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了我,但是我不會回國發展,即便美國再亂我也不會回去。”這位清華“物理天才”畢業後赴哈佛留學,在祖國最需要人才的時候留在美國發展。
這個人就是曾經被稱為哈佛最年輕教授的“天才神童”尹希。他在物理方面的學習能力天賦異稟,9歲考入國家天才少年班;12歲考入中科大天才少年實驗班;17歲在哈佛碩博連讀;24歲被哈佛破格提為副教授。
在現在的高校中,留學成為大家出國鍍金的代名詞,不管學習成績好壞,只要出國回來的都是“海歸”,回國之後感覺都“高人一等”,尤其是很多高等學府的學生,學校鼓勵他們出國留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實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現在的過度崇拜成為了國內新型人才流失的主要“導火索”!這些高階的人才在看到國外優秀的學習和就業環境後都毅然留在國外發展,而大部分回來卻是在國外“混不下去”的,真正像錢學森這一代前輩們學成歸來的少之又少!
作為清華的高材生,尹希是國家培養了10數年的高階人才,留在國外發展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損失,努力學習的他從小對科學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人家小學還在學習加減乘除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學習微積分,因為在數理化科目中表現出來的天賦,他被特例招進少年班,被單獨培養,上大學後他每天非常自律六點起床,雷打不動。在學習上面,他並不是一個書呆子,他經常利用空閒時間出去攀巖、爬山,培養自己堅定的意志力,可謂是勞逸結合。在哈佛大學當教授的這幾年,尹希也獲得了不同的獎項,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在2013年,中科大曾邀請尹希來學校做演講,當媒體問他為什麼要加入美國國籍,會不會考慮回國發展時,他告訴媒體:科學是無國界的,我暫時還沒有考慮回國發展的打算。顯然他的回答並不讓人滿意。隨後媒體繼續追問道:現在美國這麼混亂,中國的科研環境也越來越好,即便這樣你也不考慮回來嗎?
面對追問,他還是毅然回答道:“哪怕美國再混亂我也不打算回國”。
有人說科學本無國界,到哪裡都是給世界做出貢獻,我們並不應該干預別人的想法。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科學無國界,可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在我國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國的航天之父錢學森等人不畏艱險,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選擇回國,也正是因為有了這麼一批英雄和科學家,才有了我們的兩彈一星,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北斗和天宮空間站,他們甘願付出自己的青春和鮮血,來建設自己的國家,才我們現在擁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因為他們心裡都知道,只有自己國家的科技強大了,才能保證我們的民族不被欺凌,才能讓我東方巨龍徹底甦醒,走向復興。
美國擁有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高階科學家,可他們的人口只有我們的1/4不到,可反過來,我們的高階學者連人家的零頭都沒有,相關人員在進行調查分析後發現,除了他們的人才引進政策和優厚的福利外,在未來數理化人才的培養方面,他們確實比我們做得更好,我想這也是他們能成為科技強國的原因了!數理化人才的培養應該從小開始,下一代的文化水平直接影響我國未來的發展。
“數理化”人才的缺失直接影響到祖國未來的發展,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從3歲開始就能學習物理,而在國內,物理和化學的課程要到初中才開始學習,這意味著,我們接觸物理、化學的時間要比他們晚至少6年,妥妥錯過了最好的啟蒙期。
教育部發聲,加強物理化和歷史愛國主義考試佔比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增強科技,數理化才是重中之重,抓好根本的教育教學,才能培養出科技人才。
越來越多的地方高考開始推行“3+1+2模式”,物理和歷史學科將會越來越重要。如現在很多比較好的大學專業,大多數需要數理化的知識。而且從小培養孩子的理科思維,可以拉開和同齡人的差距。
錢學森感嘆道:“現在中國人過於重視英語,但是英語就業出去,工作卻比學物理、化學出去的學生難找工作!”教育部表示將增強物理的考試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