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兵工廠前所未有的一場生存危機。上世紀80年代,由於軍費縮減,上百項軍工專案突然下馬,頓時間,眾多兵工廠面臨倒閉,為了生存,不少兵工廠開始改行生產雪糕、洗衣機。
然而,就在我國兵工廠難以為繼之時,一場中東戰爭徹底改變了這一切。那麼,拯救了中國兵工廠的究竟是哪場中東戰爭?當年的中國,又完成了多少的交易額?今天冷哥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兩伊戰爭給中國兵工廠帶來的意外收穫。
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的軍隊數量就一直維持著一個巨大的規模,截止到1975年,儘管中央軍委已經進行了多次裁軍,可我國軍隊數量依然高達610萬,軍費開支佔國家財政總支出更是高達17.37%。
根據當時的形勢,短時間內基本上不可能爆發大規模的世界戰爭,而快速發展經濟建設就成了重中之重,雖然我國已經實行了改革開放,但是國民的生活依然非常貧困,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鄧小平從1980年就開始強調大規模裁軍和削減軍費的問題。
而裁軍和削減經費之後,受到衝擊最大的就是軍工行業,整個80年代,31個空軍專案下馬、11個海軍專案暫停,45個炮兵專案終止,這樣做雖然會給我國軍工技術的發展造成不小損失,可這也是無奈之舉。
首先,當時我國的經濟實力根本難以承受軍工的龐大支出。當時我國的軍工企業多達上百家,從業人數更是超過了70萬人,光是最基礎的支出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再加上軍工研發過程中的花銷,這無疑會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形成巨大的束縛。
其次,當時我國軍工企業的覆蓋面太廣,除了最基礎的槍支、彈藥以及導彈外,還涉及飛機、軍艦以及航母等多種大型專案。而軍工研發一向以“燒錢”著稱,很可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最後卻一無所獲。與其將資金投入到成果難料的軍工專案上,倒不如花在更實用的民用工程上。
最後,我國當時的工業水平還比較落後,不僅沒有先進的工業裝置、生產線以及先進材料,更沒有足夠的研發技術,這就導致我國軍工企業生產出來的武器總是落後於其他國家,而這種現狀在短時間內又難以改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基於世界大戰短期打不起來的判斷,所以,我國只能把有限的資金用到百姓最需要的經濟發展上。
軍費的大幅度削減,再加上改革開放的衝擊,導致國內軍工企業搖搖欲墜,一些重工業企業還能夠靠生產民用機床、拖拉機以及汽車等產品勉強支撐下去,而那些軍工研發企業根本就難以生存,甚至不少軍工企業開始改行生產雪糕、洗衣機等產品。
可是,就在中國上百家兵工廠瀕臨崩潰之際,兩伊戰爭爆發了,而這場戰爭也快速為我國軍工企業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戰爭曠日持久,武器成最大限制
這是一場長達8年的邊界戰爭。為徹底解決領土爭端,1980年9月,伊拉克出動大量戰機對伊朗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展開了狂轟濫炸,薩達姆以為,這場戰爭必將徹底奠定伊拉克在海灣地區的霸主地位,可沒想到的是,這場戰爭讓伊朗和伊拉克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中國卻從中得到了意外的收穫。
作為彼此的鄰國,伊拉克和伊朗的恩怨錯綜複雜。首先是兩國的民族宗教矛盾,其次就是兩國的領土爭端。兩伊的邊境線長達上千公里,而其中在國界阿拉伯河兩岸,蘊藏著大量的原油資源,更重要的是,阿拉伯河還是伊拉克通往海灣的唯一通道,為此,兩伊之間經常發生武裝衝突,可隨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介入,兩伊衝突的規模越來越大。
1978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第二年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作為最高領袖的霍梅尼剛上臺,就將伊朗國內的美蘇勢力徹底驅逐出境,這無疑讓美蘇兩國都心有不滿。為了穩住各自在中東的利益,美蘇兩國開始支援伊拉克,試圖借薩達姆之手徹底推翻剛剛成立的霍梅尼政權。1980年9月22日清晨,伴隨著伊拉克戰機的轟鳴,兩伊戰爭正式爆發。
作為兩個中東強國,憑藉著石油出口,伊拉克和伊朗都有著強大的經濟基礎,在戰爭之初,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勝利,兩個國家瘋狂地從美蘇等國手中採購先進武器。
戰爭第一階段,伊拉克先是出動數十輛戰機對伊朗境內的15座大型城市以及空軍基地進行了瘋狂的空襲,空襲之後,伊拉克緊接著就出動了5個師、2個旅外加上千輛坦克向伊朗展開進攻。
面對伊拉克的突然猛攻,伊朗被打得措手不及,不僅多個城市淪陷,而且還出現了大量人員傷亡,經過快速調整之後,伊朗立即以空襲予以反擊,而且還將7個師、2個旅的兵力派往前線。
隨著伊朗進入反攻,伊拉克部隊不僅屢戰屢敗,而且之前攻佔的土地也逐漸被伊朗奪回,而就在伊朗準備大反攻之際,伊拉克突然宣佈單方面停火,而且快速將部隊全部撤出了伊朗境內。殊不知,此時的兩伊戰爭,早已成了兩國心中的累贅。
戰爭自古就是一場“燒錢的遊戲”,哪怕是經濟實力雄厚的伊朗和伊拉克,也根本承受不住如此持久的戰爭消耗。截止到1982年6月,兩伊在戰爭中的傷亡人數都已數十萬,而經費支出更是超過了上百億美元。可是兩國的重工業能力都非常弱,若想再打下去,那就必須繼續從美蘇等國手中購買武器,而此時的美蘇等國,也順勢調整了武器出口政策。
美國和蘇聯似乎是商量好了似的,兩國不僅大大限制了武器出口的數量,而且還幾乎同時提高了武器的價格,這就意味著,若兩伊再想從美蘇兩國手中購買武器,那就要支付更高的金額,而這對面臨經濟赤字危機的伊朗和伊拉克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可如果這場戰爭就此終止,那之前的所有犧牲將全部付之東流,在一番權衡之後,兩個國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我國。
一場中東戰爭,中國軍工廠起死回生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軍火訂單。短短几年之內,我國就靠軍火出口獲得了5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單單是1987年,我國的軍火出口額就超過了37億。
在收到兩伊的軍火訂單之前,我國大部分軍工廠都瀕臨倒閉,甚至連基本工資都無法保證,而伊拉克和伊朗的鉅額訂單,頓時讓我國即將停擺的軍工廠全部起死回生。而兩伊之所以選擇我國,無非就是兩個原因。
首先是我國的軍火武器物美價廉。或許跟美蘇兩國的武器相比,我國武器的威力略顯不足,可是對於伊拉克和伊朗來說,完全夠用,更重要的是,我國的武器價格遠低於美蘇。
其次是我國武器的出口不受限制。跟美蘇兩國的出口限制不同,我國的軍火出口幾乎沒有太大的限制,而且我國跟兩伊的距離也更近,運輸週期更短。更重要的是,由於我國的軍隊數量龐大,所以武器儲備量也非常大,這也剛好可以滿足兩伊對武器的急需要求。
最先向我國發來訂單的是伊拉克,雖然我國和伊拉克早在1958年就已建交,但是兩國的關係一直不溫不火,為了完成訂單,1981年5月,伊拉克透過約旦和我國取得了聯絡,一口氣就從我國訂購了近3000輛“69-2式”中型坦克以及近300輛的裝甲搶救車。
而伊朗也非常大手筆,一下子就向我國訂購了2000多輛坦克。除了坦克之外,我國的“59-1式”130毫米的加農炮以及“63式”107毫米的火箭炮,也都是兩伊訂購的重點。
當然,除了陸地武器之外,兩伊還從我國購買了大量的戰鬥機。其中伊拉克購買了整整80架“殲7”戰鬥機,還從埃及轉手購買了40架我國產的“殲6”戰鬥機。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從我國分別購買了30架“殲7”和24架“殲6”。
由於兩伊的軍火需求太大,我國的早期庫存很快就銷售一空,為了儘快完成後續訂單,我國原本難以為繼的兵工廠,全部立即開足馬力進行生產,國內上百家兵工廠幾乎在一夜之間起死回生。原本垂頭喪氣的軍工企業員工也瞬間精神百倍,除此之外,當時的北京還經常出現非常戲劇的一幕。
由於伊朗和伊拉克對軍火訂單要得都非常急,所以兩國代表經常在北京大吵大鬧,為了做到絕對公平,我國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妙計,那就是單日子生產伊拉克訂單,雙日子生產伊朗訂單。
兩伊戰爭持續了整整8年,而我國靠出口軍火獲得了高達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要知道,當時我國一整年的外匯儲備都不足40億,如此鉅額的武器裝備出口額就算是到現在,也沒有被超越。
中國的崛起,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善於抓住時機。僅用了70多年的時間,中國就快速成為了世界東方的一條巨龍,憑藉的是我們國家正確的政策,靠的更是無數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如今的中國,正在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上疾馳,相信不久的未來,全世界將會看到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