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實行首次授銜,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解放軍有了自己的軍銜制度。當時授銜時,大多數正兵團級別的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當時上將軍銜之上還有大將和元帥軍銜,也就是說上將在當時並不是我軍最高的軍銜。
後來因為種種歷史原因我軍的軍銜在1965年被廢止,直到1988年才恢復軍銜制,但是恢復的軍銜制,和首次實行的軍銜制又有所不同,取消了元帥和大將軍銜,將一級上將作為和平時期的最高軍銜,一級上將之下才是上將軍銜
但是我們在現行的軍銜制度中,並沒有看到一級上將的身影,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因為當時雖然設定了一級上將,可是卻沒有一人被授予此軍銜。按理說當時的軍委主席理應被授予這個軍銜,但是鄧主席堅決不要,所以一級軍銜就空了下來。
到1994年5月12日,按照新修改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不再設定一級上將,至此上將成為我軍現行軍銜制的最高軍銜,也就是說上將是從1994年才成為我軍最高軍銜的。
和平年代的軍銜十分嚴格,需要一步步晉升,比如你從少校不能一下子成為大校,先晉升中校,中校升上校,再晉升大校。想要成為上將更加不容易,自從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以來,1994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一年廢除了一級上將,還有這一年是晉升上將軍銜人數最多的一年,一共有19位將軍晉升為上將。
那麼這19位晉升為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是誰,他們都來自於七大軍區中的哪個軍區呢?
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徐惠滋
1994年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徐惠滋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徐惠滋將軍人生經歷也比較傳奇,他出生於1932年12月9日,最初他是國軍士兵,在遼瀋戰役中,他成了解放軍的俘虜,後他加入到解放軍。
他跟著部隊先參加了平津戰役,後來又跟著部隊南下作戰,在此期間立下大功和小功各一次,迅速成為一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抗美援朝爆發後他跟著部隊入朝作戰,參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到第五次戰役,1954年就開始擔任團政治處俱樂部主任。
此後徐惠滋一步步走上了指揮員的崗位,到了1984年被提升為軍長,在一年之後被任命為副總參謀長。在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6年後他晉升為上將軍銜,不過徐惠滋將軍在晉升上將的時候,不屬於七大軍區系統,而是隸屬於總參謀部。
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李景
1994年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李景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李景,1930年3月出生於山東,16歲參加解放軍,他所在的部隊隸屬於華東,他幾乎參加了山東戰場的所有戰役,比如他就參加過孟良崮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組建空軍,他被選派到空軍航校學習,畢業後他和空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年李景被調入海軍航空兵,自此數十年他一直保衛著我國的海空疆域,曾指揮擊落入侵我疆域的敵機,他曾被評為特級飛行員。1982年調任海軍副司令,在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他被授予了海軍中將將軍,6年後晉升為上將軍銜,當時他是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隸屬於總參謀部。
總參謀部警衛局局長楊德中
1994年時任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兼總參謀部警衛局局長楊德中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楊德中將軍1923年12月出生於陝西西安,15歲入黨,在抗戰時期進入到抗戰大學習,曾經在115師服役。
在戰爭中,楊德中迅速成長,到解放戰爭結束時他已經成為團副政委。1953年楊德中由師政治部主任調任中央警衛團政委,此後他就擔任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局長,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時任總參謀部警衛局局長,這樣說來,楊德中將軍當時也是隸屬於總參謀部。
總政治部副主任王瑞林
1994年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的王瑞林中將晉升為上將,王瑞林1930年1月出生於山東,16歲的時候參加革命,在膠東軍區擔任戰士,後來曾經擔任機要員,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擔任過鄧副總理的機要秘書。
1978年後,王瑞林陸續擔任過鄧副主席辦公室主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1988年6月任中央軍委主席辦公室主任同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軍銜,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也就是說王瑞林將軍當時屬於總政治部。
總後勤部政委周克玉
1994年時任總後勤部政委的周克玉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周克玉將軍1929年1月出生於江蘇,12歲他就參加革命,25歲的時候他參加瞭解放軍。1955年在授銜的時候,被授予大尉軍銜。
等到1983年周克玉被任命為陸軍六十七軍政委,1990年4月周克玉將軍被任命為總後勤部政委,恢復軍銜制的時候,被授予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軍銜,當時他是隸屬於總後勤部。
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
1994年時任國防科工委主任的丁衡高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丁衡高1931年2月3日,是江蘇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工程學院機械系,後來又在蘇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及光學儀器學院學習精密機械及自動控制專業,是我國中國的科學家,院士,他還是聶帥的女婿。
他的夫人聶力也是唯一一位女中將,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丁衡高被授予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軍銜,他應該是目前軍銜最高的科學家,他隸屬於國防科工委體系。
國防科工委政委戴學江
1994年時任國防科工委政委的戴學江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戴學江1930年2月生,江蘇人,16歲的時候加入解放軍,在華東軍區服役,自此開啟了他戎馬一生,建國後他曾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擔任營副教導員等職務。
等到1985年他已經是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了。1988年時任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的戴學江被授予少將,兩年後晉升中將,1994年晉升為上將,當時擔任國防科工委政委,隸屬於國防科工委。
國防大學政委李文卿
1994年時任國防大學政委的李文卿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李文卿1948年1月參加解放軍,當時他在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教導團當學員,可以說李文卿將軍的軍旅起點不低。南京軍區成立後,李文卿長期在南京軍區服役。
到了1983年他已經擔任陸軍軍政委。後又調任瀋陽軍區任職。恢復軍銜制的時候,時任瀋陽軍區副政委的他被授予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軍銜,時任國防大學政委,當時他隸屬於國防大學體系。
瀋陽軍區司令員王克
1994年時任瀋陽軍區司令員的王克中將晉升為上將,王克將軍是在抗戰時期參加的武工隊,後來在進入到華東野戰軍,擔任過教導隊副指導員等職務,參加抗美援朝時,他擔任炮兵團營長,回國後就擔任炮兵學校訓練部科長等職務。
1980年從軍事學院畢業後曾長期在西北地區服役,擔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務。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當時擔任七大軍區中的瀋陽軍區司令員。
北京軍區司令員李來柱
1994年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李來柱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這也是一位老革命,在幼年的時候,就參加了兒童團,等到1944年,他正式加入到我軍的游擊隊。李來柱幼年就參加兒童團,1944年正式加入游擊隊,3年後正式參加解放軍,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
他參加了不少大的戰鬥,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員,在1977年他就已經開始擔任師長的職務。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他授予了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當時他是七大軍區的北京軍區司令員。
北京軍區政委谷善慶
1994年時任北京軍區政委的谷善慶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谷善慶將軍1947年12月在東北參軍,後成為為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2師34團的戰士,他在軍中成長十分快,曾進入軍校進修,等到1990年4月谷善慶任成都軍區政委一下子成了大軍區正職。
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他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僅僅2年後他就晉升為中將,等到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當時谷善慶擔任北京軍區政委,是七大軍區政委之一。
濟南軍區司令員張太恆
1994年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張太恆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張太恆1931年3月5日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裡,13歲就參加革命工作,不過直到一年後他才正式參軍入伍,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已經成為了連級幹部。
南京軍區成立,他已經成了團參謀長,曾經參加過老山戰役,不久擔任成都軍區司令員。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他被屬於了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但是他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隸屬於七大軍區。
濟南軍區政委宋清渭
1994年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宋清渭中將晉升為上將,宋清渭1929年3月出生,山東人16歲參加了八路軍,抗戰勝利後曾在華東野戰軍擔任連指導員等職務,福州軍區成立後,他在福州軍區服役,曾任福州軍區守備第十七師四團政委等職務。
後來在濟南軍區擔任副政委、政委等職務,恢復軍銜制的時候他被授予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當時他是七大軍區中濟南軍區政委,授銜幾個月後他因為年齡問題開始退居二線。
蘭州軍區司令員劉精鬆
1994年時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的劉精鬆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劉精鬆將軍出生於1933年,18歲的時候參加解放軍,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他也是比較幸運的,當時他被選派到軍校進行學習,他在齊齊哈爾第七步兵學校學習,畢業後就擔任迫擊炮連的排長。
在抗美援朝中,劉精鬆17次受到各級獎勵和嘉獎。1983年成為陸軍軍長,2年後成為瀋陽軍區司令員,恢復軍銜制時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當時他是七大軍區中的任蘭州軍區司令員!
蘭州軍區政委曹芃生
1994年時任蘭州軍區政委的曹芃生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曹芃生1930年7月出生於河北,1946年10月參軍,一年後他開始擔任東北野戰軍第9縱隊27師師宣傳隊副分隊長等職務。建國後,曾經在解放軍總政治學院學習。
1988年2月他成為濟南軍區副政委,也是這一年他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兩年後晉升為中將。1994他晉升為上將軍銜,當時擔任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政委。
南京軍區司令員固輝
1994年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固輝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固輝1930年出生是遼寧人,1947年8月開始參加解放軍,當時擔任遼寧軍區獨立2師5團1營1連戰士,後在四野擔任文書。1978年擔任師長,5年後成為軍長,恢復軍銜制的時候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固輝晉升為上將軍銜,當時他是七大軍區之一的南京軍區司令員!
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九龍
1994年時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李九龍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李九龍1929年3出生於河北,16歲參加八路軍,在冀東軍區57團3連當戰士解放戰爭時期他曾任連長,大授銜時他被授予了少校軍銜,1985年就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恢復軍銜制時被授予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軍銜,當時擔任七大軍區之一的成都軍區司令員。
廣州軍區司令員李希林
1994年,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李希林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李希林1930年10月出生於河北冀州,在1945年12月入伍,在冀南軍區獨立4旅10團戰士,很長一段時間李希林都是在公安(地方或者軍區公安部隊)系統工作。
1976年擔任軍參謀長,不久擔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6年後晉升為上將,當時他擔任七大軍區之一的廣州軍區司令員!
廣州軍區政委史玉孝
1994年時任廣州軍區政委的史玉孝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史玉孝1933年4月11日出生於陝西省寶雞市,16歲參加解放軍,當時在第一野戰軍任宣傳員,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83年5月任陸軍軍政委,恢復軍銜制的時候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當時他是七大軍區之一的廣州軍區政委!
我們可以看出19位將軍都參加了恢復軍銜制時的授銜,當時他們都被授予了少將以上的軍銜,其中中將佔據絕大多數,即使在1988年被授予了少將,在1990年也晉升為中將,他們同在1994年,也就是恢復軍銜制6年後一起晉升為上將。
而且這19位將軍,來自總參謀部的有3位,總政治部的有1位、總後勤部的1位,國防科工委的2位,國防大學有1位,剩下11位將軍都是來自七大軍區,他們都是當時七大軍區的主官,或是軍事主官或是政治主官。
1994年真是解放軍歷史上最特殊的一年,除了取消了一級上將,基本上奠定了現在的軍銜體系,也是晉升上將人數最多的一年,一直到現在再也沒有一次晉升上將人數如此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