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選行業?
行業的發展,是基於生產力進步的。而我們的國情是特殊的,生產力發展方向,會大致在政策預判的範圍內。
不信你去回溯過往的十三個五年計劃,除了幾個特殊年代的五年計劃沒有很好達成,其他主要目標都是達成的。也就是這種連貫的,且不斷辯證糾錯的五年計劃和中長期規劃在前面引導,所以才有我們今天的產業局面。
不要羨慕美國,美國是透過全市場的逐利行為,反覆橫跳,最後完成資源配給的。這個地球,也就能容下一個美國那麼折騰。如果咱們也這麼反覆折騰,隔幾年一個經濟危機傳導給全球共同承擔,然後來完成試錯失敗部分的出清,那麼這地球該被玩回姥姥家了。或者說,更為客觀地說,效率上看,咱們的模式絕對不輸於美國。
所以這種實事求是的預判與政策規劃引導,降低了方向性錯誤。
因為不同產業之間是可以形成規劃合力的。比如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做電池鏈,電池鏈的投入,不止是電車在消化,儲能也可以消化。比如我們材料攻關,搞碳纖維,不止是風機可以用,氫罐子也可以用,航空業也可以用。比如我們搞陶瓷材料,不止是電網可以用,精密件也可以用。要舉這種環環相扣的例子,我可以舉到明天早上。總的意思是,這種互相呼應的規劃,可以使每一個發力點不再孤立,而是由點成鏈,由鏈成面。軍事上,這種模式就叫火力網。
別的國家要這麼搞,不現實,他們不是全產業鏈。
回到規劃哈,所以,很多人認為規劃是互相孤立的,錯了,你單看一個肯定是孤立的,就是一個士兵一條槍。但你合起來看,從十年十五年的中長期規劃看,這些單個士兵,就組成了火力網。
所以,要研判行業,首先要看清五年規劃和中長期規劃。你說行業不透明,那是你從股民看上市公司。你如果從規劃看企業,這個事要幹五年十年,要幹成什麼樣,然後把上市沒上市的公司擺出來,看誰能做個啥,就一目瞭然了。自下而上看不清的東西,換視角,自上而下看。
那看官說,這麼說還是不懂。
那麼我們倒帶到2015年大Duang結束,2016年是十三五年,咱們搞了好些個題材,搞題材,就是了解十三五規劃的內涵。
你看後來的電車,是不是就從2016年走到了今年?你看那會兒我們炒的自動駕駛,這會兒是不是就落地成了各種域控制器HUD高畫質車載攝像等等?
好多人說哦,炒145啊,就是炒個檔案落地。檔案落地那只是題材階段,後面這些個事都要幹,要幹就會有企業來挑大樑,挑大樑的企業便會是真成長。
前面一條說了,炒股就是在對的電梯裡磕長頭。選對電梯,首先要研判清楚行業政策。
尊重中國國情,“強政策--黑科技--新消費”是一個完備的鏈條。我還是以新能源車為例,2022年還有補貼,2023年基本沒有了。也就是說強政策退出基本到點了。但是電池技術還在重新整理,黑科技的顛覆依舊存在,所以,現在是強政策退出,黑科技驅動,新消費加速形成的階段。
所以這個階段,我們看電池顛覆技術,看智慧化,這些是黑科技。同時也看滲透率和頭部交付能力增長,這是新消費。
2022是145規劃和2035中長期規劃的開局年,也就是說,有一批新的賽道會重新開啟,從強政策到黑科技到新消費。能看十年的賽道,媲美新能源車和碳中和的賽道,首推數字經濟,這個去年聊過很多了。
數字經濟是一次產業革命,徹底重建社會和經濟活動的底層。網際網路做不到的,數字經濟來做。網際網路做不好的數字經歷來最佳化。也就是說,數字經濟是遠大於網際網路經濟的存在。
現在只是炒“數字”兩個字,市場還沒有真正開始研判,到底經濟怎麼數字化,數字化怎麼提升整個國民經濟。先跟著市場的認知走,強政策遲早會催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