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60萬華野和中野大軍強吃80萬國軍,在碾莊、陳官莊和雙堆集三個大型戰役中殲滅了黃百韜、杜聿明和黃維三個集團,一舉解決黃淮區域55萬國軍精銳王牌。縱觀這場戰役,我軍打得可謂驚險,稍有不慎可能會讓國軍跳出包圍圈,甚至兩大野戰軍都有可能被80萬國軍吃掉的危險。
如果從現在的角度上看,國軍方面並非一場勝算都沒有,特別是在小淮海階段解救黃百韜兵團作戰——徐東阻擊戰,老蔣設想的“重新開花”作戰,卻在國軍內部各派系的鬥爭,以及前線將領各種奇葩操作中,落得一地雞毛。
那麼為何在國軍距離勝利最近的徐東阻擊戰中,國軍為何會功虧一簣,直接導致淮海的大潰敗呢?
慘烈的徐東阻擊戰
在黃百韜被運河阻擋的幾天裡,粟裕決定趁著黃百韜等待44軍和100軍的時機,果斷將濟南戰役後還在休整的華野主力們集體南下,吃掉黃百韜兵團10萬大軍。在華野13縱佔領曹八集之後,已經是突圍無望的黃百韜,只能在碾莊等待徐州劉峙的救援。
而看見愛將被粟裕包圍,顧祝同當即飛到徐州到前線督戰,並讓徐州3大主力——孫元良、邱清泉和李彌三個兵團組成東進集團,拯救大兵黃百韜。但“格局大”的老蔣心裡面可不這麼想,拯救黃百韜是一方面,但是吃掉華野主力和粟裕決戰,執行自己得意的“中心開花”又是另一方面。因此在老蔣和顧祝同促成下,國軍徐州剿總所有精銳,在劉峙的指揮下傾巢而出。
而對於我軍這邊,粟裕得知敵人的部署後,並沒有動搖先打黃百韜兵團的決心,而同時為了阻擊徐州東援之敵,他對華野進行了調整。之前攻擊濟南戰役中擔任主攻的山東兵團由宋時輪統一指揮第7、10和11縱組成阻援兵團在林佟山至大許家地帶進行防禦,阻擋邱清泉、李彌兵團。老蔣想要和粟裕決戰,粟裕卻是想將老蔣的主力全部都留在徐州。在大許家正面除了宋時輪3個縱隊之外,粟裕還安排了一支奇兵,由韋國清的蘇北兵團(下轄2、12、魯南縱隊和中野11縱)繞後包抄從徐州出來的3個兵團,佔領徐州南面的潘塘。
出奇兵佔領潘塘,粟裕這麼做也是當初豫東戰役圍殲區壽年兵團的成功經驗。
可以說,粟裕此招可謂膽大心細。而徐東阻擊戰的關鍵在於兩個,一個是大許上的宋時輪能否擋住,另一個則是韋國清能否拿下潘塘吸引國軍主力。
徐東阻援正面:最強矛盾之爭,戰況極為慘烈。
大許家的宋時輪接到命令之後,就立馬組織部隊進行防禦,具體佈置為:十縱於北面防禦團山、寺山一線;七縱居中防禦魏集一線;十一縱在南方防禦鄧家樓一線。不過徐東的地形對我軍不太友好,這片地形極為開闊,基本都是平原,除了小丘陵之外,壓根就沒有什麼地形優勢,難有戰略縱深,而且碾莊到徐州不過50公里,一旦防線有機械化的邱清泉兵團兩個小時趕到碾莊。而徐州出擊的兵團前線指揮是國軍悍將邱清泉,他命令第8軍進攻寺山口、第9軍進攻團山,5軍進攻魏集,70軍進攻鄧家樓。
僅從雙方的排兵部署上,就意味著從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宋時輪是我軍中善於打阻擊和防守的名將,其指揮的10縱是華野最強之盾,有“排炮不動,必是10縱”的美譽。而邱清泉集中這4個軍,全是精銳美械軍,第5和8軍是國軍首批美械13個軍之一,第5軍更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而為了打通碾莊的生命線,徐州剿總還加強了邱清泉兵團裝甲和空軍,在宋時輪的防線上,每天都要面對擁有幾百門重炮和數十輛坦克,還有空軍支援。
11月12日,也就是黃百韜被圍的第2天,邱清泉的增援兵團開始進攻我軍。
他讓李彌兵團的8軍向寺山口、團山進攻。守衛寺山口的10縱28師堅決打退敵軍進攻,其中83團直接打退國軍王牌42軍的10次衝鋒,電影《亮劍》中楚雲飛和李雲龍在淮海戰場的攻防就是以這一場戰役為原型。 在陣地上,我軍和國軍在戰壕中拼殺,在子彈用光的情況下,自己用刺刀甚至石頭進行反擊,戰況慘烈程度可見一斑。13日,在空軍和重炮的掩護下,第8軍繼續向團上10縱展開進攻,我軍不得已只能退出陣地,但那天夜裡,10縱突然向團山發起反擊,靠著夜戰和近戰,我軍從國手上又將陣地奪了回來。
李彌的進展不順利,邱清泉本陣的進攻也是受阻,王牌第5軍在大廟和馬莊的攻勢也被我28師瓦解,曾經驕傲的200師(戴安瀾部隊)在炮火的掩護下進攻我軍主陣地,剛開始國軍的進展還狠快,按照當時10縱在戰後的報告中記錄,當時第5軍在進攻上還是很有一套:
不過和第8、9軍一樣,第5軍在攻佔我軍戰地點後,等待他們的是善於肉搏戰10縱指戰員,好不容易佔領的陣地,到了晚上又被我軍重新爭奪回去。
就這樣在大許家一線邱清泉就和宋時輪一直僵在了那裡……
潘塘戰役:奇兵對奇兵,粟裕被迫調整戰略。
上面說到大許家的阻擊戰是徐東阻擊的正面,而韋國清蘇北兵團的則是扮演奇兵角色。不過粟裕這招摟草打兔子的穿梭,卻被邱清泉碰巧給阻止了。原來邱清泉在正面戰場進攻受阻的情況下,也派了王牌74軍(原整編74師)作為奇兵穿插迂迴到我軍阻擊陣地的側面,也想前後夾擊。
11月14日凌晨(增援黃百韜3天后),74軍先頭部隊和我軍在潘塘分頭駐紮,由於天黑誰也不認識誰,都將雙方當成友軍,仔細一看後,雙方交起了火。《亮劍》中李雲龍偷襲第五軍(應該是74軍)就是出自這場面,不過和電視劇中李雲龍大勝不同,現實中的潘塘戰役打得很焦灼,甚至我軍還落了下風。要知道74軍雖然在孟良崮戰役被殲滅過,但是重組的74軍戰力並不差,老兵和戰鬥骨幹很多,當年劉帥在阜陽還吃過74軍的虧。
11月18日,意識到粟裕包抄自己後路的杜聿明(此時杜聿明從東北迴來接替劉峙指揮),立馬調集精銳70軍96師和32師,從正面撤退下來,增援74軍,在敵軍2大王牌軍的增援下,此戰我軍蘇北兵團傷亡很大(蘇北兵團除了2縱和中野11縱外,其他多是地方部隊改編而來)。不得已只能放棄潘塘,想要包圍的邱清泉的計劃也落空。此戰我軍傷亡6000人左右,而為了誘敵深入,我軍也主動脫離戰場往後撤。
按照當時國軍《戡亂戰史》記載如下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獲得所謂的“潘塘”和“徐東”兩次大捷的國軍,卻舉步不前,18日以後,基本不再進攻,而實際黃百韜部隊直到23日才被我軍肅清,白白浪費的這5天。這就是這不到一週的時間,讓我軍重新調整解決黃百韜。
國軍為何功虧一簣
那麼為何國軍在潘塘戰役和徐東阻擊戰,短暫佔據優勢後,為啥不繼續增援了?
先來說說,徐東阻擊戰後期情況,實際上在我軍從潘塘撤退之後,杜聿明救援黃百韜已經很明朗。
除了繼續進攻正面,按照當國軍少則3公里,多則6公里,實際上在18日後他們很接近的黃百韜兵團了。另一條則是繼續派70和74軍隊進行迂迴夾擊宋時輪兵團,突破我軍徐東防線和黃百韜能合兵一處,不僅可以解了黃百韜之圍,還能和粟裕決戰,甚至於不和粟裕決戰,4個兵團一起抱團撤退南下,也能避免淮海輸的這麼慘。
但當時的情勢並非表面上的這麼簡單,對於徐州的杜聿明和邱清泉來說,這個碾莊還是一個燙手山芋,盲目的進攻可能會葬送徐州30萬人馬。
首先,邱清泉讓黃百韜坑過。
其實圍殲黃百韜兵團,更像是當年“豫東戰役”打區壽年的翻版,半年前區壽年被圍,國軍增援部隊以黃百韜為主增援,正好中了粟裕“圍點打援”的口袋陣,不得已劉峙命令邱清泉(當時還是第5軍軍長)解救黃百韜。雖然黃百韜解救了,但這個勝利的青天白日勳章卻被授予給了顧祝同愛將黃百韜。合著他邱清泉白打工了,這讓邱清泉和黃百韜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當然這個私人恩怨在大局面前也不算是事,但邱清泉和杜聿明從豫東戰役之後,也得出了粟裕不再像以前一樣碰到國軍兵團一聚攏,就會撤走,此戰粟裕打的很堅決。粟裕現在很可能會以碾莊為誘餌,吸引他們繼續東進,然後像打歐壽年一樣1個縱隊監視黃百韜,隨後掉頭將碾莊最精銳的1、4、6、8和9個縱隊加上特縱一起調過來,直接吃掉前出邱清泉和李彌兵團,那這樣徐州主力就真的全軍覆沒。
因此基於上面老梁,這也有了杜聿明和邱清泉在18號的戰術——以一個軍繼續進攻,其他人撤回徐州待命(輪流攻擊),實際上此時他們已經將黃百韜徹底賣掉了,都在想著如何跑路……
其次,是潘塘戰役的後遺症。
別看國軍在潘塘戰役之後,叫得很兇,一直在報紙上說什麼“徐東大捷”。但他們心底卻是七上八下的。而潘塘和正面阻擊戰,也給了杜聿明很多資訊。
第一,粟裕的目標可不僅僅是黃百韜,而是國軍在徐州的三兄弟(孫、李和邱三兵團),而粟裕敢於這麼打,證明此時他的兵力多肯定要超過自己。而且我軍確實有能吃掉這三個兵團的實力。如果不是邱清泉瞎貓碰到死耗子,恰好碰到包抄的蘇北兵團,粟裕很可能已經拖住了徐州這三兄弟。
第二,大許家阻擊戰我軍像不要命一樣,就是要擋住邱清泉和吃掉黃百韜,而且我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則是異常強悍, 杜聿明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突破宋時輪的方向,而且蘇北兵團在撤退後也在候命,他們面臨的是我軍2個兵團。
所以杜聿明也是判斷,碾莊是一個燙手山芋,當斷不斷,連徐州3兄弟都要被粟裕吃掉。
最後,則是中野的神助攻。
在碾莊戰役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有了豫東戰役成功經驗的粟裕就建議軍委將小淮海打成大淮海。將中野和華野聯兵作戰。這個建議得到了軍委的默許,並派出劉鄧佔領淮海重鎮宿縣,直接割裂了徐州和李延年、黃維兩個兵團的聯絡,直接抄了杜聿明的後路。所以在中野拿下宿縣之後,杜聿明認為與其將3個兵團都賠上去救黃百韜,不如趕緊帶他們跑路,將部隊撤退到淮河以南。
雨田君說
徐東阻擊戰,與其說是國軍功虧一簣,不如說是他們在失敗前的“高光時刻”。大膽假設一下,就算潘塘之戰後,杜聿明繼續進攻,大通和黃百韜的聯絡又如何?一旦看著杜聿明繼續深入,粟裕完全可以暫時不打黃百韜這支殘兵,直接掉頭就打杜聿明,再加上中野已經到位,強吃掉杜聿明和黃百韜4個兵團又未嘗不可?
—The end—