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晚間,社交媒體上傳出訊息,原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龍、原某公募基金量化總監金昉毅雙雙被抓,原因是涉嫌操縱證券及內幕交易。而傳聞中提到涉及內幕交易的公司,是華為造車概念股小康股份,去年該公司曾在半年內暴漲近4倍。
針對這些傳聞,小康股份1月18日盤前公告稱,對上述事項不知情也未參與相關違法違規事宜。
上海證券報1月18日的訊息稱,陳龍確已被抓,或涉嫌操縱證券及內幕交易。中泰證券回應稱,陳龍已於去年11月12日從該公司離職,對網傳涉陳龍相關資訊不知情。而金昉毅回應媒體稱,目前工作生活一切正常。他去年11月因個人原因從光大保德信離職。
1月18日,小康股份低開逾3%,小幅下挫後迅速反彈,截至發稿股價仍漲2.44%,市值為658億元。
陳龍確已被抓
1月17日晚間,一則截圖在各社交平臺迅速傳播,其中提到了涉及遊資、華為、券商首席、險資20多人小團體的內幕交易事件。據該截圖,該小團體涉嫌炒作華為造車的股票,即小康股份。其中提到,光保量化部總經理專門接盤遊資籌碼,幫遊資出貨。
與華為造車概念繫結後,小康股份曾在去年上半年一路飛漲,從2021年1月4日的17.19元,最高上漲至6月22日盤中的83.83元,漲幅高達384%。
上述截圖資訊顯示,先是兩位華為員工被抓,緊接著相關部門“順藤摸瓜”把20多人都抓進去了。原中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龍目前也失聯,“已經被關進去了”。而接盤遊資的光保量化部總經理也正被調查。
1月18日,上海證券報報道稱,中泰證券研究所原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龍確已被抓,或涉嫌操縱證券及內幕交易。中證協網站顯示,陳龍已於2021年11月15日從中泰證券離職登出,此後沒有在任何證券公司任職。
公開資訊顯示,陳龍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和管理學學士,曾任職於大成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宏觀策略分析師、高階策略分析師和基金經理等職務。他於2019年3月加盟中泰證券,截止其2021年底離職,在中泰證券任職近三年。
中泰證券1月17日晚間回應媒體稱:1、陳龍已於去年11月12日從該公司離職;2、該公司對網傳涉陳龍相關資訊不知情。不過據券商中國報道,陳龍或在離職前已案發,當時陳龍曾失聯一段時間,有不少客戶、研究所同事聯絡不到陳龍本人。
中泰證券策略團隊公眾號資訊顯示,目前中泰研究所策略負責人已由徐馳接任。
2021年,陳龍及其團隊曾釋出過逾200份研究報告,其中有不少內容涉及對新能源製造領域的看好,但並未提及過小康股份。例如,2021年6月,陳龍及其團隊釋出《2021年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在波動中堅定Α選股思路》。研報中,其建議下半年行業配置要“重點關注業績穩健,行業維持高景氣的新能源產業鏈,科技製造(半導體、鴻蒙系列等)和部分高階裝備製造。”
在本次網路流傳的訊息中,原某公募基金量化總監金昉毅也身處傳聞旋渦中。1月17日晚間,金昉毅回應媒體稱,目前本人工作生活一切正常,謝謝各位關心。隨後,金昉毅還在朋友圈表示,網路絕非法外之地,造謠傳謠要負法律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金昉毅為經濟學博士,FRM(金融風險管理師)、CFA(特許金融分析師)。曾任職於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2011年1月至2018年3月在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量化高階研究員、專戶投資經理、量化投資部負責人、基金經理。2018年4月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量化投資部負責人,現任量化投資部總監。
去年11月19日,光大保德信旗下光大保德信中證500指數增強、光大錦弘混合等多隻基金髮布公告稱,金昉毅於2021年11月20日離任,離任原因為個人原因。次日,金昉毅離任所有產品。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其離職後轉向量化私募方向。
小康股份:不知情也未參與
券商分析師被抓,涉嫌內幕交易的小康股份也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小康股份股吧顯示,不少股民憤懣不已,有人直言:“如果此訊息屬實,小康數萬股民的血汗錢誰來負責?天理難容!”
1月18日盤前,小康股份釋出澄清公告稱,該公司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核實,為了避免對投資者造成誤導,現澄清說明如下:
小康股份對上述事項不知情也未參與相關違法違規事宜。
公司一直堅持依法合規經營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注重遵守各項法律法規,注重保護全體投資者的權益。小康股份與華為的合作一切正常,公司將一如既往地做好生產經營和產業佈局,持續聚焦主業,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經營業績。
如果不繫結華為,小康股份在A股市場並不知名。
2021年,在推出與華為合作的首款車型——賽力斯SF5,以及全新品牌AITO的首款車型——問界M5後,小康股份股價開始坐上“過山車”,年內收穫28個漲停板,數次登上龍虎榜,股價年內漲幅達249%。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07年的小康股份是集汽車整車及汽車發動機、汽車零部件製造、銷售於一體的製造型企業,於2016年6月登陸A股。彼時,小康股份還是一家冷門公司,靠生產低價乘用車立足市場。直到2020年底,小康股份的股價一直在10元左右徘徊。
然後,2020年12月起,小康股份股價迅速拉昇,最高時達到2021年6月25日的83.83元,半年多時間內上漲近10倍,市值也來到858億元,在A股的整車上市公司裡排名第六。
與股價迅速拉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康股份近年來卻多次遭到監管處罰,並伴隨著虧損不斷擴大的糟糕業績表現。
2017年以來,小康股份已因關聯交易、資產處置、可疑戰略合作協議等問題收到上交所和證監會重慶局不少於7次的問詢函和關注函。最近兩次分別是在2021年1月和4月,該公司因為違規資訊披露和內幕交易,接連遭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和書面警告。
與此同時,小康股份虧損持續擴大。財報顯示,2017年到2020年,小康股份淨利潤分別為11億元、5.1億元、0.8億元、-22億元,同比增長73.41%、-53.89%、-82.81%、-2716.51%。
2021年前三季度,小康股份淨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49.70%。
毛利率方面,也不樂觀。2017年到2021年三季度末,小康股份毛利率從22.2%下降到2.3%,而相應的淨資產收益率(加權)也從17.65%下降至-18.7%。
2019年4月,與華為合作的“小眾”車型小康SF5,讓小康股份順利披上“智慧化”外衣。2021年5月底,賽力斯華為智選SF5正式交付。
但現實是,即便藉助華為的名氣和銷售渠道,賽力斯華為智選SF5的銷量依然不理想。
汽車之家資料顯示,2021年4月至11月,賽力斯SF的累計銷量僅為6930輛,尚不及同等型別插電混動汽車理想ONE一個月的銷量。雖然銷量平平,但小康股份仍藉助於與華為的合作實現了股價的大幅上揚。
對內幕交易等證券違法活動“零容忍”
利用資訊優勢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向來是監管嚴厲打擊的物件。近年來,監管部門對於操縱股市的打擊行動正在變得越來越深入,除量刑和罰金從嚴從重,處罰範圍也從過去主要處罰操盤者、上市公司等有所擴大。
2021年5月,知名私募基金人葉某實名爆料“偽市值管理”一事一度成為各界關注焦點。針對該爆料,證監會新聞發言人5月14日表示,對於以市值管理之名實施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行為,證監會始終秉持“零容忍”態度,依法予以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2021年9月24日,證監會發布訊息稱,經查,葉某在明知劉某燁等人操縱“南嶺民爆”股票價格的情況下,積極提供相關幫助及建議,為操縱市場創造有利條件,並謀取非法利益,已被公安機關抓捕歸案。
針對操縱證券市場、“偽市值管理”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層一再傳遞清晰有力的“零容忍”訊號。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一旦發現上市公司及實控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相關機構從事或參與相關違法違規活動,證監會將一查到底、依法嚴懲,並及時向社會公佈。
1月17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2年系統工作會議,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在部署2022年工作時也強調,要發揮好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等機制作用,強化行刑銜接,進一步增強執法震懾。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