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一大學21歲女大學生舉報,自2018年9月入學以來不斷受到其輔導員性騷擾,因怕影響學業而選擇沉默。並稱自己有時候抑鬱的想過自殺。2022年1月3日晚上自己在租住的家中被輔導員灌醉強姦。校方回應:開除,並啟動追責程式。
近年來針對女性學生的校園欺凌、性騷擾、性侵是一個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但是又屢禁不止的現象。
社會心理學認為:性侵害事件主要表現有暴力性侵害、脅迫性侵害、網戀性侵害和社交性侵害等。而社交性侵犯的特徵就是,侵犯著與受害者在工作、學習、等社交活動中存在交集,或者有特定時間和空間相處。並且大多數是熟人,即便發生性侵,受害者在最初階段礙於面子或者不良影響,都選擇了沉默,最終導致更加嚴重的性侵行為的發生。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羅伊德將人的本能及性的衝動,解釋為人類一切活動能力的本源。並且是被壓抑在人類潛意識中的巨大能量。猶如冰山一角,雖然被意識壓抑,但是卻在無形中影響著人類的行為。
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茲在1950年提出習性學說,他認為人類的侵犯行為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的一種學習行為,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戰爭和性侵都屬於人類侵犯行為發洩的結果。
在行為心理學中,觀察、模仿與強化是人類大部分侵犯行為形成的動機基礎。網際網路數字時代是一個資訊膨脹且互動性,流通行更廣泛的時代,各種充斥著暴力、誘惑及色情的不良資訊鋪天蓋地。如果在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與道德品質的青春期不給予很好的引導,一旦形成侵犯性人格,在成年時期很難改變。
如何避免性侵犯行為的發生?多數性侵犯行為的產生都是有強烈性刺激或者性暗示做為誘因。因此做為弱勢群體的女性要潔身自愛,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及日常打扮,不能太過於輕浮、暴露而給他人性衝動的暗示。正確看待社交活動,堅持原則底線。在交往中分辨異性交往的動機,遠離心理行為不健康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性侵犯的發生一般都會有從語言暗示到性騷擾再到性侵犯的發展過程。因此女性在受到語言暗示及性騷擾的初期就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必要時藉助社群、單位的力量或者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