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際網路醫院被寄予厚望,與之相關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不過,就整體而言,網際網路醫院的潛力沒有被充分挖掘。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超過1.3萬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中,建成網際網路醫院的僅約為1700家。國家遠端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健康界研究院聯合釋出的《2021中國網際網路醫院發展報告》顯示,超九成網際網路醫院處於建而不用或淺嘗輒止的“殭屍狀態”。
網際網路醫院承載著廣大民眾的殷切期望,每一次與網際網路醫院有關的好訊息和好政策傳來,都會引發社會的廣泛熱議。這是因為,網際網路醫院消除了物理距離,可將遠在天邊的優質醫療服務直接送到民眾家中,隔著電腦或手機螢幕就能看名醫。
此外,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是一個存在多年的老問題,大醫院透過自身的網際網路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輸送技術,進行隔空診療甚至利用人工智慧實施遠端手術,讓許多人家門口的小醫院也可以看大病。對於如此便捷的診療方式,民眾當然心存嚮往。
但讓人尷尬的是,網際網路醫院雖然數量不少,卻有超九成處於閒置現狀。此外,即使是一些開展業務的網際網路醫院,也面臨服務質量不高、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比如都在做預約掛號、醫療諮詢、複診續方、開方售藥等非醫療核心業務,能夠超出基本模式的少之又少。有些網際網路醫院,不過是實體醫院的網上掛號室、網上諮詢室而已,這樣的網際網路醫院對民眾的幫助很有限。
建而不用,與沒有找到好的變現手段有關,畢竟少了利益的驅動力,就難以調動參與的積極性。而缺乏個性化服務,網際網路醫院變得“千院一策”,就會失去吸引力,民眾覺得用處不大,不願意多捧場,變現就更加困難。看清了其中的邏輯,就會明白,若想讓網際網路醫院告別“殭屍狀態”,最有效的手段,是從同質化向個性化轉變。
不斷縮小民眾期盼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網際網路醫院穩步走向成功的關鍵。網際網路醫院只能“話聊”,不能開展醫療檢查;只能診斷或指導治療,很難開出和執行電子處方……假如這些問題得不到化解,網際網路醫院就難以贏得民眾的廣泛認同。
讓虛擬與現實相結合,讓線上線下服務相銜接,以及破解“有醫無藥”難題,化解初診困擾,都需要到民間找答案、向實踐要經驗、用創新去開路。
進一步而言,要想做到建而有用並贏得民眾的廣泛好評,就需要摸清患者所期盼的網際網路診療究竟是什麼,痛點究竟在哪裡,並根據需求來改變服務模式,不再是自己提供什麼就讓患者接受什麼,而是讓優質服務去適應需求。也就是說,網際網路醫院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改走親民路線。
網際網路醫院既要數量,更要質量。數量井噴,為質量躍升創造了條件。此階段也是優勝劣汰的關鍵期,假如不去創新發展,而是甘願同質,就會被淹沒在毫無特色、可有可無的同類機構中,也只能無奈地處於“殭屍狀態”。唯有主動求變,方能透過特色服務嶄露頭角,在自身贏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患者提供他們翹首以盼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羅志華)
來源: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