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馮和你一起,開眼界,看看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都有哪些好玩的東西。
下面這個,是中國出土的,戰國時代的齒輪,考古學家直至今日,仍然不是十分肯定它用在什麼地方,可能是戰國時期某種吊運機器的構件,也可能是當時某種車輛的構件。
我們以前一直誤以為,“齒輪”是西方工業革命才有的東西,但其實不是,我們中國老早就有了齒輪。
下面這兩個,是古代中國女子的手提包:
其中,上圖是敦煌壁畫裡的女人和包包,下圖,是中國唐代的一個女人包包。
看到這兩個中國古代女人的包包,我們才發現,手提包這種玩意兒,其實古代的,和現代的,沒有多大區別,基本上的款式,折騰來,折騰去,都是那麼回事。
下面這個更有趣,是中國出土的、三國時代的餐盒:
三國時代的這個餐盒,和我們今天的餐盒,也沒有多大區別。
下面這個,是1948年的《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我們很多朋友一直好奇:民國時代的身份證是怎麼樣的,今天你開眼界了。
下面這兩個,是明朝時期的漢語拼音:
什麼?我們明朝就有漢語拼音了?是的,明朝就有漢語拼音了,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給漢字注的音,不過,他發明的這一套漢語拼音,和我們今天的漢語拼音,有一點點不同。
下面這幾幅圖,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下水道:
中國出土秦國時期的下水道
我們很多朋友可能以為,只有現代中國才有下水道,其實不然,在秦國時期,就有下水道了,只不過,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沒有,不是每個城市都有。
下面這個,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一種拼裝桌子,叫做“七巧桌”,拼在一起,是一整張長方桌,拉開之後,是幾張獨立的小桌子:
看到這個“七巧桌”,是不是很佩服我們祖宗的智慧。
下面這個呢,是紫禁城內務府頒發的腰牌,是證明身份用的,清朝人員在紫禁城進進出出,需要證明自己的身份,這個腰牌就是身份的證明:
可見,這個腰牌的主人,是一個名叫朱啟勳的人,他的職位是書吏,當年35歲,腰牌上還寫了“面白無鬚”四個字,描寫朱啟勳的面貌特徵,以供門衛核查。
下面這個,是杭州出土的,戰國時代的水晶杯:
朋友們可能一直認為,中國古人沒有玻璃杯,其實不然。
下面這個,是中國出土的尖底瓶:
如圖所示,這種尖底瓶,是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往井裡打水用的。
最後一個,是明朝皇帝朱見深(明憲宗)畫的一幅畫,叫《一團和氣圖》:
很多朋友都知道這個圖,這圖可以看作三個人,也可以看作是一個人。
下面這些,是中國宋代的牙刷:
是的,牙刷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我們中國人,老早就會製造牙刷了,宋代的牙刷,通常是木柄,而且是用豬鬃毛、馬尾巴毛等各種動物的毛髮製造的。
下面這個金屬小玩意是什麼呢?
答案是:這東西也是古代中國的常用物,叫做“行(xíng)燈”,什麼意思呢?行燈,就是行走的燈。
原來,古代中國人走夜路,那時沒有手電筒,有燈籠的提燈籠,沒有燈籠的,就提這個玩意,行燈,行燈的凹槽,放燈油,中間那根豎起來的,可以用來插放蠟燭或者蠟團團。
以下這兩個,是古代中國人的腰帶:
是的,古代中國的腰帶,挺“土豪風”的,一條腰帶,鑲嵌了很多的鐵質構件、玉石構件,穿起來,滿滿的土豪味。
下面這個“啤酒瓶蓋”,是在中國一座明代古墓裡挖出來的:
我們看這個“啤酒瓶蓋”,蓋子上刻有一個“香”字,對的,這個明朝時期的中國玩意,其實不是“啤酒瓶蓋”,而是當時一種名叫“銀香盒”的化妝盒的蓋子,是明朝富貴人家女性用來裝香料、香粉的小盒子的蓋蓋。
大家看下面這個玩意兒:
這是什麼鬼呢?
答案是:這是古代中國人用來削果皮的工具。
是的,其實我們古代中國人,老早就有這種削果皮的鐵器,而且,長相、原理,和我們今天的削果皮器具,也差不多。
下面這個東西,叫“火鐮”:
是的,“火鐮”,古代中國沒有火柴,那時的中國人,用“火鐮”摩擦火石,用來生火。
古人用火鐮(左)打擊火石(右)藉以生火
下面這個,是古代中國的熨斗,是用金屬做的:
是的,我們中國古代,也有熨斗,當時的使用方法是:把火炭放在熨斗的兜裡,然後用底部來燙衣服。
這面這個圖,就是古代中國女人用熨斗燙平布料的生活寫照:
好的,今天老馮就和你侃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