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945年的日本選擇投降,美國投擲的兩枚原子彈功不可沒。兩顆炸彈瞬間摧毀兩個城市,原子彈的威力舉世皆驚。後來中國不斷受到美國的核訛詐和核威脅,中央領導們下定決心要搞出屬於中國的原子彈。
1964年中國原子彈成功爆炸,再次震驚世界。已經和中國交惡的蘇聯么蛾子不斷,不停地對中國實施侵襲和干擾,於是1965年10月毛主席把周總理叫到辦公室,兩個人半小時的密談內容幾十年內都無人得知,直到37年後相關的內容公佈時,國人才知道當年兩位偉人做出了多麼偉大的決定。
從世界上的第一顆原子彈出現至今,只有日本這個國家嘗過原子彈的滋味,切身體會過它的威力。根據日本1945年7月登記的口糧供應人數來看,長崎和廣島兩個城市當天各自死亡2.2萬人和4.5萬人,後續重傷不治的不算在內。
也就是說,美國飛機投下的兩顆炸彈直接炸死了不集中分佈的6.7萬日本人,這個資料和規模震驚了全世界。實際上,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美國對於自己的實力是極度自負的。
1950年朝鮮半島發生了內戰,美國直接派遣三十多萬軍隊參與戰爭,利用海軍、空軍的巨大優勢分別入侵我國的臺灣海峽和安東領空。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決策後,美國就像恃強凌弱的惡霸一般,打不過中國人民志願軍就開始用原子彈威脅我國。
美國國家博物館展示的原子彈
近三年的朝鮮戰爭中,美國對中國的核威脅次數數不勝數,只是礙於針鋒相對的蘇聯和其他盟國的勸阻而未能付諸實踐。但美國的原子彈威脅的確是懸在中國領導人心頭一塊巨大的陰影。
1955年5月,毛主席和赫魯曉夫簽訂了《原子能合作協議》,中國迅速準備好了蘇聯要求的研發原子武器的材料,並在1956年正式簽訂蘇聯向中國提供原子能工業援助的協定。
為了發展屬於自己的核武器,中國在四年之內把專業人員從170人變成4300多人,全國範圍內的金屬冶煉和原料勘測工作也相應展開,專門的核工業部門也在蘇聯的援助下迅速建立起來。
只是1958年毛主席沒有答應赫魯曉夫透過軍事長波電臺控制我國的請求,導致中蘇兩國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逐漸破裂。之後的炮擊金門行動,赫魯曉夫對中國沒有請示的行為惱怒萬分,表示要重新考慮援助中國研發核武器的行動。
1959年6月,赫魯曉夫以不能讓西方國家知道中國在搞原子彈為由停止對我國的援助計劃。周總理召集核工業部的負責人開會,表示中國人要自己爭這口氣,靠自己摸索研製原子彈,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也被稱為“596”,以此紀念1959年6月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
1960年所有在中國境內的蘇聯專家全部撤走,相應的核試驗器材和實驗圖紙都被帶走,中國的實驗室連一個字元都沒留下。毛主席痛定思痛,稱:“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否則這個賬難還!”
於是中國人開始自己摸索原子能和原子武器的研發之路,陳毅咬著牙說:“就算把褲子當了,也得把原子彈搞出來!”
參與原子彈研發的工作人員們簽訂保密協議,遠離家鄉、親人、小夥伴,幾萬人一起消失在了我國西北地區的大沙漠中,幾年來都沒有任何音訊。他們忍受著核試驗的巨大輻射,一遍又一遍地在紙上計算龐大複雜的實驗資料,歷經四年的努力,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試爆了自己原子彈。
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核武器當天,毛主席就率先通知了曾經侵略我國的日本。不過周總理隨後就親自向日本首相發電報解釋了中國絕不會主動使用核武器、也絕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原則,表明中國守衛和平的態度。
美國這個曾經對我國進行核威脅最多的國家態度十分微妙,原本準備休假的總統約翰遜立刻召開了記者釋出會,說了一番十分引人深思的話,稱自己將會為世界祈禱和平,但美國有實力保衛自己和盟國的安全。
美國還專門找到自己多年的對手蘇聯,想聯合起來炸掉中國的核試驗基地。蘇聯並沒有接納敵人的建議,選擇了視而不見。不死心的美國開始在越南的內戰中出么蛾子,美軍飛機對北越進行了地毯式轟炸,時刻對中國的邊境安全產生著威脅。於是中國從1965年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援越抗美鬥爭,大量解放軍進入北越,幫助他們進行國內建設的同時,手把手教會了越軍游擊戰的打法。
沒有同意美國的聯手計劃的蘇聯也沒閒著,不停地在我國北部邊境挑起摩擦,並督促我國在接下來的一年內還清欠蘇聯所有的款項。南北夾擊之下,毛主席對我國的核武器安全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1965年10月的一天,他給剛到中南海辦公室的周總理打電話,語氣嚴肅地要他到自己辦公室來一趟。周總理進去後,毛主席支開了所有警衛員和工作人員,和周總理密談了半個小時,隨後周總理一如既往地從辦公室走出來,面上看不出發生了任何事。
然而周總理接下來的行動卻是堪比中國製造原子彈的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工業基地“816工程”由此啟動。“816工程”便是毛主席和周總理密談中所要進行的事情,具體內容是在中國建起一座能夠抵禦美蘇等國家核打擊的地下工程,如果真的發生核戰,這個工程要能夠容納數量巨大的中國民眾。
由於中國的重要工業基地和經濟發展產業都集中在東南沿海,地下核工業基地的建設目標就選在了群山密集、地勢複雜的西南地區。按照周總理的要求,專家在一年的考察中選中了位於重慶涪陵的白濤鎮。
這個小鎮位於金子山和烏龜背山之間,處於兩山夾擊之間的白濤鎮被太陽照射到的時間非常短,頂部常年籠罩著厚重的雲霧,而且由於地形問題而人跡罕至,波瀾壯闊的烏江也剛好從這裡穿過。
人少、隱蔽、分散而有水的環境完美符合周總理的要求,於是“816工程”的地址就確定在這裡。1966年,周總理在一份絕密級軍事檔案上簽字,白濤鎮就多了一個名為“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的建設專案。
與此同時,白濤鎮這個名字自此從中國所有地圖上消失,衛星導航系統也不能檢測到它的存在。而重慶及附近省市所有交通部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會可以避開這一地區,將這裡的少量的居民合理轉移之後,白濤鎮徹底與世隔絕。
隨後,代號為“8342”的特種工程部隊和代號“7169”的沙場老將先後來到白濤鎮,進行道路鋪設、廠房建造等基礎工業建設。後續白濤鎮陸陸續續進駐了約有6萬人,他們的身份包含工人、專家、工程師、物理學家、核工業建設者等各種身份,無一例外的是6萬人全部簽署了嚴格的保密協定,不能讓自己以外的第二個人知道有關白濤鎮的一切。
“816工程”建設的第一步就是挖通金子山,在山體內部挖出四通八達且暢通無阻的通道。這也是“816工程”最為艱難的一步,進行了整整8年的時間。
當時的中國挖洞裝置十分落後,基本完全依靠人力進行,而金子山堅硬之處挖不動,山底又被江水侵蝕地十分鬆軟,僅挖洞一項任務就犧牲了72個戰士,他們的遺體就近掩埋在旁邊的“一碗水烈士陵園”,死後幾十年都不被家人知曉。
1969年的珍寶島戰役爆發時,蘇聯威脅稱要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這也是中國距離核戰爭爆發最近的一次,毛主席甚至做好了舉國同蘇聯進行遊擊戰的準備,而“816工程”的建設尤為必要。
1973年,戰士們終於完成了大部分洞體的挖掘,犧牲的戰士們就像國歌中唱的那樣,用自己的血肉築起了這座地下核長城。
中蘇之間發生戰爭時的口號,當年達到了全民危機的地步,國家長期處於一級戰備狀態中
負責挖掘的戰士們像來時一樣悄無聲息地撤退了,白濤鎮的外表看上去並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整個金子山從外面看上去也只是多了十幾個洞口。
只有從這裡進去,人們才會發現這項工程的偉大之處。1984年,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和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國際上的大國威脅也不復存在,鄧小平簽署停建令,將那批戰士的建設中心從地下轉移到地上。
“816工程”正式被叫停時,金子山幾乎已經被掏空,內部挖出的石渣能夠修建起抵達廣州的新長城。這個主要設施為核反應堆的巨大基地能夠抵擋100萬噸氫彈的衝擊,或者是1000磅炸彈的直接轟炸。
其中最高的洞室有20層樓那麼高,其中設定的錶盤儀器常年被水汽浸蝕,絲毫沒有損壞。只是1984年工程被叫停後,洞內的重要設施也被拆除,隨著世界和平局勢的發展,國家於2002年做出向世界公佈這個工程的決定。
央視專門針對這個工程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將隱藏37年之久的“816工程”展示在大眾面前,當年參與建設的戰士家屬們也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家人曾經參與了這個專案,而那些犧牲戰士的家屬也終於能找到親人的埋骨之處。
2009年,“816工程”被選入“中國二十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9年作為國家級4A旅遊景區向外開放,成為悼念老革命家、追溯革命故事的又一個紅色旅遊勝地,吸引了海內外的遊客前來參觀。
當年參與“816工程”的年輕人如今都垂垂老矣,為國防建設而獻出生命的戰士生命則永遠停留在了十八歲,那一代人曾經承受的苦難非親歷者所能想象。但如今這個和平、穩定、富強的中國是他們的成果,每一個在國土上安樂生活的中國人都承載著他們當年灑下的汗、流出的血,致敬英雄,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