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外科團隊成功為一位終末期心臟病患者移植豬的心臟。患者已安全度過器官移植後最關鍵的48小時,並計劃撤除體外迴圈輔助裝置,完全由豬心供血。據悉,這是人類歷史上首例轉基因豬心臟移植人體手術。
患者為一名57歲的男性,去年十月因突發嚴重胸痛被送入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進行治療,但病情並未好轉。雪上加霜的是,該患者心律失常很嚴重,無法使用人工心臟,而等待人體器官移植又希望渺茫。這或許意味著患者餘生只能在醫院度過,直至最後死神降臨。
鑑於此,他的主治醫生提出了移植轉基因豬心臟的想法。因沒有更佳的選擇,患者最終答應接受這一實驗性的手術。
為了進行這次手術,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醫生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請求緊急手術批准,並最終於去年12月31日獲批。手術歷時9個小時,“捐贈”心臟的是一頭經過基因改造的一歲成年豬,由再生醫學公司Reichart專門培育並提供。
針對此次器官移植手術,美國廣播公司援引器官共享聯合網路首席醫療官David Klassen的話說,這是一個轉折點。不過,他也警告說,“這只是探索異種移植是否最終可行的第一步”。
目前,器官移植已經被社會普遍接受,它是解決很多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問題非常有效的手段,使成千上萬生命垂危的病人擺脫了死亡陰影,並得以延續生命。
“隨著有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劑在臨床的推廣使用,器官移植工作開展得越來越普及,特別是心肝腎的移植數量更是逐年遞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修典榮說。
但遺憾的是,國內外器官移植的缺口巨大。相關資料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有超過30萬人的器官出現衰竭並伴隨有移植手術需求,但受器官來源、經濟條件、醫療條件的限制,每年僅有約1萬人能夠接受移植手術。
“如果能將基因編輯過的通用型無菌動物器官移植給人類,勢必會大大改善器官供體短缺的局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中華器官移植雜誌》總編輯陳忠華表示,因豬的器官大小,比如心臟、腎臟、肝臟等與人類相似,有可能發揮類似的功能替代作用。而且豬是經濟型可量產動物,因此被視作理想的器官供體來源。
但不同之處在於,豬比人多一種蛋白酶,後者可以把α-Gal基因置於細胞表面的分支糖鏈上,使人體免疫系統把α-Gal作為攻擊的訊號。
“這也是異種器官移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 ——超急性排異反應。”陳忠華表示,所謂的超急性排異反應是指在器官移植後,以分鐘和小時為計、隨之而來的急性排異反應。
專家表示,在醫療技術上這種手術並不難,而最大的“門檻”是倫理學障礙,以及知情同意前提下的標準試驗的尋找和徵集。這臺手術是現代再生醫學和基因工程學的勝利,為異種器官移植帶來曙光。 (張思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