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碰閻王,莫碰老王。”
這句通俗的坊間傳言,是從抗日戰爭中流傳出來的。而這背後,是對一位國民黨將領深刻的讚賞。
抗戰期間,國共兩方團結合作,湧現出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將士。而上面這句俗語,指的就是國軍中的英勇部將—王耀武。
抗日期間,他帶著國軍74軍,走遍了祖國山川,從雪峰山戰役到常德會戰,胸章掛滿了他的胸膛。
當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時,他也作為長衡地區的受降部將,接受了日本指揮官的指揮刀,也是他這一輩子最為光榮的時刻。
就連日後“戰神”粟裕提起王耀武時,也經常會大力誇讚,並常常會說一句話:“你不要小看王耀武,他啊,是國民黨那些人裡比較明白的一個。”
而這樣一個人,卻也曾在解放戰爭後被俘,甚至還小心地交待妻兒:如果他有不測,你們寧可去香港,不要去臺灣。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帶著這個問題,那些塵封的過往,也緩緩地在我們面前展開。
一、兒女雙全,夫妻和順
王耀武祖籍山東,家境頗為貧寒,幼時出生於一個簡單的農民世家。雖然從小就喜歡讀書,但是家境貧窮,他不得不離開學堂。年幼的王耀武,身高尚且比同齡人矮一寸,就早早來到了社會打工。
從天津租界的搬運工,一直到上海的糖果店職員,他的生活一直起起伏伏,並不穩定,手裡的錢也沒有存下多少,一直到加入了軍隊,他的生活才漸漸遠離了窮困潦倒的日子。
他的妻子,名叫鄭宜蘭,出生於大戶人家,跟王耀武的婚事完全是一樁意外。當時王耀武還正年輕,由於加入軍隊之後,思想活絡,辦事得力,頗受上級軍官的讚賞,也受到了當時福州地方法院鄭推事的喜歡,權衡之下,就把自己的女兒鄭宜蘭許給他為妻子。
兩人結成連理之後,王耀武和其他國民黨將領完全不同,不但沒有在外面金屋藏嬌,娶妻納妾,而是始終只愛妻子一人,雖然生活比較忙碌,但一有時間,就會回到家裡跟妻子一同起居吃飯。並且,他還對戴笠等其他國民黨將領在外閒逛和沾花粘草的行為頗為不屑,甚至還勸誡他們,要潔身自好。
鄭宜蘭對丈夫頗為感動,並一生為他生下了6子1女,每次王耀武回家,她都會做上一桌好飯,即便她是南方人,吃不慣北方的口味,卻總是會在王耀武回家時,為他做上一桌山東菜。兩人夫妻和睦,兒女雙全,被當時許多人羨慕不已。
在他的諸位子女當中,王耀武最喜歡的便是唯一的女兒王魯雲,他每每回家,總會將年幼的小女兒抱在膝上,他一直希望女兒能學好自己的家鄉話,常常會一邊逗她,一邊教她。
夫妻兩個的生活,就這樣一直持續了許多年。據後人回憶,王耀武在外能征善戰,是個英勇的部將,可是對待家人卻一直是溫順和善的,即便他在外面受到了什麼不快,也會在進家之前整理自己的儀表和神態,用最溫和的狀態來面對妻兒。但是,他也有偶爾發火的時候。有一次,他發現妻子鄭宜蘭和一群官太太們打牌搓麻將,心中非常反感,認為那是耽誤時間和耗費金錢的事情,一向恩愛的夫妻硬生生的吵了起來,最後鄭宜蘭還是被他的義正言辭而打敗,無奈的搖頭,笑著說自己以後再也不去了,他這才放過。
而他的女兒王魯雲,也曾回憶說,她在年幼時,曾偶然看見父親穿著布鞋在水中走來走去,心中十分好奇。因為王耀武跟其他將領有所不同的地方,也在於他不喜歡穿厚重的皮鞋,反而喜歡穿粗布麻衣和布鞋,認為這些東西非常舒服也很合身。所以,她才上前詢問,王耀武和善地告訴她,自己小時候家裡貧窮,新鞋子只有在經過水的浸泡之後,上面的麻繩會變得更有韌勁,和做人一樣,一定要受過一些波折,才能走得更久,這些往事在王魯雲的回憶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每每想起並覺得熱淚盈眶,認為這是父親對她一生的教導。
從這些事情當中,我們都能看得出,王耀武對自己的家人要求很高,對兒女的管教更是嚴厲中帶著慈祥,這也是他的孩子後來幾乎都成才的原因。
二、抗日神將,慘遭被俘
抗日期間,國共兩黨英勇善戰,湧現出了不少光輝的事蹟,而王耀武也作為其中一名部將,率領著手下對日軍進行逐個擊破,但是每每回家,妻兒也很少能見到他傷心難過的表情,唯一的一次,是他的手下慘遭犧牲。
王魯雲遲疑半天才上前詢問,他嘆了一口氣,才將實情告訴她。她看到的,是父親臉上憤怒和自責的神情,那並不是頹廢,那是英勇部將們面對敵寇,英勇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是王耀武后來成為國民黨軍隊中數一數二將領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後來的解放戰爭期間,王耀武似乎變了,他從心裡就不太願意內戰的爆發,他認為,國人好不容易才將日軍趕走,應該讓百姓們過上幾天幸福安康的日子。這麼快就爆發內戰,對所有人來說,都並非一件好事。可是他身處其位,卻也不得不服從上級的命令。
從那天以後,他總是顯得心事重重。就連不懂國事的鄭宜蘭,也能從丈夫臉上看出了他的厭戰情緒,甚至於在之後和解放軍的數次交鋒中,王耀武這個抗日中的神將,卻是屢屢落敗。
許多人都想不通,這著名的王司令曾多次擊敗日本人,號稱從無敗戰,為何現在卻到了這樣的境地?怎麼就這般不經打了?
其實說起來,原因只有一個,國軍當時內部的腐朽,已經到了極端的地步,王耀武和眾人心知肚明,當年在抗日戰爭上,王耀武是為國家,為人民作戰,而現在背棄了人民的方向,他自己也非常厭戰,自然就會屢戰屢敗。
在多次的戰敗之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艱難,於是暗暗做了一個決定,讓尚且在濟南讀書的兒女們,即刻休學,由妻子帶領著逃向青島,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他還專門派了一些信賴的部將去保護,又把自己所有的家產都交到了鄭宜蘭的手上。
最後眼見著自己的狀況越來越落魄,他似乎預見到了自己將來的處境,便又給妻兒留下了一句話:“假如我有不測,你們可以去香港,也不要去臺灣。”
就是這句話,改變了他妻兒一生命運的走向,也讓他日後和孩子相聚提供了機會。
在後來的採訪中,也有很多人不解,王耀武作為國軍著名的將領,如果去臺灣尋求幫助,可能會受到蔣介石等人的接待,為何又要妻兒去香港?
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蔣介石等人對於沒有利用價值的手下,到底是如何對待的,其實從謝晉元將領的遺孀的過往中就能看出來。
1937年,國軍著名將領謝晉元率領自己的手下和日軍打了四天四夜,這是一場悲壯的戰役,也挽救了民族的尊嚴。在四年之後,謝晉元被日軍刺殺,之後,蔣介石做足了表面上的功夫,將其風風光光的安葬,還許諾說要照顧好他的遺孤,可是,他卻只留下了一張空頭支票,事後卻完全沒有兌現。謝晉元的遺孀凌維誠帶著四個孩子四處碰壁,艱難地生存,還多次面見蔣介石,得到的卻是對方的推脫。
直到1949年,上海市的市長陳毅收到了一封求助信,才知道曾經謝晉元將軍的妻兒居然在受苦,這才將他們接回來,好好對待。
如此,我們這才明白,王耀武在被俘虜之前叫妻兒寧去香港不去臺灣,的確是處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正確的選擇。
三、改造釋放,妻兒相聚
解放戰爭中王耀武被俘虜,之後被送進了戰犯管理所進行改造。剛開始,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很害怕。可是漸漸地,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對他的悉心照料,掏心窩肺,逐漸改變了他的想法。
事實上,單單看在他在抗日上的英勇表現以及自身的積極改正,祖國也不會為難他,也會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毛主席在聽說王耀武表現良好時,還專門託人告訴他: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的。
這番話,更加激起了王耀武改造的決心。1959年,他成了管理所第一批被特赦人員中的一員。更讓他感到高興的是,他還受到了周總理的親自接待,當週總理詢問他的家人在哪裡後,王耀武思考片刻,誠懇地說:應該是在香港。此後,幫他尋找家人,也成了周總理親自過問的事情。
那麼,鄭宜蘭和兒女們到底去了哪裡?又在香港生活得如何呢?
1948年,王耀武被俘虜後,鄭宜蘭本來打算乘飛機前往上海,再轉機去香港,可是到達上海後,卻發現這裡的一切都跟以往不同,到香港的機票更是一票難求,她只能被困在上海,靜等機會。
直到有一天,一位國軍軍官終於找到了他們,稱自己曾受到了王耀武的恩惠,無論如何也要將他們帶去香港,就這樣,他們才能坐上被安排的軍用飛機,來到了香港。
到達香港之後,她一直謹記著王耀武對她說的話,不要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小心有暗殺之禍。因此,她小心謹慎,帶著孩子們低調的生存。這些年,鄭宜蘭一直縮衣減食,省吃儉用,讓孩子們都能夠讀書成才,自己卻吃糠咽菜,日子非常的辛苦。就連過年,孩子們都沒有穿上新衣服的機會。
但幸好,孩子們都喜歡讀書,聰明懂事,也漸漸長大成人,鄭宜蘭身上的擔子才漸漸減輕了下來。
1965年,王家女兒王魯雲突然接到了一個陌生人的電話,邀請她回到北京看看,還告訴她,你父親被特赦後,還當上了北京文史館的員工,現在渴望著和家人相聚,王魯雲十分激動,馬上帶著自己的女兒回到了北京。見到父親後,她激動得熱淚盈眶,哭著叫了聲爹爹,王耀武也是淚流滿面,用山東話連連點頭答應。
事後,王魯雲因為工作的關係,還是回到了香港,但由於大陸和香港通航的方便,她也常常能跟父親寫信來往。
1968年,王耀武在北京病逝,毛主席對他的評價是:功是功,過是過。在經歷過改造以後,人們不會忘記他的功勞,而他去世之後,骨灰也被葬在了八寶山革命烈士陵園。
而這,正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們對他功勞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