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密談
1950年初,昔日的國民黨上將張治中乘坐小船,秘密前往一個小島與國民黨代表進行密談。
張治中此次廣州之行,實際上是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對逃亡臺灣的國民黨展開勸導工作,力促兩岸和平統一。
張治中曾是蔣介石麾下的“八大金剛”之一,深受蔣介石的重用和信賴。
但同時張治中從來沒有跟共產黨交過戰,也是“八大金剛”中,唯一一位沒有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將領。
所以此次秘密行動,張治中是最佳的人選。
多年後,張治中的兒子回想起那段經歷,仍然是心有餘悸,他們一家人,差點就命喪在那座無名小島上。
那麼當時張治中到底經歷了什麼?
“和平將軍”張治中
張治中年輕的時候,就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於革命事業了。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張治中進入到黃埔軍校學習,在那裡認識了周恩來等共產黨人士,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張治中雖然是國民黨中的高階將領,但是很早就動了加入共產黨的念頭,不過礙於兩黨有約,張治中未能如願,但自此開始,他和共產黨就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1945年,日本戰敗後,蔣介石為了給內戰爭取時間,邀請毛主席到重慶進行談判,8月27日,蔣介石派張治中等人前往延安。
深知這是一場“鴻門宴”,但是為了國家大局,毛主席還是義無反顧地上了前往重慶的飛機,周總理等人一併隨行。
到了重慶後,如何保護毛主席的安全,讓周總理一度犯了難,張治中得知後,主動把自己的住所上清寺桂園讓給毛主席居住和會客。
並且派自己的警衛人員日夜守護,他再三叮囑警衛隊:“保衛毛澤東主席的安全,要勝過我十倍。”
安排好後張治中還是不放心,於是又加派了一隊人,喬裝成僕役、隨行等人,時刻出現在毛主席、周總理等人身邊。
《雙十協定》簽訂後,為了保證毛主席等人回延安的安全,張治中又親自護送,因為張治中的隨行,避免了一場暗殺行動。
1945年九月,張治中奉命前往新疆進行和平談判,他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少數民族問題,始終堅持民族團結,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
在新疆期間,張治中立即想辦法釋放被新疆軍閥盛世才關押的一批共產黨人士,其中就包括瞿秋白的妻子楊之華、毛主席後來的親家張文秋和兒媳劉思齊。
張治中親自把這批共產黨的骨幹護送到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熱烈歡迎。
不久後,蔣介石就撕毀了《雙十協定》,發動內戰,張治中曾多次勸蔣介石,聯蘇和共才是正確的道路,不過這個時候的蔣介石,已經什麼也聽不進去了。
三大戰役勝利後,國民黨敗局已定,共產黨提出願意進行和談,這一次,張治中作為國民黨的首席代表,率團前往北平進行談判。
可是當張治中籤訂了《國內和平協定》後,蔣介石卻大罵“文白無能、喪權辱國”。
和談破裂後,張治中準備回去“覆命”,周總理得知後立即趕來勸阻,這種張治中無論去哪裡,國民黨都不會放過他的。
張治中何嘗不知回去就是死路一條,但是此行他作為國民黨的代表,如今卻站到了共產黨的這一邊,他的內心又開始極度糾結。
周總理找藉口讓張治中多留幾日,在這期間,他立即通知潛伏在南京的地下黨,務必找到張治中的親人並安全送到北京,
當張治中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後,激動地看向周總理:“恩來兄,你可真會留客啊!”
其實張治中猶豫不決,也是因為他的家人都在南京,如果他不會去,他的家人必定受到牽連,周總理的這一舉動,完全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我決定留下來了!”張治中說完,和周總理相視一笑,感謝盡在不言中。
加入建設新中國
留在北平後,張治中發表了一篇宣告,他致意國民黨人士,應該與共產黨推成合作。
張治中留在北平後的第一個貢獻,就是推動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1949年9月8日,毛主席在菊香書屋與張治中進行了一場重要的談話,他知道張治中對新疆的局勢非常瞭解,希望張治中能動用之前的關係,動員新疆的民主人士和平起義。
張治中欣然前往,開展新疆和平解放的工作,終於在開國大典前夕,包括新疆在內的西北五省,全都回到了祖國的大家庭中國。
“和平將軍”張治中又一次發揮了他的巨大作用。
不僅如此,在新中國的國名和國旗的確定上,張治中也給出了自己的寶貴意見。
起初在國旗的樣式上,毛主席最看好的是一條黃河從中間穿過,然後左上角一顆星的樣式。
張治中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覺得中間用上黃河,就等於把紅旗分成了兩半,“那不就等於分裂國家嗎?不行不行。”張治中跟毛主席直言道。
毛主席覺得張治中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放棄了這個圖案,這才有了今天的五星紅旗。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在商定元帥人選的時候,張治中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當他知道後,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他表示自己初來乍到,跟那些軍中出生入死的老將領們根本沒法比,
只想一心建設好新中國,這比什麼榮譽都重要。
促使兩岸統一
建國以後,張治中還擔負著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各種方式對昔日的戰友、舊部和學生做一些“開導、說服”的工作,以喚醒他們的覺悟,迴歸大陸。
1950年,張治中受周總理的委託,率領由屈武、李俊龍、餘湛邦等人員組成特別工作小組,與國民黨的政要秘密會談,旨在促成兩岸和平統一。
張治中對外宣稱是廣州接自己的女兒回國,所以此行他的夫人和兒子隨行前來。
周總理安排張治中在廣東番禺的一個小島上與蔣經國、陳誠見面,張治中和家人提前坐船上島。
張治中一家人在島上的一個二層小樓裡住下,等待與蔣經國等人的見面。
結果在晚上凌晨兩點多的時候,張治中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是葉劍英從北京打來的。
他語氣焦急地告訴張治中:“國民黨特務已經知道你們住在這裡了,趕緊離開這裡,現在就收拾東西離開。”
掛了電話後,張治中趕緊叫醒還在熟睡中的妻兒,連夜離開了這裡。
果然第二天,國民黨的飛機就把這座小樓給炸了。
張治中的兒子張一純後來在回憶這段經歷時,感慨地說道:“葉帥救了我們全家啊。”
1950年6月,張治中在周總理的指示下,以個人的名義給蔣介石寫信,勸他放棄“反共”,不過緊接著朝鮮戰爭爆發,此時也就擱置了下來。
1954年,張治中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了題為 《告在臺灣的人們 》的對臺廣播,在廣播中,他嚴肅地斥責了國民黨的統治,又向臺灣人民介紹了新中國的建設。
張治中在最後呼籲:“在此重要關頭,為國家、為人民、為自己和子孫著想,你們都應該聽從我的忠告。”
許多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士,都覺得聽張治中的廣播,比看國民黨報紙上的資訊更有用一些。
1956年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宣佈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方針,張治中也接受了《團結報》記者的採訪。
在採訪中,張治中毫不避諱地表示,和平解決臺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期待第三次國共合作。
1957年2月,張治中出任民革和平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主任,他認為民革要做好的工作就是認真研究臺灣的情況,多對臺進行宣傳,多講道理,曉以大義。
1958年10月,張治中發表了一篇名為《臺灣應主動放棄美帝》的短文,在文中,他飽含真誠地寫道:每當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翹首北望,寧不神傷!
進入到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一邊跟中國政府接觸,一邊又給臺灣施加壓力。
對此毛主席也改變了對臺的政策:
臺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裡,也不能落到美國人手中。我們可以等待,解放臺灣的任務不一定我們這一代完成,可以留給下一代去做。
1962年,周恩來讓張治中給臺灣當局寫信,張治中給陳誠寫信,闡明瞭臺灣現在的處境,陳誠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1969年,張治中逝世,在去世前,他還叮囑身邊的人:對臺工作要要繼續做下去。
張治中的女兒張素我,丈夫和蔣經國是留德時的同學,父親去世後,張素我繼續開展對臺工作,想海內外的親友、同學宣講共產黨對臺灣的政策。
張治中曾說:“臺灣一定要解放,至於怎麼解放,何時解放,且待將來的事實來證明吧。”
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是每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的目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軍的願望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