港政府緊緊捆綁在一起,個人財產縮水已顯得微不足道。
為實現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香港政府動用的外匯儲備將近1200億港元,硬生生將恆生指數上拉了1169點。此刻的索羅斯軍團內部出現了分歧,眼見大勢已去,為儘可能挽回損失,不少索羅斯方的財團開始倒戈,購回大量股票,同時將手中的期指空單拋售。
最終,香港股市以790億港元收官,恆生指數定格在7829點。隨即,香港政府宣佈了在這場戰役中的勝利。
大鱷終敗離香港,中央政府獲讚譽
在中央政府的加持下,香港政府在於國際資本大鱷的對抗中,終以勝利收場。但客觀來講,戰爭中不存在真正的贏家,即便獲勝也會付出慘重代價。香港政府此次戰役中損失了近6.8萬億港幣,無數家庭為此傾家蕩產,資產大幅度縮水者比比皆是。
慶幸的是,香港政府有著中央政府這一強大後盾,儘管遭到嚴重損失,但最終獲勝,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場香港政府與索羅斯等國際大鱷的戰役,中央政府基於其殺伐果斷、態度沉穩、定位精準而獲取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讚譽。這場中國政府參與的金融戰爭,也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力量。
指導這場戰爭勝利的朱鎔基總理,更是被國外雜誌評為當年“世界金融三強人”之一。多年以後,仍舊有不少人對這場戰役津津樂道。
朱鎔基帶領中國經濟成功轉型,是戰勝資本大鱷的關鍵
我們說,香港政府與資本大鱷決戰的勇氣來自中央政府,但中央政府的信心來自何方?畢竟是一九九八年,當時雖然改革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發展,但與今天的成就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多問題。
那麼,當時我們為什麼敢於用數千億資金挑戰國際投機者呢?這是因為,在朱鎔基的領導下,中國經濟成功實現了軟著陸。
回顧1993年,有人說,當時的中國經濟就像一匹吃了興奮劑的小馬,拉著一輛大車狂奔。如果小馬不能儘快停穩,只要壓力過去,很快就會人仰馬翻。但是如何安全地讓小馬停下來呢?
1993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為14.7%,並且還在繼續上升。
當時,中國剛剛開始宣佈將實行市場經濟。朱鎔基就那個是放棄行政命令,開始用市場手段調節經濟的開路先鋒。
朱鎔基總結了80年代經濟起伏的經驗,並制定了經濟軟著陸的方針,希望經濟保持適度的軟著陸。在朱鎔基的指揮下,通貨緊縮切斷了一些投機來源和房地產泡沫。
將沿海地區過熱的資金返流到西部地區、貧困地區的正常生產中去,降低了通脹又保持了經濟增長。
調控逐步展開,但初步效果似乎令人驚訝。
因為在1994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飆升至24.1%,貨幣和財政政策適度從緊,並在適當的時候進行了微調。始終抓住經濟軟著陸的主線,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首要任務,成功地實現了中國經濟的軟著陸。
1996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為8.3%,而經濟增長率僅從11.6%降至9.7%。這使中國經濟在世界上受到高度讚揚。
20世紀70年代以來,凱恩斯理論失敗,通貨膨脹問題一直困擾著所有發達國家。正是因為朱鎔基領導中國經濟實現了軟著陸,中央政府才有足夠的彈藥儲備來應對索羅斯發動的金融戰。
1998年3月,朱鎔基接任國務院總理。在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他代表中國政府承諾人民幣不會貶值。給亞洲乃至世界帶來重要的信心。它阻止了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爆發。人民幣貶值的承諾是亞洲的信心錨,它阻止了危機走向更深的漩渦。
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們看到的是香港政府與資本巨頭的激烈較量。我們沒有看到的是,朱鎔基領導了中國的經濟轉型,這給中國市場乃至整個亞洲帶來了巨大的信心和底氣。
結語:
歷史車輪前行中,勢必會面臨血與淚,箇中滋味只有親歷者才能夠深有體會。國人歷來對數字8有著特殊的感情,因8與“發”諧音,很多人認為這個數字很吉利。
但事實上,數字8在金融世界中並非是個吉利數字,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都與“8”相關。儘管這種說法並未有什麼依據,但不可否認,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對香港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與索羅斯等國際資本大鱷的抗爭中,中國向全世界展現出來強大實力。隨著國家的不斷強大與繁盛,在與國際資本的對抗中,我們將愈發無所畏懼。生在強大的祖國,在黨和國家的正確引領下,中國人民最終將屹立在世界之巔。
參考文獻:
[1]. 回首15年改革路 2001年朱鎔基與索羅斯的對話:政府最關注的問題有哪些?[J]. 中國商界,2016(04):28-31.
[2] , 12月5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到中國革命博物館參觀“譜寫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1998—2002年國債建設成果圖片展”. 王振川 主編,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年鑑,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1032-1033,年鑑.
[3] 敬一丹. 1998,朱鎔基到《焦點訪談》[J]. 時代人物,2015(06):113.
[4]. 2001年朱鎔基會見索羅斯時的談話[J]. 股市動態分析,2011(45):74-75+62.
[5]唐宋. 格林斯潘、朱鎔基當選1998年全球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人士[J]. 中外企業家,1999(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