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談
編輯|古往奇事說
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農具”火箭炮,造型簡單低調其貌不揚,卻一次性摧毀了74架美軍戰機!使得美軍見了這玩意兒繞道走。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火箭炮?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威力?以至於讓美軍對此都產生了恐懼呢?今天奇事說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咱們國產的63式火箭炮。
我國63火箭炮研發的歷史原因
說起火箭炮這個東西,可能絕大多數人對軍事有興趣都會想到,蘇聯人的那款經典火箭炮:喀秋莎。不論是在當年的蘇德戰場上,還是在後來的朝鮮戰場上面,喀秋莎火箭炮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朝鮮戰場上面,喀秋莎火箭炮可以說給志願軍留下深刻印象。當年朝鮮戰爭是在我們建國初期打的,那個時候我們真的是一窮二白。
尤其是在武器方面的工業體系,除了非常簡單的一些武器,大部分強火力的武器我們都是無法生產的。我們的許多武器都是從日本人、國軍那裡搶來的,這樣的武器跟先進的美軍競爭起來,當然具有極大的壓力。
但是我們當時的精氣神很足,因為心裡面正憋著一股子氣,就是要讓這些狼子野心的國家見識見識,咱們中國人的決心和魄力。
因此我們用各種戰術上面的優勢彌補了火力劣勢。不過,到了後期,蘇聯給咱們提供了喀秋莎火箭炮,雖然這個炮彈當時貴得嚇人,一發炮彈據說就要八兩黃金。是名副其實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不過在許多火力極為惡劣的環境當中,喀秋莎火箭炮給志願軍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我們的志願軍對這些蘇聯“姑娘”十分貼心,基本上都是在晚上構築好陣地,然後對著美軍最密集的地方放炮。
齊射一兩陣之後,喀秋莎就撤了。一方面是為了防止被敵人的空軍偷襲;另一方面也是儘可能地減少咱們的炮彈消耗;畢竟這一炮一炮打出去的基本都是黃金。
不過光是這兩炮對於志願軍的幫助,就已經讓當時的志願軍覺得十分給力了!一方面一兩輪齊射本身打死的美軍就不少;畢竟志願軍基本都朝人最多的地方打,看不到人也能把那一塊給打爛掉;
另一方面這火炮齊射造成的美軍恐慌,足以為志願軍衝鋒到美軍陣地給以巨大的掩護;等到志願軍端起刺刀衝到美軍陣地之後,美軍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先進武器,但也只能被志願軍拿著刺刀收割人頭了。
所以當時喀秋莎一度讓美軍以為志願軍是不是研究出了什麼新式高階武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我們的科研人員和戰士都在想,喀秋莎這麼給力,要是我們自己也搞一款就好了!
畢竟用蘇聯人的喀秋莎火箭炮有多種弊端,首先就是太花錢了;一發炮彈八兩黃金,這幾乎是當時一箇中等收入家庭一年的收入了。這麼打起來要是長期打那誰受得了!
其次這個東西不是咱們自己生產的,平日裡更換各種零件不方便不說,關鍵時刻還會受制於老大哥的“卡脖子”。而且喀秋莎雖然好,卻還有那麼一點點讓大家覺得不滿意的,那就是喀秋莎這個傢伙身材太大了!
在打仗的時候不怎麼方便隱藏和運輸。這對於習慣於大規模穿插包圍運動作戰的我軍來說,確實還是存在著一些改進的空間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開啟了自己火箭炮的研製。
我國63火箭炮的效能
這個任務被交給了當時的第五機械工業部,第847廠的工人和科研人員來完成。由於當時我們最大的想法,就是要用這種火炮提升步兵的作戰能力。
所以在設計這款新型火炮之前,我們就給科研人員定製了許多符合步兵特點的規距。比如:上不過頸,下不過臀;寬不過肩,重心貼身。這種設計相對於蘇聯風格的“傻大姐”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它的高機動性和靈活性使得這款火箭炮,變成了後來世界游擊戰當中的超級大殺器。由於這款火炮在1963年被確定了各種引數,所以這款炮一般被稱作63式107毫米火箭炮。
又因為它的形體非常小巧和接地氣,讓大家想起了一些農具。所以這款火箭炮還有個外號,就叫農具。該款火箭炮可以說完全是依照步兵的需求而來的,其結構具有小巧、簡單、靈活、適應性強的特點。
因此它雖然是1963年就設計出來的武器,但是直到現在仍然是在服役的一款武器。這款火箭炮在行軍時長度達2600毫米,大概也就是兩三米的長度,讓它非常善於隱蔽,在山地當中也比較容易運輸。
寬度僅僅1400毫米,非常適合步兵攜帶;高度也僅僅只有1100毫米,適合步兵使用;整個火箭炮的重量為385千克,相對較輕。
同時,這款火箭炮當然不可能一直讓士兵搬著,所以它還有專門的牽引杆,這個東西使得它可以用騾子或者馬等動物運輸,在山地當中的機動性就大大的增加。
如果沒有騾子來運輸怎麼辦呢?也不用擔心,這個火箭炮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了這一點,它整個框架都是可以被拆卸和組裝的。
而且這個火箭炮拆卸之後,最大的模組不會重於30公斤。也就是說它拆開了之後每個模組,都可以用一般計程車兵來一個一個的運輸。
這個神奇的設計使得這款火箭炮有了超乎尋常的隱蔽能力!因為一旦在它需要隱蔽的時候,只需要讓士兵把它給拆卸掉了就可以了。拆卸掉之後,整個火箭炮化整為零。
可以隨著士兵在草原、森林等各種複雜地形上穿梭,等到找到合適地形之後,它又可以被戰士們迅速地組裝起來。趁敵人根本不知道這裡有火炮,突然就給敵人來上幾發。
打完了可以拖走,也可以冷卻後拆散,再次穿過森林等地形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也是它成為游擊戰當中的大殺器的關鍵。因為只要訓練有素,敵軍壓根兒找不到它。
不過,不要看這個傢伙好像挺小巧的,它在火力方面可一點兒都不小巧。這個火箭炮具有三行四列12根發射管,同時還安裝著橡膠輪胎分叉式滑軌,瞄準鏡、炮架、高低輪、方向輪、前後杆等用來操作的各種設施應有盡有。
需要說明的是,12根發射管只是它的一般標配,但是,它這個發射管是可以自由拆卸,也是可以根據士兵的需要自由組裝的。所以,在士兵需要更大火力的時候,就可以在發射管的組裝上進行改變。
這也不能怪咱們太會設計,要怪就怪美國人當年在朝鮮戰場上面,他們硬生生把咱們搞出了火力不足恐懼症。而且還是火力不足恐懼症的晚期:無可救藥的那種!
現在雖然咱們沒有打朝鮮戰爭了,但是每每想到那場戰爭,這火力不足恐懼症就會愈加的不可救藥。所以總是在各種武器上面增加火力,63式火箭炮的發射架也比較靈活,可以透過高低輪和方向輪對發射範圍進行調整。
往左往右,往高往低,都可以透過調整。找到戰場上最合適的角度來發射。上下方向上,63式火箭炮可以從-3到57度內自由調整;左右方向上,則可以在左右32度範圍內調整;可以說整個火箭炮的靈活性非常強。
同時火箭炮下面配置的有橡膠輪胎,方便火箭炮被人或者牲口拉著走,增加了火箭炮的機動效能力。除了這些,咱們還得說說它所發射的彈藥,畢竟這個才是和火力猛不猛最相關的。
為了適應63式火箭炮的效能,我們專門研究了1693式107毫米殺傷爆破榴彈,後面又升級為1963-2型殺傷爆破榴彈。該炮彈由具備高爆炸性碎片的戰鬥部位以及負責動力的火箭發動機組成。
雖然各部分都很完備,但是重量卻只有18.8公斤,非常適合士兵快速裝填。炮彈的殺傷力主要由戰鬥部的1.3公斤TNT炸藥提供,相比其他火箭炮的炮彈而言,這款火箭炮的炮彈並沒有尾翼,而是透過炮彈尾部的6個火箭噴口保持平衡。
這種設計彌補了63式火箭炮本身動力不足的問題。這種炮彈7-9秒之內就能射出去一波,裝填和發射效率都是非常驚人的。
炮彈的最大飛行速度達372米每秒,射程遠達8.5公里,殺傷半徑為12.5米。可以說是炮小威力大,彈輕打得遠。
另外該火箭炮還有一些針對特殊目標的彈藥,比如碎甲彈、電子干擾彈等等, 同時,咱們的火箭炮由電起火來引爆,相對而言更能夠適應複雜的環境。
那麼,這個火箭炮是怎樣一次性打下美國74架飛機的呢?話說咱們打完朝鮮戰爭之後,也是有牌面的人了。一般都不親自出手了,交給別人去打就可以了。
當時美國不是在咱們的南邊鄰國搞事情嗎?為了對付美國咱們就支援了越南。1972年8月11日,越南特工搞了2門12管的“農具”,對著美國的軍用機場就是一頓猛炸;74架美國戰機直接被一次性摧毀!
從此讓美國人對這個東西產生了畏懼!不得不說,咱們的科研人員是真的厲害,揚我國威!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