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有55位高階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和1958年又分別授予王建安和李聚奎為上將,所以一共有57位開國上將。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有28位曾在八路軍的三個師工作過,其中又以115師最多,有11位。
那麼115師走出來的11位開國上將都是誰呢?當時在115師擔任的又是什麼職務呢?本文就跟大家一探究竟。
對於八路軍115師的歷史以及師首長的介紹,本文就不再贅述了,大家都已知曉,本文僅介紹11位開國上將。
1、鄧華上將
鄧華,湖南郴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湘南起義後跟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紅軍時期,鄧華擔任過紅1軍團第2師政治部主任、紅1師政治委員、紅2師政治委員等職。
抗戰爆發後,鄧華被任命為115師685團政治部主任,與部隊一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自1937年冬起,鄧華歷任115師獨立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1分割槽政治委員、平西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八路軍第4縱隊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5分割槽、第4分割槽司令員兼政委。
抗戰結束後,鄧華被派往東北工作,擔任過東野第七縱隊司令員、第44軍軍長、四野第十五兵團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鄧華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協助彭老總指揮了著名的五次戰役。回國後鄧華擔任瀋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9年廬山會議後,鄧華受到彭老總的牽連被撤職,被下放到四川工作。晚年的鄧華基本上離開了一線部隊,擔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80年在上海逝世,享年70歲。
2、劉震上將
劉震,湖北孝感人,1930年參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劉震在紅25軍和紅十五軍團任職,擔任過紅75師的政委。
抗戰爆發後,劉震被任命為115師344旅688團政委,之後又擔任過344旅獨立團團長、冀魯豫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八路軍第2縱隊第344旅旅長等職。1941年晚年事變後,劉震所部被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第10旅,劉震亦到新四軍工作。
抗戰結束後,劉震被調到東北工作,先後擔任過東野2縱司令員、第39軍首任軍長、14兵團和13兵團的副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劉震擔任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兼志願軍空軍司令員。1954年之後劉震相繼擔任了空軍副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劉震被授予上將軍銜,1992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3、李天佑上將
李天佑,廣西臨桂人,早年曾在桂系當兵,1929年參加了百色起義,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紅軍時期,李天佑擔任過紅三軍團紅五師師長,紅四師師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李天佑被任命為115師686團團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鬥。1938年3月,李天佑代理344旅旅長,1939年赴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直到1944年回國。
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被調到東北工作,先後擔任過東野1縱司令員、第38軍首任軍長、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李天佑先是在廣西剿匪,後來擔任過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代司令員等職。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上將軍銜,1970年在北京逝世,年僅56歲。
4、楊勇上將
楊勇,湖南瀏陽人,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楊勇長期在彭老總的紅三軍團工作,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
抗戰爆發後,楊勇被任命為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鬥。之後又相繼擔任了115師獨立旅旅長、第343旅旅長、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抗戰勝利後,楊勇擔任晉魯豫軍區第七縱隊司令員,被劃歸到劉鄧麾下作戰。1946年之後楊勇相繼擔任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中野1縱司令員、二野第五兵團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楊勇於1953年入朝參戰,先後擔任了志願軍20兵團司令員、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回國後,楊勇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員、副總參謀長、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等職。1955年楊勇被授予上將軍銜,198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5、楊成武上將
楊成武,福建長汀人,1929年參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楊成武擔任過紅一師師長兼政委等職,長征中率部奪取瀘定橋、突破天險臘子口。
抗戰爆發後,楊成武被任命為115師獨立團團長,後又擔任獨立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冀中軍區司令員等職,黃土嶺戰鬥中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抗戰勝利後,楊成武在華北地區作戰,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司令員、第20兵團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楊成武擔任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回國後,楊成武擔任過京津衛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福州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楊成武被授予上將軍銜,200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6、楊得志上將
楊得志,“三楊”中的老大哥,湖南醴陵人,1928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楊得志長期在中央紅軍任職,擔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團長、副師長,第二師師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楊得志被任命為115師343旅685團團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鬥。之後楊得志相繼擔任了344旅副旅長、代旅長,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等職。
抗戰勝利後,楊得志在華北地區作戰,擔任過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1和第2縱隊司令員、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楊得志於1951年2月率十九兵團入朝參戰,期間擔任過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回國後,楊得志先後擔任了濟南軍區、武漢軍區、昆明軍區三個大軍區的司令員,1979年指揮了雲南方向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自1980年起,楊得志擔任了7年的解放軍總參謀長,1987年當選為中顧委常務委員。1955年楊得志被授予上將軍銜,199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7、肖華上將
肖華,江西贛州興國人,著名的“娃娃司令”,紅軍時期擔任過少共國際師的政委。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115師政治部副主任,平型關戰鬥之後,肖華改任343旅政委,之後又相繼擔任了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魯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員、115師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
抗戰勝利後,肖華被調到東北工作,相繼擔任過東野第一兵團政治委員、四野十三兵團政委、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肖華又相繼擔任了空軍政治委員、總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政委、甘肅省委書記等職。1955年肖華被授予上將軍銜,是所有開國上將中年齡最小的一位,198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
8、陳士榘上將
陳士榘,湖北荊門人,秋收起義後跟隨部隊上了井岡山。紅軍時期,陳士榘擔任過紅4師參謀長,紅30軍參謀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陳士榘被任命為115師343旅參謀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鬥。之後陳士榘又相繼擔任了晉西支隊司令員、115師參謀長、濱海軍區司令員等職。
抗戰勝利後,陳士榘被調往新四軍工作,後來歷任山東軍區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唐兵團司令員、三野第八兵團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陳士榘長期擔任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兼政委,參與領導了國防工程和導彈、原子彈試驗基地的建設工作,圓滿完成兩彈基地工程任務,為中國導彈、原子彈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55年陳士榘被授予上將軍銜,199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9、唐亮上將
唐亮,湖南瀏陽人,1930年參加紅軍,紅軍時期曾在紅三軍團工作。抗戰爆發後,唐亮被任命為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後來又相繼擔任了教導大隊政治委員,三四四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第二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濱海軍區政治委員等職。
抗戰勝利後,唐亮被調往新四軍工作,之後在華東地區任職,擔任過華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唐亮擔任過南京軍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軍政大學政委、中顧委委員等職。1955年唐亮被授予上將軍銜,198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10、韓先楚上將
韓先楚,湖北紅安人,1930年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韓先楚長期在紅25軍和紅十五軍團任職,是徐海東麾下的一員猛將。
抗戰爆發後,韓先楚被任命為115師344旅688團副團長,之後韓先楚跟隨徐向前來到冀南,相繼擔任了344旅副旅長、代旅長、新3旅旅長兼冀魯豫軍區第3軍分割槽司令員等職。
抗戰勝利後,韓先楚被調往東北工作,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東野三縱司令員,40軍首任軍長、12兵團副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韓先楚率領40軍和43軍三萬關東子弟解放了海南島,而後入朝參戰,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回國後,韓先楚又擔任了福州軍區和蘭州軍區司令員、福建省革委會主任等職。1955年韓先楚被授予上將軍銜,198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
11、黃永勝上將
黃永勝,湖北咸寧人,1927年參加革命,秋收起義後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紅2師師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
抗戰爆發後,黃永勝被任命為115師343旅685團團長,因與鄧華不合,調任獨立團副團長。之後又相繼擔任了晉察冀軍區第3分割槽副司令員、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2旅旅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黃永勝被調往東北工作,先後擔任了東北民主聯軍第8縱隊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45軍軍長和第14、13兵團副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黃永勝擔任了廣州軍區首任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3年在青島病逝,終年73歲。
小結:
這11位出自115師的開國上將,有的自始至終都在八路軍任職,有的轉入到新四軍任職,然而不管是在哪個部隊任職,他們都為國家和民族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為新中國的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