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文字:邢娟 編輯:崔貫利
裝,某些程度上是當前這個社會的主要特徵,你也可以認為這是一種作秀,還可以認為生活就是演戲。
當你看到別人這麼做時,如果能嘗試瞭解其背後動機,你就能更明白地看清這個世界。
當生活對某些人不易時,生活對他們而言,就成了一種策略 ,但不要把策略當生活的終極目標。
~小明語錄
01
幾歲能講道理?
現在在網上出名的一些講教育的、講心理學的,都非常善於使用語言誘導術。其實語言誘導背後是一種心理誘導術。
比如網上某育兒專家說:在孩子三歲之前是養的階段,不是跟他說道理的階段,所以你發現跟他說道理說不通。
其實一個人願不願意聽你講道理,並不取決於他能不能聽得懂,這才是關鍵。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不要想給他講道理,所以講道理其實不在於年齡。
如果我把這句話改成:12歲的青少年,不要試圖跟他講道理。你會覺得我說的也是對的。
改成:60歲的老人不要試圖和他講道理。你同樣會發現我說的是對的。
再改成:中年危機的男人不要試圖和他講道理。你會發現我說的還是對的。
如果我繼續改:心理諮詢師不要試圖講道理。你會發現我說的還是對的。
最後我可以總結一句,你會發現我說的還是對的,那就是: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不要試圖和他講道理。
這種就是營銷心理學的起標題法。
也就是說這些人的心理學水平體現在心理操控和心理誘導方面,而不是體現在他們真正能夠治療一個人的方面。
這種套路最主要的方法在於:邏輯假關聯。
吳志紅也喜歡用這樣的語言套路。
我們這些內行人一下就能聽出問題來,普通大眾是聽不出來的。
邏輯假關聯的意思就是把兩個不相關的事情扯到一起。
講道理和幾歲這兩個之間實際上是邏輯假關聯。
如果反問他一句:那你告訴我幾歲的人可以講道理,他立即就傻眼了。
因為說到底講道理就是人太小了他聽不懂,人長大了他又不願意聽,所以這完全就是一個邏輯假關聯的東西。
02
父母只能給孩子美好的形象嗎?
某學員問,她看到網上有個專家說:三歲之前孩子出現咬指甲、撒潑打滾,父母不能表現的非常兇惡。你的兇惡以後會成為他對待別人的一種態度。
她說她的孩子也咬手指,那孩子咬手指該怎麼辦呢?
那當他咬指甲、咬手指的時候可不可以用注意力的方法?就是說比如他在鬧著要東西的時候,拿一個什麼東西來吸引他呢?
大家在網上看到的很多育兒知識,心理學知識其實都是一些假想的理論,在實踐上都是無法操作,也沒多大效果的。
其實你只要稍微一推理,你就會發現他說的這些東西是站不住腳的。首先父母不可能24小時監視孩子的手指,即使你可以在某些時間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你總有看不見孩子的時候,他還是會去咬手指。
學心理學一定要學習邏輯學,否則太容易被人騙了。
你們必須要學會演繹邏輯。
演繹邏輯的意思就是:用他說的這個邏輯去推理一下,如果能找到相反的結論,就證明他是錯誤的。
比如說:三歲之前父母對他全用最好的方式。按照他上面的理論,那麼進入幼兒園之後,幼兒園老師會不會對你的小孩使用這些方式?
如果幼兒園老師對你小孩不使用這些方式,那是不是意味著所有上過幼兒園的小孩以後都會有一個壞的形象,是不是以後都會對別人用這樣的方法?
03
轉移注意力有用嗎?
其實你只要稍微一推理,你就會發現他說的這些東西是站不住腳的。
你不可能24小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你總有和孩子不在一起的時候,他還是會去咬手指。
其實小孩在咬手指的時候有一個力比多的灌注,不會因為你的轉移注意力而改變,因為這個地方有快感。
快感的意思就是這個地方會產生激素,會產生多巴胺,會產生愉悅,你轉移注意力是改變不了這一切的。
就算你在三歲時候把他的注意力全部改變了,三歲之後進入幼兒園,他還是會去吃手。
如果他的理論正確,那我做一個演繹推理:那是不是意味著一個小孩,如果你在三歲之前讓他沒有性慾,三歲之後他這一輩子都不會有性慾了?
那是肯定不會的,因為這些都是生理快感,你改變不了的,小孩咬手指就是一種生理快感。
04
不強化就可以嗎?
小孩咬手指頭同樣包含著生理快感和攻擊性的釋放,不是你轉移就能解決問題的。
同理,也就是說一個小孩咬手指頭,如果這裡面存在著力比多的問題,那麼他一輩子都會咬,不會被你輕易改變。
如果不存在力比多這個問題,你不用改變他,到時候也就不咬了。
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在小孩咬手指頭比較過度的情況下,才需要干預,而干預的方法也不是轉移注意力,因為轉移注意力是沒有用的。
干預的方法是可以給小孩的手指頭上套上一個東西,讓他長期咬這個東西來替代他咬手指頭,因為這種攻擊性的力比多,你只能尋找替代物,而不是轉移注意力。
這就像是攻擊性的力比多,或者是性慾力比多從對母親的喜歡轉移向對幼兒園小女朋友的喜歡一個道理,它只能是力比多轉移,而不能是注意力轉移。
這裡面還涉及到什麼是痼癖動作?什麼是性慾化?什麼是投注?什麼是轉移?
也就是說首先要判斷他的這個行為是不是一種心理問題的力比多的投注現象。
意思就是普通的小孩也咬手,有病的小孩也咬手指,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他的講解相當於告訴你,發燒的時候我們就多喝熱水,這是民間的心理學水平,太低了。
發燒有感冒發燒,還有艾滋病病毒發燒,還有新冠發燒,表面症狀一樣,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他犯的錯誤主要就是把症狀和問題原因混淆在一起了。
症狀並不代表問題原因。也就是我上面舉的例子,你不能把所有的發燒都用喝熱水來解決。
孩子咬手指頭這是一個症狀,並不代表著咬手指頭就是他的病因。
心理學很深的,如果沒有真正的學懂,你只能被人騙,心理學理論太多而且也很深,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學到一定的深度。
05
到18歲就自然解決了嗎?
還有個家長問,他的孩子總是喜歡抱著一個洋娃娃,怎麼解決?他看到網上有專家說不用管他,孩子到18歲的時候就不抱了。
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因為有的小孩就是會一直抱,有的小孩抱一抱就不抱了,這些都不是用年齡去區分的。
用年齡去區分心理問題,就說明他沒有找到心理問題的關鍵。
心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多少歲,而在於這種行為是不是一種力比多的投注。只要是一種力比多的投注,一定會持續下去的。
所以,家長們要掌握育兒知識,必須要全面、成體系,就是為什麼我們說的一定要懂得心理學是多正規化學科,你從一個角度去理解,你永遠瞎子摸象。
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
~小明語錄
原創公眾號:心夥伴(ID:xhbeap)
新精神分析:心理諮詢師必知的100個核心概念
¥61.2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