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圖|楊得志將軍
對於出生入死、轉戰南北、過著戎馬倥惚軍旅生活的軍人而言,能重回家鄉再看看是他們心中的一大願望......
楊得志將軍首次回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湖南省醴陵縣的地方幹部派人給開國上將楊得志送去了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大致彙報的是家鄉的建設情況,最後信中還熱情地邀請將軍,希望他能回家鄉看一看。
楊得志將軍握著這封信,濃厚的思鄉之情再一次牽動了將軍的心,思慮良久後,楊得志將軍決定回鄉看看自己的家人,看看鄉親父老。
有了這個想法後,1950年1月,楊得志將軍便帶著妻子申戈軍及女兒華榮、柏華從陝西西安回到了闊別24年的湖南老家。
當鄉親們得知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要回家鄉的時候,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聞訊而至,歡迎將軍榮歸故里,為此,鄉親們還特意派了四人轎前來迎接。
楊得志將軍和家人回到家鄉後,就看到鄉親們在等待他的到來,將軍趕忙下車,同鄉親們一一握手,隨後楊得志告訴鄉親們,此次回鄉主要一是為了看看家鄉的發展情況和父老鄉親們的生活狀況,二是想要回家裡看看家人。
楊得志將軍又同鄉親們寒暄了一會兒,便準備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家去,可剛走兩步路,就被幾個老鄉攔住了去路,將軍見狀以為是鄉親們遇到了難事,便趕忙問:“可是有什麼事需要幫忙?”
老鄉搖了搖頭,正當楊得志將軍不解的時候,一頂嶄新的四人轎出現在了他面前,這時,將軍一下明白了鄉親們的用意,但是將軍卻搖了搖頭,笑著說:“我是鄉里人,過去我幫人抬過轎。現在我不作這個孽,把別人的肩膀當路。”
楊得志將軍的一番話讓鄉親們熱淚盈眶,面對將軍的拒絕,大家也沒有過分要求,就這樣,楊得志將軍和家鄉的父老鄉親一邊走一邊拉家常來到了家中。
在路上與鄉親拉家常的過程中,楊得志將軍得知父親、大姐、二姐和弟弟都不在人世了,叔叔也在當年討飯時被地主家的惡狗活活咬死了,只剩一個姐姐還活著。
一下子失去了這麼多親人,這讓楊得志將軍痛心疾首,他顧不得一路上車馬勞頓,第二天一大早便帶著家人登上祖墳山去拜謁祖輩、父輩的墳墓。
在父母的墳前,楊得志將軍佇立良久,眼眶不自覺紅了起來,早年間與父母相處的苦難情景也一幕幕浮現在了他的眼前:
楊得志將軍的母親陳氏,勤勞、善良、待人寬厚,先後為楊家生育14個孩子,但這些孩子多在飢寒貧病交加中夭折。
將軍始終記得父親外出打鐵經常半月、二十天才回家一趟,可有時挑子剛放下,就發現母親的眼睛是紅腫的,嗓音是沙啞的,哭得像個“淚人”,然後泣不成聲的告訴父親,不是那個伢子病死了,就是那個妹子餓死了。
每每這時,父親都會輕輕撫摸著母親的肩頭,哀嘆一聲,那時,年幼的楊得志想看一看死去的兄妹,但母親卻從不告訴他把這些孩子埋在了什麼地方。
圖|楊得志將軍故居
1921年,楊得志將軍失去了母親,母親陳氏在“月子裡”得病去世了。
而楊得志將軍的父親和叔父都是鄉村裡的窮鐵匠,一年四季在破爛的衣衫外面,罩著一塊深紫色的、被火星燒得斑斑點點的粗油布圍裙。然後挑著風箱、火爐、鐵砧,走村串戶,這裡幹幾天,那裡做幾日,靠著打鐵掙的錢勉強養家餬口。
因家裡人口多,又貧窮,自幼時起楊得志便跟隨父親學打鐵,父親在手把手教給他的時候,經常提醒道:“伢子,你要好好地學哩,我們一家人就只能靠這鐵砧子、火鉗子活命哩!”
就這樣,年幼的楊得志便跟隨父親和叔父走鄉串村,白天打鐮刀、鋤頭和其它農具,夜晚找一點稻草一鋪,露宿在人家的屋簷或門洞之下,有時乾脆睡在大樹或古廟旁邊。
後來,由於生活所迫加上母親去世,年少的楊得志不得不離開家和哥哥楊海堂去安源煤礦挖煤,但是幹了半年後,他們也沒掙上錢,只能回家。
回到家裡後,雖然家裡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父親、叔父的變化卻很大,他們變得更加蒼老了,當父親看到楊得志和楊海堂回來後,十分高興。
但歡樂總是短暫的,由於生活所迫,楊海堂再次離開了家前往衡陽修路去了,不久後,楊海堂寄信回家叫楊得志也一同去修路。
楊得志的父親並不放心自己的兒子去那麼遠的地方,但最後為了生計,還是同意讓他去了。
臨行時,父親非要送楊得志離開,一路上父親替他揹著行李,楊得志知道父親和自己一樣,有滿肚子話要講,卻不知從哪裡說起。
圖|楊得志將軍
楊得志看著父親那清瘦的面孔,那明顯彎曲了的腰背,心裡十分難過,如今他走了,哥哥走了,姐姐也出嫁了,他無法想象父親的日子該有多難熬。
楊得志想勸慰父親幾句,但嘴巴張不開似的,想了好一陣子才說:“爹,你等著吧,日子好過一點,我馬上就回來,掙了錢也會帶給你的。”
“孩子,”父親聽了楊得志的話猛然站住,滿含淚水的眼睛疼愛地望著他的孩子,說:“這世界我看透了,出了力也掙不到錢。不信你就去闖闖吧!我擔心的是你在外面吃虧,你那性子我曉得......”
“爸,”楊得志趕忙打斷了父親的話:“您放心,我自己會小心。再說有哥哥和我在一起,不會出事的。”
......
走著走著,面前出現了一條分叉路,這條分叉路好似在提醒這對父子:該分手了。
父親在一棵樹面前站著,眼淚止不住地落了下來,把行李遞給楊得志,又幫楊得志扣好上衣釦子,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囑咐道:“孩子,你要做個有志氣的人!記著爹,有空就回來!”
楊得志望著父親,難過地點了點頭,沉默了一會兒後,父親才說:“你,走吧!”
楊得志走出很遠後,回過頭又瞅了瞅父親,只見父親還直愣愣地站在那棵大樹旁......讓楊得志沒想到的是,這次分手之後,他再也沒有見到他那辛苦了一輩子的鐵匠父親.......
想起這些,楊得志將軍百感交集,他站在父母墓前,眼淚止不住地落淚下來。
姐姐拿出一張泛黃的照片,楊得志將軍落淚
憑弔了父母的亡靈後,楊得志將軍準備去看望自己唯一存活下來的親人——桂泗姐姐。
楊得志將軍曾回憶說:
“桂泗姐姐是我十幾個兄弟姐妹中,唯一的一個從舊社會活過來的親人。她雖然只比我大兩歲,但我一直把她當長輩看,我們的感情極深極深,無論何時,我和她總有說不完的心頭話。”
臨近中午時分,楊得志將軍來到宋家大屋,看望自己24年未見的胞姐楊桂泗。
桂泗姐雖然只比楊得志將軍大了2歲,但是她十分疼愛這個弟弟,小時候特別關心、愛護他,會給他做衣服、製鞋,夏天會給他驅趕蚊子,冬天幫他暖熱被窩。
但桂泗姐也是個苦命的人,十五六歲便出嫁了,生了一個孩子,不久丈夫死了,後來又嫁給江西藥商左重慶,婚後添二女,解放初期,左重慶又病死他鄉,她只能帶著三個孩子苦熬光陰。
楊得志將軍見到桂泗姐後,十分高興,桂泗姐看著24年沒見的弟弟,激動地眼淚掉了出來,寒暄許久後,桂泗姐從茅草房的牆縫中取出一封信和一張照片,遞給了楊得志。
楊得志接過後,他看著那張已經發黃的照片,眼淚一下子落了下來:“14年了。”
這張照片中的人便是楊得志將軍本人,那是1935年,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楊得志將軍的第一張照片,照片中,楊得志將軍身著紅軍軍裝,目光堅毅。
當拿到自己的照片的時候,楊得志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姐姐,他趕忙給桂泗姐姐寫了一封信,並附上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張照片。
但經過歲月洗禮,這封信已經無法還原,只能憑藉後人的回憶得知信的內容是楊得志將軍向闊別多年的家人報平安,但介於當時國民黨屠殺共產黨的形勢,在信中,楊得志只得佯稱自己在陝北做生意。
桂泗姐聽了弟弟的話,點了點頭說:“你寫信說你是延安的生意人,穿的確實有領章的紅軍軍裝,這樣的相片,壞人看見要殺頭的!14年了,我都不敢拿出來看看,現在終於可以看了。”
楊得志這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當時的“魯莽”,差一點害了自己的姐姐,他聽後趕忙說:“這是我14年前的疏忽啊,現在不怕了,壞人讓共產黨打倒了!”
圖|楊得志將軍
“是呀!”桂泗姐從楊得志將軍手中把照片拿了過來,看著照片笑了笑,“可日子真長,真難熬。從你離家到現在,整整24年了,24年了呀!你還記得小時候的事情嗎?”
楊得志將軍點了點頭,他望著姐姐的面龐,彷彿看到了1926年離開家時,桂泗姐姐喊道:“敬堂兄弟,早些回來啊!”
1926年,當桂泗姐姐得知楊得志又要離家遠行時,整夜在月亮地裡趕著給弟弟做鞋,那時她已有了一個小孩,孩子哭鬧她也不管,拉著細長的麻線納鞋底,好像要把她的心也納進去。
臨走的那天,桂泗姐姐把鞋子給楊得志放進了小包袱裡,跨到了他的肩膀上一句話也不說,眼淚卻止不住地落了下來。
那時,父親非要送楊得志一程,桂泗姐姐便帶著她的孩子,默默地跟在後面,過了一會兒,父親停下來對她說:“你不要送了,在家看細伢子吧!”
桂泗姐姐很聽話地站住了,依靠在旁邊的大樹上,還是一句話也沒說,光流淚,楊得志見狀,趕忙走上去安慰:“桂泗姐姐,別難過。幾年前你不就說我是大人了嗎?”
桂泗姐姐聽著弟弟的話點了點頭,當楊得志走出去沒幾步的時候,就聽到桂泗姐姐在家裡喊著他的名字:“敬堂兄弟,你要早些回來啊!”
想到這些,楊得志緊緊地握著桂泗姐姐的手,不願鬆開。
圖|楊得志將軍與戰友
楊得志將軍此次回鄉正值解放後的第一個春節,他在家鄉與父老鄉親們度過了一個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
數日後,楊得志將軍踏上了回程,帶著圓夢的滿足,帶著依依鄉情,也帶著50多名經他挑選的可以入伍的青年農民。
這一次,楊得志將軍把桂泗姐姐接去西安住了一些日子,後因抗美援朝爆發,無奈之下,他只得把桂泗姐姐送回家鄉,為此,楊得志將軍曾對姐姐深感歉疚,他很擔心姐姐的身體,反覆安慰她不要為自己擔憂,好好療養,並給她捎去了不少滋補品。
“我死了以後,把骨灰撒到那個山頭上”
此後的歲月裡,楊得志將軍時常惦記自己在家鄉唯一的親人——桂泗姐姐,但因工作繁忙,將軍鮮少有時間回去探望姐姐。
1957年,楊得志將軍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帶著一名警衛又一次回到了家鄉。
到達家鄉時已是晚上十點多鐘了,桂泗姐因身體不適睡得早,但當他得知胞弟楊得志回來後,趕忙從床上爬起來。
時隔七年,姐弟再次重逢,二人都不由得熱淚盈眶,姐弟二人談家常,回憶往事,談了許久。
這次回鄉,楊得志將軍察覺到某些基層幹部政策、理論水平低,工作方法粗暴,因此,他感到有必要坐下來做做工作,很快,楊得志將軍就主動找到了地方領導,同他們心平氣和拉家常的過程中,便解決了這些問題。
這一次,將軍在家鄉待了幾日便離開了,臨走時,他又特意去看了自己的桂泗姐姐,囑咐她要好好照顧身體,自己還會再回來看她的。
20世紀70年代初期,楊得志將軍調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後,工作更加繁重,抽不出時間回家鄉探望,但他心裡總是惦記著家鄉的社會主義建設,惦記著家鄉的姐姐,為此,他十分希望經常有家鄉的人到他那裡走走,不論是求援、走訪還是探親、看望,他哪怕是工作再忙,也會熱情款待的。
1975年,原株洲縣淥口區委書記易迪生、三望衝大隊黨支部書記王選華前往武漢軍區看望楊得志將軍。
楊得志將軍在家門口迎接來自家鄉的客人,他對警衛員說:“他們是我家鄉來的父母官,今天下午例外,不受時間限制。”
圖|楊得志將軍一家人
大家落座後,楊得志的第一句話就問:“我哩家裡扮禾還是刈夾子嗎?”
幾句地道的家鄉話把拘謹氣氛驅散了,他關心地詢問家鄉的建設情況,從修路到綠化,從生產到生活,從糧食收入到社員工分,從農村教育到醫療衛生問了個遍。
易迪生等人為表達家鄉人民的心意,特地拿來家鄉熏製的臘狗肉送給楊得志將軍。將軍盛情難卻,他吩咐工作人員說:“我們家裡只留一點,其餘的分給其他同志嚐嚐,大家有福同享。”這一天,楊得志將軍特地把子女們都叫回家來,同家鄉的客人共進晚餐。
席間,楊得志將軍對沒有回過家鄉的孩子們說:“他們幾位是我家鄉的親人。湖南株洲縣南陽橋鄉,是你們家鄉的人。你們參加工作,履歷表上的籍貫填的就是那個地方。”
1986年10月17日,楊得志將軍在他的辦公室,會見了株洲市、縣的黨史工作者。
親切交談後,將軍戴上老花眼鏡,認真細緻地審閱《楊海堂烈士傳》。楊海堂既是楊得志的兄長,又是他參加革命的引路人。楊得志深情地回憶著與哥哥在一起的戰鬥歲月,幾乎是噙著淚逐段逐句地修改了傳記。
楊得志說:“當年我們一起參加紅軍的二十多個人,不到一年時間,我沒看到第二個人,只有我現在還活著。”
當楊得志回憶1957年秋天最後一次到家鄉時說:“那時我桂泗姐姐還在,南陽橋三望衝我父親、母親的墳還在那裡。”
工作者聽到將軍說這句話後,立即將將軍父母合葬的墓碑照片給楊得志將軍看。將軍看了照片後說:“有碑的時候,我就沒有去過了。”
隨後,又深情地說:“我要告訴我老伴和我兒子,我死了以後,把骨灰撒到那個山頭上。我兒子還不知道家鄉在什麼地方,那時帶著骨灰去問吧。”
1994年10月25日,楊得志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而將軍的骨灰未能如他所願灑在父母墓地所在的墳頭,而是被葬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而楊得志將軍的一生也正如他墓碑上的聯句一般:“橫戈馬上軍威振,縱得天下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