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所謂治癒系愛情劇的流行,為了煽情,也為了出新出奇,父母被醜化甚至惡化已是套路,但像《以家人之名》這樣荒唐而扭曲的仍為奇葩。
先看劇中四位母親,編劇對其人設可謂煞費苦心,分別體現了以下四點特質。
1.強勢。
對應人物齊明月的母親。齊母操控女兒的人生,並否定女兒的一切,最後“罪有應得”被丈夫拋棄。
2.虛榮。
對應人物唐燦的母親。唐母極力要把女兒培養成明星,可女兒小時候想拍電視劇時偏偏讓她拍廣告,女兒長大後又想讓她拍電視劇當大明星,結果只能靠自欺欺人來維持虛榮。
3.自私。
對應人物凌霄的母親。凌母是失心瘋加偏執狂,動不動歇斯底里,或者用道德綁架、賣慘等像吸血鬼一樣壓榨孩子,結果被所有人厭棄,包括自己的孩子。
4.嫌貧愛富。
對應人物賀子秋的母親。編劇為了完成美好的大結局,將賀母強行洗白,但劇中最大的反派,賀子秋的生父趙華光對其有過定論,即“嫌貧愛富”。趙華光的話或許並不可信,但賀母與趙華光離婚、看不上李尖尖的父親、和商場經理曖昧、到深圳淘金等行為都可以證明她確實很愛錢。儘管編劇煞費苦心,用被汙衊、坐牢、收養同事的孩子等來強行解釋,但都無法說清楚21年裡無論她身在哪裡、有錢沒錢都對親生兒子不聞不問不管不顧,莫名其妙地連一分錢也不肯寄。
有了以上四位母親的存在,於是就有了齊明月的自卑、唐燦的盲目、凌霄的敏感憂鬱、賀子秋的隱忍卑微,個個都被親媽害得可憐兮兮。只有李尖尖陽光靈動,成為具有治癒作用的“心藥”。李尖尖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似乎恰恰是因為她很小時母親就去世了,沒有媽媽來製造陰影。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諷刺?有媽的孩子都遍體鱗傷,沒媽的孩子完美無缺,這一點不能不說極為荒唐而扭曲。
非家人卻不離不棄,用愛治癒彼此的傷痛,很浪漫感人,卻只是溫暖救贖的童話。可“仇母”成了劇中最真實的存在,好多不諳世事的孩子似乎有了對抗母親的理由和勇氣。
突然想對比一下兩位被歷史正名了的母親。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就是為了搞到學區房,斷機杼類似於砸電視、砸手機。岳飛的母親為了讓孩子往自己希望的路上走,在兒子背上刺字,這比把“勤能補拙”掛嘴上、貼牆上、穿身上不知要狠多少倍。當然,像凌母、賀母拋棄子女又要求子女回報自己的母親確實令人不齒,可現在母親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奔個好前程怎麼就要被延伸到“罪大惡極”了呢?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僅老師不敢好好管學生,連家長也不敢好好管孩子了,動不動就說怕管嚴了孩子心理會有問題,甚至怕孩子想不開尋短見什麼的,對孩子說話要低聲下氣、拐彎抹角,為孩子做事要小心謹慎、思前想後。所謂尊重個性、賞識教育、“放養論”甚囂塵上,甚至“孝子”一詞也被歧義化。作為老師我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受到各種傷害,在任何一個時代,找準自己為人父母、子女的位置,經營好家庭這個生活和社會的單元,才是確保更多的人擁有心靈港灣的不二選擇。文化作品會影響青少年的思想,不能為了煽情企圖誇大來自父母的傷害。父母的角色與地位是不容摸黑和顛覆的,這是家庭秩序,也是社會倫理。
所以,不知道《以家人之名》如此詬病母親的電視劇,對極為尊崇母親地位的中國社會和母親身份至關重要的中國家庭,其意義何在……
作者簡介:專注教育事業數十載,國家級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教育部“國培計劃”優秀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