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百病皆由痰作祟”,咋一聽,這話有點玄乎,不就區區小痰嘛,吃點二陳丸不就得了?事實可沒那麼簡單!
疾病有千變萬化,藥物也有它的專屬治療方向。一種藥不見得能治得了一類病。就拿痰來說,它分溼痰、熱痰、燥痰、寒痰以及風痰。不同的痰病,它致病因素不同,用藥也就不同。
那麼,痰是什麼呢?痰就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的產物。而水液又與脾、肺、腎三髒有關。它們具體是什麼關係呢?我們來看看:
人喝進去的水先到達胃,再由脾轉化成津液。然後,脾抬頭對上方的肺說:“肺兄,給你點津液,你拿去做汗液吧”,脾又對下方的腎說:“腎兄,也給你點津液,你拿去做腎精吧”,就這樣,脾拿津液送完人情了。
然後,肺又對下方的腎說:“腎兄,我把上焦的水液傳給你,你讓腎陽把它氣化一下啊”(腎中有腎陰腎陽嘛),腎說:“好吧”。於是,腎陽把肺傳下來的水液給蒸騰氣化好後,再把清的部分向上還給了肺。
由此可見,脾、肺、腎三髒的任何一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水液代謝出現障礙,而水溼停聚久了,也就易被釀溼成痰。由此可見,脾是津液輸布的源頭,腎是水液蒸騰的根本,肺是津液到達的目的地。所以說脾為生痰之源,腎為成痰之本,肺為儲痰之器。
那麼,痰會不會在脾、肺、腎中老實地待著呢?當然不會了。它會調皮地隨著氣而升與降。因此,氣滯在哪裡,它就會跟著停聚在哪裡。而氣順暢了,它也自消了。所以,北宋著名醫學家龐安時就說過“擅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這也是治痰藥中往往會配伍理氣成分的緣由。另外,無論痰咋隨氣跑,導致痰生的罪魁禍首是脾,這個源頭都是不變的。所以,中醫上又有了“治痰先治脾,治脾以絕生痰之源”的說法。
在瞭解完痰後,我們來看幾種簡單痰病的用藥。
由於人體是個小世界,而痰在這個小世界中顯然不會單獨存在的,它往往或夾溼,或夾熱,或夾燥,或夾寒而共同致病,因此,這才就有了前文不同種類的痰病。
首先,溼痰的表現:溼痰意味的是既有溼的特徵又有痰的表現,比如:肢體沉重,頭暈目眩,睏倦乏力,舌苔白膩以及胸部痞滿象被啥堵著,並且這時噁心咯出的痰是白色的。
那麼,這樣溼痰的表現是比較符合二陳丸功效範圍的。因為,二陳丸成分中的茯苓健脾;陳皮理氣;半夏燥溼;這正應了咱們上面講的治痰先治脾,氣順則痰消。所以,它是較有代表性的治溼痰的中成藥。
其次,熱痰的表現:熱痰往往是外感風熱導致了熱邪襲肺,以至痰與熱在肺部糾結而使人出現發熱或面赤煩熱,咳黃痰,並且痰粘難咯以及舌苔黃這樣的表現。對於此種的情況,治療就要考慮用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的藥了,比如:急支糖漿等。
再次,燥痰的表現:
看到燥,我們就能想到乾燥。乾燥就意味著津液少嘛,所以,它會讓人有咽喉幹痛感且會幹咳無痰,像在沙漠中一樣。對於這樣的情況,治療就可考慮用養陰清肺利咽的藥了,比如:養陰清肺丸等。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寒痰,寒痰典型特徵就是痰是清稀的,並且舌質也淡,舌苔白滑。
綜上所述:不同的痰病,因共同致病的元素不同,其所表現的症狀也有差異。而我們只有根據具體症狀進行確切辨證後,對症選藥,才更有利於解除痰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