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且離散的行業裡做一門科技的生意。
文|趙小純
來源|36氪出海(ID:wow36krchuhai)
封面來源|Unsplash
(ChinaIT.com訊)站在傳統的陣營,很容易對挑戰者下“明年就會失敗”的預判。
世界上第一家數字貨代公司 Flexport 在2013年成立時也是如此。“不過是圈錢的故事”是大家給這家公司打上的標籤。
多年過去,在跨境電商強勢增長的背景下,貨品的生產和消費地都更加分散,供應鏈快速反應的需求也對數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當下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數字化的工具,公司將如何統籌體量龐大的全球貨物運輸。
在這樣的背景下,Flexport 快速成長為數字化貨代領域的獨角獸,根據 CB Insights 的資料,公司估值達到32億美元。而自2016年進入中國以來,這裡就是這家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中美線路無論是空運還是海運,發貨量最新排名全球第七。” Flexport 亞洲董事總經理高學亨(Henry Ko)這樣介紹公司目前的規模。
36氪出海圍繞近期跨境物流的投資熱潮、數字化貨代推動行業轉型、以及對跨境電商行業的觀察等話題採訪了 Henry。以下訪談實錄經過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Q:自從進了 Flexport ,最讓你晚上睡不著覺的難題是什麼?後來解決了麼?
A:睡不著覺天天都在發生。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挑戰。最開始只有5個客人,失去一個就生意少20%。所以要付出很多時間服務客戶,解決一些非可控的問題。
最初,大家並不相信這樣一家公司會成功。你跟任何一個行業裡面的人去說,大家覺得你明年就會失敗了,覺得這只是一個在 VC 圈錢的故事,畢竟貨代需要很多合作伙伴,最開始沒有很好的溢價能力。
發展過程中招人,要員工幫你打拼,如何讓大家把事業放在你的公司裡面,也有很多困難,精英最初都不相信。
有一定規模之後,我們要面對另外一個困難。我們發現發展的瓶頸並不在於科技研發能力,而是要和行業內的合作伙伴連結系統,比如海關、航空公司等。對這些合作伙伴來說,儘管打通資料之後才能提供更有價值的分析,但是做資料的打通本身是個很痛苦的轉變管理方式的過程。
Q:有人認為貨代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在於掌握倉位和銷售能力。你怎麼看?
A:世界很複雜,不像武俠片,有一套劍法就能成功,因為世界的變化太快太急了。
好的倉位不會無端生成,很可能是高價買的,那麼能不能賣出去,利潤會不會減少都是需要考慮的。面對變化還是需要看下未來5-10年市場的趨勢,基於整個企業的基因進行科技投入,練好內功,面對不同的挑戰。
美國碼頭阻塞,這是任何一家貨代、科技公司沒有辦法解決的。但是為什麼中國沒有這個問題?全球的訂單都在中國。這是因為過去5年我們大力進行自動化,比如天津港是100%的自動化的。
Q:什麼樣的公司需要 Flexport?
A:Flexport 的願景是讓人更加輕鬆地參與國際貿易。我們強調的是所有人——只要參與國際貿易,就可以透過我們管理他的業務。
作為一家美國公司,我們一開始吸引了大量美國的進口商,尤其是美國的品牌商、零售商,因為他們操作流程成熟並且重視資料視覺化。
進入中國以來我們也發展了很多中國客戶,他們要走出去。在過去3年中,跨境電商是一枝獨秀的增長動力,這個行業的人本身非常年輕,對科技、資料的要求高,因為靈敏的反饋關係著爆品的發掘和補貨,因此對數字化貨代有需求。
另外,進口業務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強勁。我們看到中國未來很多的規劃,不只是出口,我們也希望帶入更多進口、內銷的業務。
目前中國的客戶包含了不同型別的大品牌,其中電子產品居多,也包括一些服裝。整個客戶群裡面,跨境電商佔了不少的份額,並且還在高速增長。
Q:和傳統貨代有什麼區別?
A:很多客人看待貨代,就是把貨運出去。我們不一樣,除了安全運送貨物之外,我們還提供離岸價幫助商業決策、單品的視覺化幫助庫存管理以及提升貨櫃滿載率等服務。拿滿載率舉例,疫情前貨櫃的滿載率平均水平為60%,我們可以瞭解滿載率後,和廠家購買剩餘的空櫃倉位進行售賣,將滿載率提升到80%-90%。
所以我們解決問題是希望用科技和數字化的手段,找到長遠、自動化的解決方法。運費我們保持和市場一致,但我們可以幫企業減少交易成本。
Q:目前你們是什麼規模?
A:貨運量來說,我們主要以中美、中歐為主,但我們覆蓋120個國家。無論海運還是空運,中美我們全球的發貨量排前十,最新的資料大概前七。
Flexport 全球有2000人 ,目前還在高速增長,亞洲700多人,全球研發佔比20%。未來我們預期科研人員比例還會上升。我們全球設有18個辦公室,有5個在亞洲——香港、深圳、上海、新加坡、臺灣,我們還會逐步擴大亞洲辦公室的規模。
另外我們全球有5個倉庫,亞洲有3個,分別是香港、深圳、上海。
Q:跨境物流去年是一大投資熱點,這裡面什麼關鍵因素產生了變化?
A:全球貿易過去20年都是從東到西,大家習慣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服務國際消費。人們習慣歐美下訂單,亞洲國家工廠做完,有結構性地組織出貨、運輸、清關等。
可以說過去20年國際貿易的遊戲規則非常成熟和暢通,大家閉著眼睛都知道怎麼做,怎麼達到價格的平衡。但是過去5年,在國際供應鏈中發生了一些不同的變化,比如貿易戰、逆全球化等。
另外隨著中國收入增加,生產轉移到東南亞的情況不斷在發生。過去5-10年,比較容易生產的產品一部分從國內移到東南亞地區生產,但是高階製造、科技含量高的生產還是在中國,快消的產品生產也還是在中國。
同時跨境電商也帶來了變化,比如不只是拿整個貨櫃運貨,而是需要更多海外倉的設定,清關模式也有相應改變。電商產品對資料化的要求也有變化。
影響最大的是全球疫情大流行。歐美國家的疫情隔離、封鎖,碼頭沒有很好地應對,同時大量客運航班停飛造成空運裝載量降低。
這樣整體看來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供應鏈是把過去幾十年平衡的模式完全顛覆了。這些變化讓供應鏈的操作變得非常複雜。以前都是單一從東到西,現在是從 everywhere 到 everywhere。複雜就需要計算的工具提升效率。
全球大趨勢還有,可持續發展和減碳減排。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對國際貨運有很大的影響,要麼減少貨運量,要麼做出減排或者自動化的革新。
Q:貨代之外做了哪些業務拓展?
A:我們現在超過90%的業務以貨運為主,同時我們也是一家科技公司,我們還研發 SaaS,比如我們去年4月份做了訂單管理系統,這也可以成為我們獨立的產品。
另外我們剛成立的時候,我們是一家美國進口清關的公司,這兩年這塊業務也獨立出來了,可以把清關業務做的更加仔細、自動,拓展貿易諮詢服務等。
一些客戶為了貨運的安全性,會用3-5家貨運平臺。這樣一來,即使客戶沒有把全部的貨運放在 Flexport 上,但仍然可以把全部清關業務放到我們這裡,或者使用我們的系統。所以商業模式上,除了貨運,還有其他獨立的產品可以給到客戶。
Q:貨代的市場確實高度離散,隨著資訊逐漸透明差價是不是越來越難賺?
A:現在市場比較混亂。貨代的商業模式不只是差價還有增值服務,比如供應鏈金融、保險、操作、倉位全鏈條方案等。整個複雜的鏈條中,貨代可以提供更加靈活的選擇給客戶。
零售商和電商就想把生意做好,希望服務提供方在貨運、物流方面打造一個鏈條,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同時,問題就是貨代行業是非常分散的,全球最大的貨代公司,市場佔有率只有3%左右。貨代入門的門檻相對低,一個人有個手機,能夠拿到倉位,有一個客人,他就可以申請拿一個貨代的執照開始做業務了。
到底怎麼給參與國際貿易的賣家和買家提供增值服務?減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傳統以來,如果你是買家、賣家,有大量的貨品,那麼在任何一家船公司、貨代公司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務,甚至幾十號人幾百號人服務你一個客戶。但是如果有一家客戶一個月只出幾個櫃子,在市場上就找不到人幫他運,或者價格很高,這是因為貨代有很多人工的操作成本是固定的,一票運的櫃子越多越划算。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服務小客戶。
但未來國際貿易中最大的客戶群是新興企業。他們進入我們的平臺,我們不需要額外的服務,因為我的平臺是自助式的,需要什麼檔案一目瞭然,我去服務的成本並不高。他一直成長,如果產品好,增長會很快,當他已經習慣數字化的流程,他就可以和我們一起成長,把主要集中的資源放在研發,我們可以雙贏。
現在資訊非常透明,沒有增值服務,再便宜也會倒閉。貨代也是一樣的,倉位的質量、背後的服務更重要。
Q:你們全球的架構是什麼樣子的?怎麼保證各國之間團隊好好協作不扯皮?
A:我們全球管理是非常平的。我們會把整個公司的生意情況和員工分享,但是我們不是以 P&L 的形式。我們會看 P&L,但不只用這個衡量員工。美洲、亞洲的生意也不獨立比拼,因為國際貿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客戶是美國進口商,亞洲的工廠服務,所以是大家的生意。
如果我們要算亞洲的 P&L,我們至少要增加50-100個財務人員,每天計算是誰的生意。但是這對客戶產生不了價值,所以我們比較拒絕做這個行為。
Q:你在跨境電商行業看到了怎樣的趨勢?
A:傳統的模式,都是賣家透過不同的平臺去做,慢慢產生一些好賣的產品,逐漸形成一些品牌。之後發現供應鏈有非常多的困難,比如貨量少的時候用 toc 的快遞就行了,但是如果貨量變大,直接 toc 成本很高,所以大家就想如何做 B2B2C。
另外不只要考慮出去,還要考慮進來。未來除了賣家送到不同平臺,海外的人會來到中國的平臺裡面購買,透過跨境物流的模式送到目的地,這也是一個新的商機。海外也有公司看好中國的進口市場,找我們合作。
我們的平臺可以給外國人用,外國的平臺我們也可以用。都是國際化的電商模式。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