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什麼時候可以輪到為我做手術?”這是一位十歲左右的患者一直詢問醫生的話。由於不幸感染HIV病毒,該患者需要長期抗病毒治療,後被診斷出腎臟病,逐步發展為尿毒症,只能繼續血透治療。
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工作後,廣西醫學科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移植團隊,為感染HIV病毒合併腎功能衰竭的患兒進行腎臟移植手術,如今,該患者的移植腎功能已恢復正常。這也是全國首例為艾滋病兒童進行腎臟移植的手術。
醫院黨委書記楊建榮看望患兒。受訪者供圖
“家屬帶著孩子去過多家醫院救治,患兒免疫力低下,而且剛經歷過一次嚴重的肺部感染,非常危重。”1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移植科主任賴彥華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經過多方評估,腎移植對該患兒是最佳的治療手段,但是HIV感染患者的腎移植在以前是絕對禁忌症,因為抗排斥藥物會使HIV病毒無法控制,現在隨著抗病毒抑制藥物的發展,HIV感染者接受腎移植已經變為相對禁忌症。
在監測、調整治療方案的過程中,該患兒看到其他住院孩子陸續都做完手術、回到校園,自己也開始著急了。他曾詢問賴彥華:“什麼時候可以輪到我手術?”賴彥華說,“我當時無法給他一個明確答案。但目標一直很清晰,不僅要把手術做了,還要順利、要成功。”
手術面臨著多重困難。賴彥華向健康時報記者解釋,“得了尿毒症的艾滋病兒童,接受血液透析的難度較大,兒童在血管、血流動力學、血壓波動等方面也不及成人穩定。此外,艾滋病毒會攻擊人體免疫細胞,如果病毒複製量大,患兒的免疫力也將非常低下,有可能會導致病毒進一步增加,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經過8個月的調整和準備,患兒肺部感染治癒並穩定,HIV-RNA轉陰大於半年,免疫系統水平達到正常,結合查閱國外相關文獻和案例後,賴彥華主任認為,該患兒達到了手術標準。
隨後,醫院啟動了移植準備。經過一個多月的等待,患兒成功匹配到合適腎源,團隊經過3小時的努力,成功為該患兒進行腎臟移植手術。賴彥華告訴記者:“整個準備的時間,將近一年,我看到父母對孩子不放棄的親情及對醫生的信任,小朋友也很堅強,求生欲特別強。”出院當天,賴彥華在朋友圈寫著:“評估艱難,調整艱難,等待艱難;手術順利,恢復順利,出院順利!祝福這個小朋友。”
患兒手術中。受訪者供圖
雖然手術成功實施,但對該患兒來說,仍面臨很多問題需要重視,賴彥華解釋:“患兒目前只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治療,渡過了手術和急性排斥的危險期,遠期風險還包括慢性排斥和感染,因為現在吃的排斥藥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所以有可能導致機會性感染,還要長期進行監測。”
全國首例艾滋病兒童腎臟移植手術背後,賴彥華認為,“一方面是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的進步和腎移植技術的長足進步,現在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現肝硬化、肝衰竭,最終導致腎衰、尿毒症,希望透過移植,讓艾滋病患者生活質量更好。另一方面,對於兒童器官移植也是一個進步,隨著技術的發展,移植技術越來越成熟,包括異種移植等,都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